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江心洲“双达标”走在全市前列
发挥团队优势 倾心扶贫帮困

发布时间:2014-01-25 10:2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在江心洲的汽渡码头真漂亮,汽渡的班次也多了,江心洲的居民可以花上两块钱坐公交到镇江了。”江心洲五墩村居民林庆龙告诉记者。他在江心洲居住了一辈子,正是这次在全市范围内蓬勃开展的“双达标”活动,让他看到了江心洲这一年的巨大变化。

        从去年6月开始,丹徒区江心洲便喜事连连:6幢1.6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自来水厂开工建设;改造有线电视转播台,结束了江心洲居民看不到镇江新闻的历史;全岛20多公里村级道路建设已经完成50%;19条清淤河道全面疏浚;多元筹集的110万的扶贫帮困基金初步建立并发挥积极效应……2013年,江心洲双达标工作不仅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并且以领先姿态走在全市的前列。而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发挥工作团队的优势。

        团队形成合力

        双达标工作团队,由市政府办、公安局、地税局、交通运输局、丹徒区政府、华润燃气、辛丰镇以及江心洲三个村的第一书记和江心洲园区党政领导共同组成。

        去年年底,江心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成交付。这个园区虽然地处辛丰镇辛丰村,但它的主体却是江心洲的三个村。

        这种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抱团”到兄弟乡镇建设园区的做法,成为我市双达标行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江心洲是我市的“菜篮子”,不能搞工业;人口少,居住分散,商业不繁荣,“门面房经济”也搞不起来。而且,单纯靠这三个村双达标帮扶单位各自为战也难以实现工作目标。

        去年5月底,工作团队在五套村召开现场办公会,形成了“全岛联动、提前达标、解决急需、异地开发”的双达标工作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决定三个村“抱团”出岛,“借地生金”。经过多方协调,最后确定在工业相对发达的辛丰镇建设江心工业园。建设资金由三个村级帮扶单位共同筹措,预计每年能够带来150万左右的租金收益。这不仅确保了江心洲双达标“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实现了“一年完成三年保值”的发展目标。

        团队创造效率

        去年12月26日,江心洲7000多名居民盼望已久的新自来水厂终于破土动工。新自来水厂一期工程设计供水能力3000吨/日,二期工程设计供水能力9000吨/日,总投资2500万元,计划在2014年国庆节之前建成并供水。新水厂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江心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一个自来水厂建设,涉及规划、发改委、交通、住建、水利、海事、供电、环保等十多家部门和单位,从立项到开工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然而这一过程,江心洲新自来水厂仅仅只用了两个半月。

        去年10月,双达标团队在五墩村召集团队会议,决定易地新建自来水厂,并要求在当年年底前开工。两个半月的时间要走完全部流程,看似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江心洲双达标工作团队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特事特办、快办、创新办,工作分工不分家,主角配角都唱戏,形成团队精神,创造出了高效率,确保了新自来水厂的按时开工。

        团队建立信心

        “强村富民”,难点在富民,而富民的难点在长效。解决一两户困难家庭的收入问题也许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解决全岛30多户特困家庭长期稳定的收入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工作团队想到了建立扶贫基金的方式,帮助特困家庭通过创业脱贫致富。

        办法是有了,但资金如何解决?三个村级帮扶单位的全体党员干部给了工作团队坚强的信心。市政府办公室采取交纳特殊党费、市公安局采取爱心捐款、市地税局采取为江心洲贫困户献爱心等形式,募集了30余万元,建立起扶贫帮困基金,在此基础上,又将市里奖补的几十万资金注入其中,使基金达到110万元。这笔基金通过“以钱生钱、滚动发展”,通过支持创业就业,走出一条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季翔 李永斌)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