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路成了停车场。 李恒 摄
在数年前还仅仅是梦想的私家车,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市民的家庭。如今,在市区开车成了一种“技术活”,除了通行困难之外,停车位也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境地。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处于“汽车时代”,在现有基础上,机动车保有量仍然保持飞速增长的态势,一系列以往只在大城市出现的问题,如今已经出现在这座城市。
车太多,车难开
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惊人
由于2013年最新的统计数据仍未出炉,因此较为全面的数据仍停留在2012年,但从这组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幅度正处于一个惊人的水平:
到2012年底,我市机动车达56.43万辆,驾驶人达78.21万人。私家汽车同比增长26.96%。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公路总里程仅增长3%,城市道路总里程增长12.6%。目前,我市市区有主次干道98条左右,支路135条左右,与机动车增长趋势明显不符。同时,以大市口为中心,以解放路、中山东路为主动脉的主城区,机关单位众多,商场林立,超市、学校、医院密集,交通吸引源过度集中。
机动车一多,带来的第一个最显著且影响最大的连锁反应就是:开车难。市民赵先生驾龄已快20年,他对市区道路的评价是:除非是迫不得已,要不能绕则绕。
“现在市区的路很难‘走’,尤其到了上下班时段,简直让我们这些开车的‘望而生畏’。由于过马路的骑车和步行的市民较多,因此经常刚起步就停下,然后又起步再停下,不停地重复,短短一段路要起步、停下许多次。”赵先生说。
为了避开晚高峰令人望而生畏的交通,很多上班一族甚至在下班后留在办公室,一直等到晚高峰接近尾声或结束后,方才驾车回家。有很多人感慨,如今在市区开车,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
路不行,路难行
市区道路通行能力捉襟见肘
镇江断头路多,被市民称之为我市道路的一大顽疾。前年,曾有市民列举出我市的断头路多达38条。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断头路得以打通,有效改善了交通环境,但仍有一些断头路以及缺乏前瞻性的道路规划建设,困扰着市区交通。
中山东路,被市民称为最典型的一条断头路,且已很难实施改造了。曾有部门提出中山东路东延的提议,但当时由于老一中坐落在路口,搬迁代价太大而搁置。如今,这里又成为外国语学校,继续往东则是密集的居民区,东延计划显然很难实施。虽然目前正处于拓宽改造阶段,但想凭此完全解决通行难问题显然并不可能。
健康路,东连正东路,与南徐新城和西部老城区结合,这条道将成为市中心重要的东西向通道,被称为“第二条中山东路”,但健康路目前仍是个交通瓶颈,全线目前的道路规划也只是四车道,这条路连接众多人流量密集的节点,如不慎重规划,势必造成建成后即拥堵。
丁卯桥路,是镇江新区、谏壁乃至扬中等东部地区联系主城区最便捷的通道,目前几乎没有很好的替代路线,如遭遇修路或重大车祸等突发情况,不便于疏导。
记者采访规划部门的有关人士后了解到,目前我市的交通压力呈现出“交叉”状态:从路段上来讲,中山东路、中山西路、解放路、梦溪路、正东路等主干道交通压力在高峰期时已接近饱和;从时段上来讲,主要表现在节假日、早晚高峰和中小学校上放学时段;从流量上来讲,机动车、非机动车都集中在上述几条主干道上,流量大,饱和度高,而且非机动车流高峰明显,因此极易产生交通拥堵现象。
同时,长江路北临长江,南徐大道南靠南山,如果驾车市民需要绕行的话,距离过长,分流作用有限,使得东西向交通流量基本集中在中山东路、中山西路上。而南门大街、市政路、斜桥街、义士路、宝盖路、大西路等路段,存在路幅较窄、机非混行、沿线商业网点多等现象,往往会出现“自顾不暇”的情况,因此对中山东路、中山西路的“支援”十分有限。
车位少,车难停
停车位处于“僧多粥少”尴尬境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市区的道路停车位大概在1400多个,主要分布在解放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寿邱街、演军巷、黄山路、东吴路、天桥路、电力路、长江路、弥陀寺巷……而在大市口周边(距大市口200米范围内),道路停车位的数量仅有300多个,但恰恰就是这个范围内,往往是市民扎堆购物的范围。
与不断上涨的机动车保有量相比,路边的停车位数字显得非常“渺小”。根据交巡警部门的统计,大市口商业圈的路口,早晚高峰时段车流量超过每小时3000辆,日流量达到2.5万辆到3万辆,饱和度达到0.9……从交通流量上讲已处于过饱和状态。
停车场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这是中国城市面临的通病,而且缺口会越来越大。
在众多呼吁采取措施缓解交通压力的声音中,有人喊出了“镇江要限制机动车上牌”,但对于这个建议,交巡警部门表示,限牌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目前我市也尚未达到需要限牌的条件,因此这个呼吁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观望。
他山之石:
其他城市先进做法值得借鉴
通过查询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很多大城市其实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交通压力大的情况,但这种压力并非“无药可救”,很多城市都相继施行了自己的办法。“如果我们镇江能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改善,交通状况应该可以得到改善。”一位市民说。
在一些城市,已经建立统一的交通影响评估机制,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在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及居住小区等项目建设前期,应对用地位置的选择、建筑物出入口位置的设定、配建停车场等问题进行事前的分析,减少路桥施工和建筑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将交通影响评价作为保障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除了一味的拓宽道路之外,关键是要在满足市民出行的大前提下,对小汽车和公交车进行配比和衔接,尽力转变驾驶员心态,引导并调整大家的出行习惯。
同时,道路基建应优先考虑打通中心城区道路瓶颈,缓解东西向道路压力,尤其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的交通流量。积极改善老城区支路的通行环境,打通断头路、瓶颈路。
记者查询后发现,部分城市目前不仅通过电台提示道路信息,还设立专门的电子信息显示屏,对一些主干道路况进行实时“直播”,此举也能有效缓解堵车现象。
有市民建议,在一些重要的地段提示屏最好能够显示动态的画面,建立交通信息查询平台,让司机随时都可以查询。
此外,交巡警部门也要结合市区实际道路交通状况,选择部分未安装交通监控系统的灯控路口和一些秩序混乱、交通违法行为高发的“堵点”、“乱点”,设置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交通技术设备,加大非现场处罚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