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店里的菜确实很便宜,你看我今天买了这么多菜,才花了7块多,但是我本来想买芦笋和杏鲍菇,不过那边没有。”昨天中午,家住城隍庙街的蔡女士拎着刚刚在家门口平价商店买回的蔬菜,她告诉记者,“早就听说家门口开了平价店,但很少去买菜,平时买菜都是去菜场,今天早晨有急事,这才赶在中午下班去了平价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即便平价商店开在家门口,但仍有不少市民很少或者几乎不去买菜,这是为什么呢?平价商店在市民中的满意度到底怎样?记者进行了走访。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万方超市五条街店,这里的蔬菜销售区是平价商店的销售模式。记者看到,在每种蔬菜的上方都标示着每种菜的价格,但标签却有粉色和黄色两种不同的颜色。“粉色是平价菜,黄色就是正常的价格。”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粉色的价格标签上显示,番茄3.4元/500克、蘑菇7.2元/500克、西洋芹2.2元/500克、韭菜2.65元/500克、黄豆芽1.5元/500克。
“相比菜场的价格,这里的平价商品的确要便宜不少,不过这种芹菜是西芹,太大了,吃起来有点老,家里人都喜欢吃那种小点的芹菜。”正在挑选蔬菜的一位市民拿起一把芹菜,又放了下来,随后她又在装黄豆芽的篮筐里挑了半天,最终也没选中,“豆芽太少了,没什么选择,都是挑剩下的了。”最后,她摇着头告诉记者,“品种不全,而且选择余地不大,不少菜的品相不太好。”她指了指西红柿,只见篮筐里的几十个西红柿颜色一眼看上去就没有熟透,而且有好几个表面都已裂开。
位于香江花城小区的佳和超市,也是一家平价商店。昨天下午,记者看到,山药、洋葱、萝卜、青菜、番茄、生菜等整齐地排列着。记者在这里遇到了正在挑选蔬菜的小区居民潘阿姨,“家里还有点排骨,想买段莲藕回家烧莲藕排骨汤的,结果卖得差不多了,只剩几段,没啥可选的。”潘阿姨说,家门口有这么一家平价商店真的非常方便,“希望品种更多一点,菜的品质也更高一点。”她坦言,有关品种和质量,菜市场的选择当然更多,但价格也上去了,“希望平价商店能够实惠和质量并存。”
佳和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店里的蔬菜是自己每天凌晨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的,绝对新鲜,“平均下来,每天要进几千斤的蔬菜,比如大白菜,我们都是一车车往回拉的。”她说,每天店里都会有20个品种的平价菜供市民选择,“在进货品种的选择上,都是选市民最常购买的品种,可能有些疏漏,但是很多品种如果进货回来的话,卖不出去就会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