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绵竹农民富了不忘“赵老师”

发布时间:2013-12-11 09:0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援建灾区3年里,赵亚夫18次赴川传授现代农业技术。谈起他,当地农民充满敬意——

 绵竹农民富了不忘“赵老师”

        本报记者 王鹏程

        近日,记者跟随赵亚夫足迹,从镇江出发,沿着同一纬度,一路向西,来到了有酒乡和年画乡之称的四川绵竹。

        尽管大地震已过去5年,但时不时还能看到斑驳的楼房外立面和废弃的村落。从绵竹市区驱车20分钟,就到了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所在地,远远地就看到了矗立在山坡上的20个大字: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赚。

        汶川地震后,赵亚夫受命参加江苏农业示范园援建工作,2008年—2010年,他18次来到绵竹,带领镇江的农业技术团队与当地干群一起,在荒山、岗坡地上建起了300亩农业综合示范园。

        3年过去了,这里的干部、农民说起赵亚夫和他的团队,仍然充满敬意,而赵亚夫在绵竹播下的现代农业的种子,也已开花结果,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种田的甜头。

        他,给绵竹农民送来致富的金种子

        2008年的秋天,赵亚夫来到绵竹。

        地震已经过去几个月了,绵竹农村还是一片荒芜,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7万亩,其中8万亩绝收。老房子全部夷为平地,幸存下来的房子都是近年来零星新建起来的。赵亚夫内心沉痛,“要是灾区老百姓的经济改善了,住上好一点的房子,也许受灾程度就会轻一点。”赵亚夫帮助当地农民致富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为了帮助绵竹尽快恢复、提高农业生产力,赵亚夫实地调研,了解当地震前震后农业情况、自然地理和市场条件、农民对灾后重建的希望,接着,一座投资2150万元,核心示范面积300亩,运用镇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规划设计的高效农业示范园破土动工。

        按照赵亚夫的设想,园区包含两个功能区:一个是管理培训区,负责培训、产品包装和展示;另一个则是科技示范区,发展大棚草莓,生态发酵床养猪、养鸡等新型现代农业产业。赵亚夫和农业园援建总指挥潘跃平,带着葡萄种植带头人方继生、草莓种植带头人王柏生、梨树专家糜林、畜禽专家沈晓昆等12人组成农业技术团队,选择江苏在该产业领域最先进适用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品种、新技术,移植到绵竹,实现江苏技术绵竹本土化。他们分成草莓与蔬菜、梨与杂果、葡萄与桃三个组,采取先培训、后实地栽培的方法,将技术手把手教给当地农民。

        第二年,一座座大棚让整个示范园区泛着秋天独有的光晕,灾难的阴影渐渐淡去。20亩大棚草莓开始进入采果期,亩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亩效益接近两万元,这在当地农民看来比神话还要神奇。示范园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学校”,高效农业的种子开始在绵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灾区百姓点燃了希望。

        “受灾前,就靠老公在外面打工一个人养家,孩子上大学都供不起。一受灾,我想,这下更完了。没想到,跟着赵老师和镇江的专家学种葡萄后,不仅孩子上学不愁,还重新盖起了房子。今年,我又花了四五万元给儿子结婚。这可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绵竹农民李华容说起赵亚夫和镇江农科所的专家们,满脸的笑中带着真挚的尊敬。

        “2006年我出车祸,断了8根肋骨,家里的日子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2008年遭了灾,我的身体不能干重活,房子又没了,我简直不知道日子要怎么过。后来跟着赵亚夫老师学种草莓,这日子一下子就好起来了,现在我一个人就种了三个棚的草莓,一年有2万多收入。”绵竹农民杜国蓉正寻思攒点钱,把大棚草莓的面积再扩大一点。

        “别看我73岁了,这一亩多的草莓是我一个人打理的。有技术就是好啊,江苏的专家可让我开了眼。”绵竹农民申国高自从种上草莓,零花钱一下子宽裕了。“再也不用掰着钱过日子。”

        当地农民,对帮助他们富裕起来的江苏专家有着很深的眷念。“感谢”是他们说的最多的词语。截至目前,示范园引进培育草莓品种5个,葡萄品种18个,蔬菜品种21个,甜柿品种5个,核桃品种2个,直接和间接带动上万农民受益,技术辐射带动了青海玉树、四川理县、广安、巴中和重庆、陕西等地。

        他,给当地干部送来了先进理念

        绵竹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这是邹明华现在的职务。这个职务的来源,与赵亚夫为首的江苏专家有着极深关联。

        赵亚夫等人到绵竹后,当地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派了三名农业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邹明华就在其中。新品种草莓红颊,日本葡萄新栽种技术,发酵床养猪、养鸡……这让研究传统稻麦技术出身的邹明华大开眼界,拼命学习,想把镇江的一切好东西都学到手。

        三年援建结束,绵竹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赵亚夫关门弟子”邹明华理所当然成了第一任所长。现在,他已是当地现代农业中的佼佼者。“前不久,德阳市要搞现代农业规划,特意把我请过去听取意见。”

        邹明华还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与农民打交道的本领。“赵主任在筹建示范园的间隙,主动提出到周边村庄跑一跑,为村里想致富的农民上堂课。课上发现积极分子后,他还坚持去做‘家访’,与农户面对面深谈。”邹明华对赵亚夫这种做法十分惊讶。但他更惊讶的还是这种推广方法的效果——“家访”后的农户80%最后都走上了种植现代农业的道路。

        1980年出生的魏友强就是其中之一。从2009年开始种植大棚草莓,短短几年间,他已经拥有草莓大棚29个,年收入几十万,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创业明星,2011年被选为绵竹市人大代表。去采访他时,恰逢他家今冬头一批草莓上市,每公斤50元的价格,让他非常得意:“我家草莓不愁销,每天都有成都、德阳等地的城里人开车来买。我给赵老师打电话,他说我的草莓比镇江的价格还高。”

        从中有所领悟的邹明华,现在每天都往田间地头跑,在当地农民中很有影响力。

        他,牵起了两地一段不解缘

        “我才从镇江回来。”这是31岁草莓种植户周禄华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他说,去镇江两个目的,一个是看看王柏生老师家的草莓到底怎么种的,另一个是探望赵主任。第一个目的实现了,第二个目的因为赵主任在外地而没有达到。

        去了一趟镇江后,周禄华直呼开了眼界。他说,从镇江回来后立即在草莓棚里采用了“反光膜”。“这能增加光线吸收,让草莓更好地开花结果。看看,今年的草莓就比去年挂果多。”

        事实上,还有很多草莓、葡萄种植大户都在近两年来过镇江,与赵亚夫、王柏生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高效农业示范园出产的产品也申请了商标,叫“苏缘”。绵竹市农业局副局长肖义贵说,我们就是要记住与江苏、与镇江的这份难得的缘分。

        串起这个“缘分”的赵亚夫更是被当地干部农民深深记忆于心。

        “绵竹的阳光少、湿度大,居住情况差,没有电热毯,更不要说空调了。赵老师腿脚不好,走起路来一条腿一颠一颠的。他刚来那会儿,余震频频。一次,夜里床塌了,折腾得他一整夜没有睡觉。”邹明华回忆说。

        赵亚夫的科技团队工作在四川省引起轰动效应,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张平评价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是“西部大开发,东部支援西部的成功典型”。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评价:“这是18个省农业援建项目中最成功的”,并赞叹:“留住赵亚夫,四川准能富!”

        面对如此高的褒奖,赵亚夫依旧淡然,对他来说,灾后农民们脸上的笑容已是最大欣慰……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