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博会之看现场
食品果蔬雕刻、会跳舞的机器人、3D打印……昨天,镇江技能人才群英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一手绝活”。他们有的心灵手巧,有的身怀绝技,有的更是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绝活在社会中独辟蹊径,几乎每开创一个行业,就能带动一项产业,拉动了成千上万人就业。这些高手们究竟如何练就绝技绝活,技行天下靠的是什么?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技能人才博览会,一探究竟。
绝技绝活秀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博览会昨日成了一个大舞台,各路高手精彩亮相,上演了一出出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戏。
最“牛”绝活:一颗土豆切成几十米长的土豆丝
土豆丝是大家都见过的,可是,几十米长的土豆丝,您见过吗?在昨天的展会上,一名参展大师带来了一盘自己的手切土豆丝。他把切好的土豆丝泡在水中,像面条一样,从一头拎起,挂在一旁的装饰架上。围观的市民见“这根长线”始终不断,都好奇地问:“这个到底有多长啊?”只见大师轻描淡写说道:“这一整盘里是一根,60米左右。”众人忍不住点头称赞。
这名大师叫孔凡方,用“旋刀法”切土豆丝是他的独门绝活。只需20分钟,他就能将一颗圆头圆脑的土豆切成不断线的土豆丝。到目前为止,他切出的最长土豆丝足足有76米。他用这个绝技还创作了一道特色菜肴,叫“龙须土豆丝”。
“我在切苹果时想到了这个创意。”孔凡方说,他的工具就是一把普通菜刀,方法和削苹果一个原理,一圈圈地切,这样就不会断。记者了解到,他的整个练习过程,只有半年时间。
如今,他凭着一把菜刀、一颗土豆,已经去过了韩国、广州、重庆、顺德……获奖无数,受人尊敬。
孔凡方有点小得意:“我还去过人民大会堂给领导表演呢,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节目,找人来挑战我的纪录,那人最后也只切出了27米。”
孔凡方说:“我现在已经有几个徒弟了,这个不能保守,要有人继承。”
最“好玩”绝活:会跟着音乐跳舞的机器人
镇江技师学院的学生们童心未泯,这次,他们在展示柜上放了三个机器人玩具,引得孩子们挪不开步,全都围着不走。学生见自己的作品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心,神气地打开了音乐。更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这些机器人居然开始跟着音乐跳舞!
“机器人会跳舞,妈妈你看!”一名小学生拉着自己的母亲,表情惊喜地蹲在地上。只见,展台中央的大机器人跟着《洗刷刷》的音乐扭动起全身关节,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令人忍俊不禁。
18岁的孙江云介绍,这个跳舞机器人是他和一名同学共同创作的,他们都是电气系的学生,创作这个跳舞机器人是为了练习“编程”。与普通机器人不同的是,这个机器人全身由12个单电机组成,每一个单电机都能扭动,所以关节灵活,全身都能动。他们在机器人上输入了编好的程序软件,一听见《洗刷刷》的音乐就会自动起舞。等他们编了更多歌进去,机器人就会跳出不一样的舞蹈。
据现场贝老师介绍,利用这个原理,以后还可以制作出“光控”、“声控”的机器人。此外,除了运用到玩具上,他们还制作了一个“机器臂”,技术成熟后可以投放到生产线上,会像人体的手臂一样灵活。
最“先进”绝活:3D打印制作“树脂娃娃”
今年以来,3D打印技术一直被炒得火热。不过,大家对它还是缺少一个概念:它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在昨天的博览会上,大家终于看见了3D打印机的真面目。
一个大大的玻璃柜内,一只喷头按照程序内编排的路线,缓缓走动着,喷出材料,一层层堆积出所打印物体的形状。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工作人员介绍,它在工作中使用“堆积法”,比起在一整块原材料上雕刻,更加节约材料。
记者看到,用3D打印机打印出的塑料小拖鞋、小手枪只有5厘米长,看上去像是普通的玩具。参展人员殷文介绍,这些小玩具使用的是比较便宜的塑料材料,打印出的也是简单的单色品。东西小,打印时间在半小时左右。
然而,记者发现,殷文的面前放着一个20厘米高的树脂娃娃,娃娃的面孔和她一模一样,只差一副眼镜。她介绍,这个就是按照她的头像打印出的树脂娃娃。打印这样的娃娃运用的技术更加复杂一点,材料也好一些。打印一个头部,成本价需一百多元。投放到市场上后,消费者可以选择打印全身,也可以选择配一个已做好的树脂“身体”。
一旁,一名孩子正在接受打印机扫描仪的扫描,将头像摄入电脑,随后进行3D打印。记者了解到,制作一个树脂头像,需要一个半小时。
殷文说,目前,3D打印机已经投入苏州、常州的市场,在这些城市试点成功后,镇江市场也会出现。届时,在一些有意义的日子里,如果您想不出挑选什么送给亲朋好友,这将是一件特别时髦的礼物。
最“高雅”绝活:一枚刻瓷碟售价上千
在博览会的一角,人群簇拥着两名正在碟子上敲打的刻瓷大师。大家围着他们的桌子,一肚子的疑问,却不敢贸然开口,只静静看着,生怕打扰到大师们的艺术创作。
简单地说,刻瓷就是用刀具在瓷器上作画。刻瓷的第一步是先在瓷器上用墨书写或绘画,然后使用不同的刀法,在瓷器表面敲打,使之形成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的排列,构成所需要的画面或字体,最后再上色。刻瓷风格素雅,既能展现传统书画艺术,又能保持瓷器的晶莹光洁,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品。
现场,刻瓷大师邵同义正在瓷碟上刻着一幅寒梅图。他戴着一副老花镜,低着头,一手持小锤,一手扶特制的刀具,在坚硬的瓷器表面敲打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光洁瓷碟上堆积着细细的瓷屑。
有小朋友在一旁问,爷爷,你这个手艺做了多长时间啦?有同来的参展人员说,几十年啦。邵同义抬抬眼镜,笑道,何止啊,一辈子喽。
邵同义从15岁起就研习书画,将浓厚的书画功底融进刻瓷艺术,并一直从业至今。在此期间,他的作品屡屡获奖,并得到了海内外的认可。他说,制作一个类似寒梅图的刻瓷,他需要用3天不到的时间,最伤的就是眼睛。这样一只碟子,市场上能卖到1500元。
刻瓷绝活的参展人员感慨道:“现在年轻人愿意干这个的不多,主要是坐不住。就是学会了,也不会去当作一生的事业。”
最“实用”绝活:掉了色的衣服不用扔
再好的衣服,次数穿多了就会掉色、洗不干净。明明很喜欢,却因掉色而不能再外穿,怎么办?别犯愁啦,我们的大师自有补染方法。
潮业绿色染洗的技能展示区放着两排衣架,可细细一看,架子上挂着的都是旧衣服。高级技师钱潮拎起一件深蓝色的短袖连衣裙,指着天蓝色的边线说,“这件衣服原来是这个颜色,后来掉色掉的严重,客人拿过来修复,染成了现在的颜色。她不但非常满意,还特别配合的让我带来参展。”记者反复看看,如果不是提前知晓,很难发现衣服是再次上色的。
钱潮说,春夏季的衣服,特别是休闲裤,色牢度不高,很容易褪色泛旧。颜色退了,就穿不出去,可衣服好好的,丢掉又可惜。因此,他才想到开一间洗染店,除了能像普通干洗店一样帮大家洗衣,还能运用一些专业技术对衣服进行救治和染色。
2001年,他在中营街开了一家补染店,如今,一年四季,店里的生意都没有淡季。问及价格,钱潮说,“补染的价格与衣服本身的面料有关。打个比方,1000多元一件的真丝衬衫,打理好领口袖口那些发白的地方,要80元左右。”(徐祝平 王露 沈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