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在水塘沉睡三四十年的一对石鼓重见天日。近日,有人在镇江新区大港街道北角村水塘的淤泥中发现一对精美的石鼓(见图 卢朝锋 摄),市博物馆考古队专家推测,石鼓制作于清代中晚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关心文物保护的王先生和夏先生及时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月11日,镇江新区社发局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会同新区行政执法局、大港街道,组织文博专家前往调查。
石鼓由大理石雕刻而成,长约1米,宽约0.3米,高约1.5米,保存完好。侧壁刻有麒麟、仙鹤等纹饰,惟妙惟肖。市博物馆考古队李队长推测,该石鼓制作于清代中晚期,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当地居民葛先生反映,这对石鼓以前立于北角村祠堂门口,与斜对面的银杏树相守望,蔚为壮观。文革破四旧时,部分村民为保护文化遗产,将石鼓拆卸,沉入祠堂边的水塘中。
镇江新区文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石鼓,又称门鼓、抱鼓石、螺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是放置于寺庙、住宅等建筑的门槛两旁之圆形石雕,可以稳固门面。鼓面常刻有螺旋纹,故又称为螺鼓石。传说有坏人进入庙中,门鼓即会嘎嘎作响。鼓面也刻龙凤、花鸟等纹路。目前,当地村委会已采取保护措施,将石鼓移入仓库看管。镇江新区文物部门将进一步研究保护方案,加强该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卢朝锋 戴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