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所有的普外科手术病种中,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其中,胆结石患者占到手术病例的20%以上。”昨天,刚刚完成两例因胆结石而进行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下午就着手准备第二天手术的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夏静波,首先提供了这样一组临床统计数据。
胆结石患者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夏静波认为,这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不够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胆结石的成因,按成分进行区分,一般有胆固醇类、胆红素类和混合类三种。由于胆囊是存储胆汁的‘仓库’,所以如果胆汁中杂质较多、胆囊壁粗糙,就比较容易形成结石。结石会从沙粒状慢慢聚集,最后形成比较大的异物。”夏静波介绍说,“在胆结石的早期,多数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会有饱胀、嗳气、有频繁的饥饿感等身体感受,因为这些症状和肠胃不适相似,所以有不少患者会在初始阶段把胆结石当成胃病进行医治。事实上,如果疼痛感出现在右上腹、肝下侧,而且是一种绞痛,那就要考虑通过B超检查是否有胆结石。”
夏静波说,出现绞痛的原因,是由于结石堵住胆囊颈管时,胆囊肌肉在用力时,会试图将结石挤出胆囊颈管,“但胆囊颈管的直径只有约1毫米,所以就会出现结石堵在胆囊颈管的现象,于是,人体就会有疼痛感。”
“从目前医学发展看,胆道系统疾病的早期,是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减缓结石的生成。但在胆囊出现较大结石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就不会很理想了。人们常会看到一些‘无痛排结石’的广告,其实科学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强行排石,会导致结石在到达十二指肠时堵塞住胆管和胰腺管,从而引发例如急性胰腺炎等死亡率较高的病症,这些病往往比较凶险,所以现在正规医院除了针对特殊病例,基本不再进行类似手术了。”夏静波说。
在微创手术蓬勃发展前,很多患者因为对胆道系统疾病了解较少,常常会要求医生给予“保胆取石”的手术,对此,夏静波表示这是不可取的,“对于只取走结石而保留胆囊的手术,我们称之为胆囊造瘘术。其实胆囊并不分泌胆汁,且储存的胆汁量比较少,切除后基本不影响消化系统。况且,如果只取走结石而保留胆囊,会因为有了疤痕而更容易有结石,生长速度也越来越快。现在这种手术,只运用在高龄、无法接受切除手术的病人中。据统计,接受该手术后一年内复发的病人占到80%-90%。”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手术,腹腔镜微创术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夏静波介绍说,自从1987年这一手术在法国成功实验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推广和应用。1999年,市二院在我市率先开展了这一手术,并且花巨资引进了相应的设备,还派人前往上海长海医院等大医院进行培训学习,“我们统计过,这一手术开展14年来,因胆结石进入我们医院,并最终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胆囊的病例,已经快8000例了。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全世界统计证明,这一手术虽然风险很低,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死亡案例,而在过去14年中,在我们医院进行了这一手术的患者,无一例因手术死亡。许多外地专家对我们取得这一成绩,也是十分称赞和认可的。”
能够达到数千例手术无一死亡,有赖于市二院普外科有一个有朝气也有水平的医师团队,目前,该科的10名医师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就有6人,平均年龄仅有40岁。“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患者身上打几个小孔,然后在腹腔内营造合理的手术环境,可以动态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和准确切除胆囊,对其他脏器的干扰小,出血量也少。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如今患者也开始主动要求进行这种微创手术了。”夏静波说。
(杨馨 胡必超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