(2014年1月17日镇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持续深化“三创”活动,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推动全市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在镇江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与时俱进助推改革发展
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突出“深化改革、生态文明、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改善民生”五大着力点,主动作为,合力推动,充分发挥人大的积极作用。
1.推动深化改革。围绕全市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精确定位,依法履职,给力支持,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化。突出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大力推进“两院”阳光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
2.推动转型升级。围绕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跟踪督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重要建议,督查推进丹徒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调研“十二五”以来重大项目运行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情况,督办“科学规划、利用和整合港口资源,实现港城互动发展”重要建议,促进我市产业承载能力、集聚效应和园区产出效益不断提升;强化对计划和财政预决算等法定事项的监督,听取财政重点专项资金安排、管理及使用情况的汇报,关注财政平衡能力、支出方向和资金使用绩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推动城乡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关注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推动市域空间利用、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规划多规融合、科学布局;跟踪推进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三新”建设升级提标、农田“最后一公里”水利设施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渣土车、货运车和犬类管理等问题,深入调研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督办“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与管理”、“对人力客运三轮车进行整治”等重要建议,推动城乡面貌实现更大变化。
4.推动改善民生。开展《食品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农村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优质高效推进;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专题调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听取市区空斗墙改造、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的汇报,督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建设赛珍珠文化园”等重要建议,努力创造幸福和谐的民生环境。
二、与时俱进助推生态文明
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本届人大服务大局的主抓手,确立一切向生态聚焦的工作导向,努力把镇江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创的生态名城。
1.积极助推“一湖九河”水环境治理工程。按照“控源截污、引水活水、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治理要求,发动人大代表密切关注整治工程进展情况,专题听取水环境治理情况的汇报,努力推动城市水系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目标。
2.积极助推山体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市和辖市区人大整体联动,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有序推进山体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推进废弃宕口的整治复绿,坚守生态红线,让城市山林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3.积极助推谏壁地区和西南片区的综合整治工程。作为督办“加快镇江生态文明建设”议案和有关代表建议的重中之重,跟踪推进谏壁地区和西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凝聚各方力量,力推区域环境持续改善。
4.积极助推低碳城市建设工程。围绕创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审议官塘新城低碳建设情况,积极推进“碳平台、碳峰值、碳评估、碳考核”创新,努力实现城市发展低碳化。
三、与时俱进提升监督效能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以更实的举措,积极推进人大监督创新。
1.规范重大事项讨论决定制度。修订完善《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行权原则,界定行权范围,规范行权程序,坚持集体行权,通过法定程序全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积极推进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根据预算法修正情况,制订《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暂行规定》,督促政府按规定编制全口径预决算,在预算体制框架内,积极推进绩效预算、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科学组织常委会任命人员述职评议。研究制定《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述职评议暂行办法》,把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依法监督干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勤政为民。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专项评议。进一步充实评议内容,完善评议程序,创新评议方式,拓展评议范围,使专项评议切实成为监督“一府两院”依法履职、推动发展、服务人民的重要载体。
5.有效探索人大依法监督的新路径。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新实践、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的新要求、让人民监督权力的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运用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监督手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四、与时俱进发挥代表作用
立足于发挥好代表的主体作用,着力完善“三个机制”。
1.完善常委会联系代表机制。做到“三个一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走访联系代表一遍,市人大代表本届内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遍,每年参加人大调研视察活动一遍。
2.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力争做到“四个全覆盖”:选民接待中心“四固定”模式全覆盖、代表联系点建立全覆盖、代表参加统一接待选民日活动全覆盖、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市县全覆盖,实现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的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
3.完善代表履职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行代表建议办理公示、代表履职积分、代表联系选民通报、代表述职、代表培训等“五项制度”,使代表更好地植根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
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以开展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进一步浓厚“四种风气”。
1.勤政为民之风。以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肃的纪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部署,既牢牢把握基本要求和原则,严格程序和标准,又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变成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变成为民代言、为民解难、为民谋利的过程。
2.高效务实之风。积极探索“现场开会”、“一线工作”的办法,实实在在地做好党委需要、干群拥护、百姓称赞的事。
3.学习调研之风。加强法律知识、人大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使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在思想观念和能力建设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4.廉洁自律之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切实抵制“四风”,始终严格自律,自觉维护人大机关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