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末。就像一段旅程之后,总喜欢回望来时路一样,我们总是在这个时候数一数一年的发展和变化。从今天开始,本报陆续推出年终系列报道,敬请关注。在这些稿件当中,我们盘点镇江的大建设,盘点民生热点,也盘点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的保障。我们希望,在这些文字当中,镇江人能读到自己的2013。回望并不是要从一年的成果当中获取满足,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还有信心。
“只有坚持‘能干事、敢担当、会操作、善创新’,才能焕发出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的精神风貌;只有坚持‘行胜于言’,才能切实增强执行力,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汇聚起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的强大合力!”
11个月前,面对数百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对2012年工作的总结,凝练成这样一组排比句。
同一天,已经迈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致力于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实施中又好又快发展的镇江,还确定了年度八大方面工作。
11个月后的今天,回望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人们不难发现:这是镇江人,为实现现代化梦想而设立的契合实际的目标。
11个月后的今天,阅读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及的种种数字,人们不难发现:这是让“现代化”这个显得有些虚幻的名词,变成让人感受更加真切的年度工作评价标准。
A.逆境中谋发展,数字客观佐证
早在年初,全球各大经济体对2013年的全球经济走势就给出了一个比较“低调”的评判。2013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这是一个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的年度。
对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城市而言,由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全球经济形势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镇江也是一样。
然而,从2013年和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纵向比较中很容易发现,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的连续两年,我市将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预期速率控制在了11%左右,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增速方面,今年比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今年比去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此外,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等数据,两年基本相当。
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的2013年,确定比前一年度更高的工作目标,全都依赖于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现代化,这对曾经错失过多次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的镇江而言,显得那样弥足珍贵。
在今年4月出炉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性描述:
“当前,经济全球化继续推进,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孕育突破,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产业分工地位不断提高,为苏南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表明,镇江与其他苏南城市一样,有基础走在全国现代化的前列,镇江也将与其他苏南城市一样,面临着“逆水行舟”的宏观经济形势。关键在于,镇江是否会与其他苏南城市一样,紧紧抓住21世纪的新机遇,实现镇江的现代化之梦。
好在,近年来,我市就以“渴求”的姿态,通过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的快速开展,迎接着这一全新历史机遇的到来。市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统计结果中,这样一些数据又更能显示出镇江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各种压力和挑战面前,实实在在取得的成绩——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5%;
建筑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1.5%;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13.3%;
……
此外,全市金融存贷规模扩大、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效益稳中有进、私营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有力等各个经济社会事业层面,也都显出可喜态势。
B.竞争中求进位,数字可观可感
在众多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中,有这样一项特别惹人注意:全市民生支出近120亿元。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市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部署,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创新创业、民生改善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也加快了现代化建设进程。
而这许多工作中,旨在提高镇江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和注入。于是,才有了三个季度就投入民生事业120亿元的结果。
解读这120亿元,民生事业的发展在数字中显得很真切:1-9月,全市完成九大类民生类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89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为64.1%。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92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31亿元,同比增长33.6%;医疗卫生支出10.37亿元,同比增长16.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23亿元,同比增长17.8%。
除了这120亿元投入直接促进着民生事业的发展,还有更多个120亿元在间接提升着城市品质和内在实力。
城市建设方面,我市计划年度投入900亿元,重点实施200多个城建项目,竣工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官塘桥路建设,中山东路、解放路北段等40余条市区道路的改建和新建,针对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征收拆迁工作,十里长山高校园区等区域的建设。
科技研发方面,我市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100个重点项目的落实,在巩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的要求,通过“全球揽才”的各项行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入驻镇江,加速镇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生态文明方面,我市扎实推进低碳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并且通过“公交惠民”、“公共自行车投放”等实际举措,在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提高市民出行通达率等工作落实的同时,为城市环境的优化增加了砝码。
虽然说,在衡量是否真正实现“现代化”的众多数字化评价体系中,一年的工作很难补齐所有“短腿”,但至少,镇江人用行动证明,只要想做、肯做、会做,许多之前认为“不可思议”的事都能做成,而且还能做得不错。
必须承认,随着这些数字一个个被兑现,镇江的现代化之梦,越来越近了。
(记者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