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期:2013年6月1日
纪念缘由:市区两批2000辆
公共自行车投放到位
代表人物:镇江高专教师赵晶
“公共自行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骑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说起“公车”,“骑行达人”赵晶边说,边把快滑到鼻尖的眼镜往上推了推,记忆的帷幕缓缓拉开……那是去年3月的一天,他在看本报时得知市区将启用公共自行车,便决定去“凑个热闹”。考虑到如果去得较早估计排队会花很长时间,于是在3月27日那天快下班时,赵晶赶到位于梦溪广场的办卡点,没怎么耽搁时间就办了张卡。“也巧了,卡刚办好没多长时间,我那辆旧自行车出毛病送去修了。所以我就决定让公共自行车接它的班啦。”
赵晶家住梦溪园附近,从那时起,他每天吃完早饭就从梦溪广场的站点借了“公车”骑去上班。由于高专门口没有站点,他都是把早上的工作安排妥当后,抽个时间把车还到位于京口区政府附近的站点。公车试运行两个月来,赵晶累计借车达到435次,高居借车次数的第一位,他的总骑行时间为24231分钟,因此获颁“绿色出行奖”。
他坦言,在市区工作、生活,逢出门必开车其实并不划算,也不方便,打车多了花费也高。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也节约,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当开车的愁于堵车时,骑车的早就从小道绕回家了。
“说了这么些好处,我觉得目前公共自行车的运转也存在一些问题。”话锋一转,赵晶一条一条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对公共自行车的期许:站点的设置要考虑周全,同时车辆调度要及时,防止出现“冷热不均”,对车身的维护也要到位,别让一个或几个站点总有长时间没修好的车……
赵晶说,在他的“传染”下,身边亲友办卡借车的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得知他被市公共停车管理处授予了“绿色出行奖”后,还把他当成了公共自行车的“新闻发言人”。“老赵啊,你去说说呀,在我们家门口也设个点呗?”“赵老师啊,最近我看到有电瓶车占了公共自行车位,你跟他们反映一下,让他们来管管吧。”这样的问题,赵晶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他也找机会向停车管理处反映了一下。最近,他发现一些站点建起了车篷,装了摄像头,感到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他很高兴。
不仅上下班,赵晶有一次去上海,他照样骑着公共自行车去了火车站,然后买票上火车。“很快啊,我如果打车去的话一是花钱多,二是到了地方估计停车难,下来还要走一段呢。”不过赵晶也表示,这是在行李少的情况下,如果行李多了就非打车不可了。
市公共停车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更多市民喜欢上“公车”,像赵晶这样的“骑行达人”也越来越多。市区很多站点经常出现车被借光或是只有一两辆的情况,有一些以前“冷门”的站点现在车辆被借的次数也越发多了起来。在新的一年里,市公共停车管理处也逐步制定措施,解决市民关注度高的诸如站点设置和调整、车辆的维护和调度等问题,让更多市民受惠于公共自行车,也让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为保护镇江环境作出更多贡献。
■相关链接:
我市的公共自行车从去年4月1日起试运行,自行车卡3月27日起开办,到4月份办卡已超过10000张,借车还车超十万次。4月17日市公共停车管理处就第二批自行车站点的设立征求各方意见,6月1日第二批1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行。自4月1日第一批公共自行车运行到5月31日,共办出自行车卡25430张,累计借车次数达353206次,日均借车次数达6000次,每辆车日均使用达6次。
根据《镇江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到2020年我市公共自行车的整体规模约2.5万辆,站点650个。2013年第一批1000辆公共自行车于4月1日试运营,建成站点40个,主要分布在市区核心区的商贸中心和旅游景区,5月1日正式运营;6月1日,第二批1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再增站点40个,基本覆盖主城区。根据该项工程规划,今后将逐年增加站点,扩大覆盖面积,并根据实际需要,将建立小规模的公共自行车闭合运营系统,与中心区、核心区相连接,形成高密度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