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春和父亲在看电视。 范海罡 摄
记者 范海罡
金山网讯 春节到了,当大多数人归心似箭,踏上返乡行程时,城市中依然有一批没有返乡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有的是因为岗位需要他们的坚守,有的则是“心甘情愿”留在镇江的家。彭学师,在镇江工作6年多,就是这样一位“心甘情愿”留在镇江过年的外来务工者。
6年前,远涉2560公里来到镇江
2007年夏天,家住云南玉溪市漠沙镇的彭学师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距家乡2560公里的镇江,开始新的生活。那年,他32岁。
也是从那时起,彭学师成为铁科橡塑厂的一名员工,月收入约3000元,而他的妻子梅淑淑,开始没有工作,体育会展中心建成后,她成为中心的保洁员,月收入虽没有丈夫多,也能拿到1500元左右。
马年春节,彭学师和一家人安坐在位于乔家门的出租房,享受难得的长假,其乐融融。出租房不大,月租400元,撑起他们在镇江的家。
约莫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厨房是露天的,门口有个简易灶台。傍晚6点,梅淑淑正将年前准备好的咸肉与大白菜、青菜一起做一锅菜。
房子是一室一厅的。客厅还是水泥地、水泥墙,没经过装潢,一张餐桌、一台冰箱,客厅一角放着洗衣机,显得有些“碍眼”。卧室摆着两张床,墙边倚着一张折叠桌,彭学师说,这是给孩子看书写作业用的。卧室里还有电视机和空调,窗边挂着一排刚洗好的衣服。
因为是假期,彭学师把女儿抱在腿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
“一年难得有这么长时间的休息,多陪陪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彭学师言语中多少有些骄傲,“这两年工作上辛苦了点,但帮家里添置了空调冰箱等物品,觉得辛苦点还是值得的。”
彭学师说,来镇江6年多,这里已经是他的第二个家了。
刚来的时候没什么钱,彭学师一家只能租住在月租200元的一间“还没现在这房子的客厅大”的屋子里,潮湿,昏暗,“家电一件也没有”。两年前,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彭学师觉得自己辛苦点没事,但不能委屈了孩子,就租下了现在的房子,也购置了家用电器,“总算能过得稍微舒服点了。”
彭学师每天的工作是忙碌的:凌晨3点出门上班,下午5点才能离开单位。说起工作的累,他却面带笑容,“以前工资低,为了赚钱我基本全年无休,但随着工作一天天进入正轨,在镇江的生活条件也一天天变好。今年春节长假,我终于休息了,这样可以好好陪陪家人。”
彭学师慢慢地把在镇江过年当成一种习惯。
6年后,他们已把镇江当成家
哈尼族的彭学师回忆,在镇江过的第一个春节并不习惯。
彭学师说,哈尼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家乡,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牛,“谁家杀猪了,都会邀请村里人去作客,我们家也一样”。而刚来镇江,除了工作就是睡觉,在镇江的第一个除夕“就是睡着过的”。
彭学师说,镇江的冬天阴冷阴冷的,也是一个不习惯的原因。女儿彭春在一旁点点头,说:“以往过年,家里没有空调,天气寒冷的时候家里冷得像冰窖。”
在彭学师眼里,女儿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以往春节工作忙的时候,女儿一个人在家不哭不闹,还帮着父母打扫、洗衣。
彭学师说,刚来那几年,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吃肉对于这个当时月收入只有1000余元,还要交房租、为女儿交学费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件很奢侈的事,更别说下馆子了。
面对“最喜欢吃什么菜”的提问,彭春的回答很真实:“红烧肉,可以前家里条件不好,一年也吃不上几次。”
“那今年过年,吃上红烧肉了吗?”
“有啊,今年过年不仅吃了红烧肉,鸡、鱼都吃到啦!”彭春笑着回答。
小彭春指着挂在卧室墙上的空调说:“现在冷的时候,我们都是开着空调吃饭,可暖和了!现在也不像以前年年冬天手上长冻疮了。以前爸爸妈妈工作忙,从不带我出去玩,我都是一个人在家踢踢毽子,要么看看电视。今年大年初一的时候爸爸妈妈不仅带我去了金山湖游乐园游玩,还去万达广场吃了好多好吃的,我吃了最喜欢吃的肯德基还有冰激凌。”说完,小彭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彭学师说:“女儿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看到女儿一年比一年开心,我们觉得女儿挺喜欢这里的,所以我们也渐渐把这儿当成了家。”
新年心愿,“长大做名英语老师,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希望能有一台电脑,这样就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了。”
这是彭春的新年愿望。小小年纪的她,是班上的英语组长,上学期期末考试,总成绩全年级第二。可她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英语只考了96分,要是再高一点就好了,有两道题不该错的。”彭春说。
之所以想买电脑,彭春并不是为了玩游戏、看电影,而是为了能更快捷、方便地学习英语。
“寒假都做了些什么?”
“我喜欢看书,就用平时存下来的零用钱买书看。”彭春说,在上学时,父母每天会给她两元钱零用,但她基本都省了下来。说完,她拿出放在床头的两个存钱罐——喜糖盒,一个装的是硬币,一个装的是纸币。数了数,一学期存下来已经有了七八十元了。“原来还不止呢,前两天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我又买了两本书,都是用的零用钱!”彭春说。
“镇江好还是家乡好?”
“我觉得,镇江好。虽然漠沙是家乡,但和镇江是没法比的。我记得刚来的时候镇江没有高铁,现在都有了,交通非常方便,学的东西也比家乡多。我觉得镇江就是家!”
彭学师“解释”了女儿的想法:“老家生活太苦了,家里连火车都不通,在家生活除了务农,没有别的收入途径。正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所以家乡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出来了,对于我这种只上过两年小学,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来说,镇江苦3个月等于老家苦一年,我已经很知足了。”
“以后的理想是什么?”
“我喜欢英语,以后想当英语老师,赚很多很多钱,让爸爸妈妈不再辛苦,让全家过上好日子。”小彭春的回答,可能触动了彭学师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他用他那粗糙、手指上还贴着冻疮胶布的大手,摸了摸女儿的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女儿真的很懂事,也很乖,我拼死拼活也要供女儿上学”。
临走时,可爱的小彭春用哈尼族语说了句新年好:“库斯斯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