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罗志军的手,她激动得流泪
本报记者 孙 霞
纪念日期:2013年10月19日
纪念缘由:省委书记来社区医院视察
代表人物:市民高永桃
金山网讯 出了院的高永桃,每天还会到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针灸。今年53岁的她,是医生和护士眼中的老熟人。不仅仅是因为,她经常来做康复,还因为,她是这里的“名人”。
此话,要从去年10月19日说起,那是一个令高永桃难以忘却的日子。
那天上午,正住在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她,见到了她眼中的“大领导”——省委书记罗志军,正巧罗书记来镇江视察,其中一站就是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病房里陪高永桃的女儿陈云向罗志军介绍了母亲的就医经历,而高永桃“除了激动,就是流泪”,当时,她紧紧握着省委书记的手说:“这里的医护人员真的待我太好了,就像家里人一样!”
话匣子一打开,高永桃接着向记者回忆起了那一次生病的经历。“那是去年8月26日,因为拆迁,我和老伴暂时在金山水城租了房子。那天,我站在路边给姐姐打电话,可姐姐问了我,‘你是不是喝了酒啊,怎么讲话讲不清楚啊’。通话还没有结束,我突然就感觉脚一阵麻,一下子就坐到了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很快,她被送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脑溢血,接着就住院了。
在一院住院将近一个月,结账时用掉2.3万多元,她参加的是居民医保,在三甲大医院报销额度不高,自己花了1.8万多元。出院时,一院医生建议她再到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那里硬件、软件条件都不错,而且,一院神经内科在那儿开设联合病房,医生、护士服务会更精细”。
为了母亲康复期治疗的问题,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先后回镇江到黎明社卫中心考察了3次,给老妈反馈的意见是:“这里真的不错,清清爽爽,病人没有大医院多,医生护士照顾得更尽心,而且还有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这儿指导,医疗技术也不错。先去住住看,不行再回来。”
就这样,高永桃在去年9月20日住进了黎明社卫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一点没有架子,看到我们患者都和大家打招呼”,“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客气,工作上也是尽心尽力”……这是高永桃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每天早上,她要到这里的康复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和手法矫形;每天下午,她还要在康复中心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她在黎明社卫中心共住院45天,刚生病时,需要3位护工照料,自己不能站立;而现在,只要1个人扶着,在家或者短途,自己不要拐杖也可以独立行走了。她高兴地对记者说,在社区住了45天,一共花了1.8万多元,自己只要付6600多元,比在大医院少多了。
黎明社卫中心主任栾立敏告诉记者,高永桃是在他们社区治疗的一位患者,患者的感受也折射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我们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前年3月2日刚刚启用的,去年一年,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去年年初每天门诊量120多人,到了年底每天的门诊量翻了番,达到300多人,这几天更是高达四五百人”。
栾立敏还介绍说,联合病房是在前年11月30日有了首批4名病人,随着社区和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执行得越来越顺,原来22张联合病房的病床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去年3月16日又扩容至36张病床。去年一年,一院下转的患者达到197例,从社区回转到大医院仅有14例,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在中心逐渐康复。
社区医院有社区医院的分工,主要为老百姓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而大医院主要着眼于看大病、看急诊。上周五下午,记者在黎明社卫中心看到,这里的门诊、病房整洁有序,新扩容的康复中心使用率也很高,13张床位当时全部满员,3名康复医师、两名康复技师正在为患者服务。像高永桃来这里做针灸一样,每天会有五六十位病人来做康复。“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只有定位准了,社区医疗机构一样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好”。栾立敏深有感触地说。
相关链接
去年起,我市全面推行康复联合病房模式,目前市区已有7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了康复联合病房,截至去年11月底,共下转康复期病人336人次。
我市各社区还将“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和家庭医生制度相衔接。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城区街道覆盖率100%,丹阳市、扬中市和句容市三个县级市共建成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办中心比例提高到96.97%;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省定建设标准。据统计,去年一年,社区门急诊比例达到了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