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记者编辑社区蹲点

发布时间:2013-12-09 09:5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四老” 助“失管”小区走上自管路

刘国纲等老人帮居民晾衣被。 沈湘伟 摄

  昨天上午10时许,位于和平路街道牌湾社区的朱方花苑内,刘国纲等几位老人正在小区广场上的健身路径附近锻炼,见到居民拿着衣被等走来,老人热情地迎上前去,帮居民将床单、被子晾在旁边的晾衣架上。社区党委书记张伟新说,这些衣架是前两天新装的,而提出这一便民举措的,正是刘国纲等4位老人。

  “小区里的不少外来人口租用了居民的地下车库,无处晾衣。”张伟新告诉记者,在老人们的建议下,街道及社区共投资一万多元,在朱方花苑、西苑新村两个老小区建成了十多处晾衣架,而“四老”心系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的故事不胜枚举。

  刘国纲、林志悦、董啟云、朱坤大4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也有72岁,他们原来都是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退休以后,热心社区事业,还分别担任社区的4个支部书记。特别是近两年来,朱方花苑和西苑新村两小区因物业公司撤离,成为“失管”小区后,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 “四老”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工作人员汤红霞介绍,2011年,和平路街道投入160多万元对两个“失管”小区进行整治和改造,遭到一些居民的反对,这时“四老”挺身而出,反复到居民家中耐心说服,小区整改顺利进行,两个小区新增300个停车位,大幅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四老”在居民中的威望更高了。

  “整改之后,两个小区还需要通过有偿收费解决长效管理问题。”张伟新说,社区决定通过自己的物业管理站来实行小区“自管”,这又得依靠刘国纲这些老党员。

  “自管”后,管理费按每户每月10元至20元收取,用于小区的日常维护和管养,很得民心。可仍有少部分居民拒绝交纳,刘国纲等老党员们又一次相助,走进居民家做工作,甚至还为一户“铁公鸡”代交了管理费,终于感动了对方,从此再不拖欠管理费了。

  两个小区实行社区“自管”后,有居民提出小区里的绿化面积偏少,几位老人把情况告之社区工作人员的同时,又出谋策划,他们全力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空地多种观赏植物及花卉,还建议用草坪砖建车库,一举两得,居民好评不断。

  社区居民林国强告诉记者,朱方路96号、98号等居民楼多为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单位宿舍楼,“房改房”后,这些楼也是“失管”状态,经常发生下水道堵塞、化粪池漫溢等问题,每次都是林志悦、董啟云等老党员站出来为居民们奔走解决问题。林志悦多年来资助一户家中有轻度智障人员的贫困家庭,在他的帮助下,这名智障人员不仅长大成人,如今已能自食其力。

  张伟新还给记者讲了一件感人事,住在社区靠捡废品为生的外来人员庞海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丈夫车祸去世、家中失火、女儿煤气中毒身亡的不幸。为了帮助庞海珍,刘国纲等老党员们不仅带头捐款,还发动社区党员献爱心,凑了近万元爱心款送给庞海珍。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四老”是全体社区居民的榜样,无论是慈善捐款、赈灾助贫、资助弱势群体,还是参加义务巡逻、调解邻里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都是全体居民的表率,值得大家学习。(沈湘伟)

        蹲点记者:沈湘伟(机动部副主任)

        蹲点社区:润州区和平路街道牌湾社区

        蹲点感言:难度大只因为境界高

        这是一次难度较大的采访,原因在于受访的四位老人“不太合作”。他们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强烈“要求”下才来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说得多,“四老”却谈得少,并一再说他们为社区做的工作很少,不要宣传。采访的艰难,更让人感受到老党员们思想境界之高。无偿为社区事务尽责尽力,不图任何回报,并非“闲得慌”,而是永怀着一颗关爱他人的善心,这是争名逐利之徒永远无法理解的境界。沈湘伟

老年学校来了民警“老师”

“学生”们听课很认真 徐贤礼 摄

  陆顺海用两天的休息时间准备了一份讲义。作为新坝镇双新村的社区民警,他要到村里的老年学校当一回老师。他做警察快10年了,给人上课的经验却不是很多。

  社区民警来讲诈骗防范

  下午一点半,陆顺海走进了村委会的会议室,老人们已经坐满了房间。“第三次来了,我还是蛮紧张的,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诈骗案件。”他简单地开了头。

  两天的准备还比较充分,陆顺海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前天我值班,一位女同志找我报案,她在网上买了一件350元钱的衣服,钱一交,卖家失踪了。她很生气,说这还是第一次被人骗呢。”台下一阵短暂的笑声过后,陆顺海的话就接了上来。“可别以为被骗都是小金额,我们派出所接到的最大金额的诈骗涉及多少钱?500万元!一条短信就骗走了500万元,为破这个案子,我们跑了全国好几个城市。”

  陆顺海说:“有一些电话,让你把钱转到什么‘国家安全账号上’更不能听他的,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安全账户。碰到这事怎么办?大家都有我的名片,给我打电话……”

  他还喜欢客串主持人

  用半个小时谈完了诈骗防范,陆顺海还向老人们报告了最近的工作。8月到11月,陆顺海走访了村里的家庭。从走访的情况看,“村里面一些老年人之间的关系有点紧张,就为了界址,一点地方看得比钓鱼岛都重要,请大家回去也帮忙劝劝,在这里先谢谢大家。”

  “900多户家庭当中我已经走访了600多户,下一步,其他的家庭也要走到。”陆顺海说。

  与居民沟通的途径,老年学校是一个,走访是另一个。社区民警们还在尝试其他的办法。比如,村里有演出的时候,陆顺海也会在下班后赶过去,演出之前客串一回主持人,介绍一番,发一发名片,也了解了解居民们的想法。

  各种“推销”已经有了效果,现在,陆顺海每天都能接到居民打来的电话。

  这所学校到校率能达90%

  陆顺海参加的这次老年学校课程是今年的最后一课了。在双新村,老年学校已经办了10年左右。陆顺海把它当成让居民熟悉自己的好途径,居民们也喜欢来这里。

  现任老年学校校长高厚义是新坝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他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点名册。“经常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有80人左右,每次的到校率都在90%以上。”高厚义说,有的老人八十多岁了,每次活动都来。

  杨恒荣就是这样一位“每次都来”的老人。从老年学校第一堂课开始,他就没有旷过课,“这成了我固定的活动内容了,回去之后还能给邻居们讲一讲,所以我每次都到。”杨恒荣说。(徐贤礼)

        蹲点记者:徐贤礼(地方新闻编辑部副主任)

        蹲点社区:扬中市新坝镇双新村

        蹲点感言:给老年学校加课,是好事

        办老年学校是个好的做法,这从双新村老年学校“课程”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来。除了上课,老人们还在这里商量重阳节的慰问、尊老金的发放、演出的节目,最近的一次上课还谈到了村里的选举。好做法要用得充分。社区民警就看到了这个与居民沟通的好渠道,给老年学校加了一门课。课堂内容更丰富,老人们欢迎,警方的工作也能开展得更好。

        徐贤礼

上期评议结果

读者评议团

57% 43%
 
老记评议团

55% 45%

 

徐贤礼 沈湘伟

        读者评议团

        周斌:如果被人喜欢是一种财富,那么潘榴红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两年里,从市区到乡镇,她日复一日的行驶在201的线路上,沙哑的嗓门、娴熟的技术,不经意间传播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让世界充满阳光。

        赵怀德:标题醒目。“组合拳”和“超千次”,直观地反映了三茅宫第一社区就业服务的举措和成绩。就业是民生之本。唯有“倾心奉献、真心干事、精心服务”,才能担当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这一保障民生 的社会责任。三茅宫第一社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记者通过生动事实和具体数据,总结了他们的好经验 ,可读性很强。

        老记评议团

        卢伟庆: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读者好像已经认识了女司机潘榴红。徐贤礼的蹲点稿在材料的取舍、文字的组织等方面都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稿件中,沈湘伟把三茅宫第一社区帮助求职者的“三大就业平台”一一道来,采访面广量大,内容厚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翟进:用细节说话,是我读徐贤礼稿件得到的最直观感受。那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真实、生动,让人读到、看到、感受到,勾勒出一位带着浓浓人情味的好司机潘榴红。生活中,感动我们的不正是那些点缀于事物之中的细节吗?细节之美,人性之真。

        再看沈湘伟的“组合拳”稿件,足见出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智慧结晶。居民就业难,但社区工作人员不嫌其烦,做好中介桥梁,搭好舞台通道。通篇文章有点有面,大量鲜活事例铺陈开来,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居民轻松就业的希望。如果我市其他社区也能借鉴三茅宫第一社区的经验,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为居民做好服务,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上新岗、创新业”的好事例。

        范海罡:不亲身坐一次潘榴红驾驶的201路,也许永远不会体会到那些诸如“用方言报站点”,又或是“搀扶老年人上下车”等细心的举动。徐贤礼用自己切身的感受,体会了一名普普通通女司机潘榴红的大爱之心,同时用最朴实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潘榴红的工作状态。

  用方言报个站、遇到腿脚不好的扶一把,潘榴红的这些举动在常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潘榴红正是用这“再平常不过”的举动感染着每个扬中人、镇江人,让大爱之心在每个人心中传播。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