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许已把他遗忘。我们真不该把他遗忘。还记得当年禁毒战线上的“尖刀”陈履军吗?
我们也许已把他遗忘。我们真不该把他遗忘。我们以为已经遗忘,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还一直记着——
陈履军,一位普普通通,但却有着很多不平凡故事的民警。对于这个名字,可能不少市民已有点陌生。但在10年前,提起陈履军,这把禁毒战线上的“尖刀”,很多人曾为他的执著、他的坚守、他的热心,默默感动,深深感染。
这几天,当陈履军病重入院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他当年的战友,熟悉的群众,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严重肺部感染,陈履军正在苏州大学附属一院ICU病房接受救治。10年前,身患恶性淋巴肿瘤的陈履军凭着意志,凭着毅力,实现了与死神的抗争;10年后,作为肿瘤并发症患者,陈履军又一次面临着生命的严峻考验。
10年,也许只是人生长河的短短一瞬,但10年的时光,足以沉淀下很多人生的思考,记录下岁月的屐痕。陈履军,当年赫赫有名的铮铮铁汉,用他质朴无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博爱。
本报记者 张翀煜 习斌
相关链接
陈履军小档案
躺在病床上的陈履军
现年49岁的陈履军,1985年毕业于人民警察学校。从警以来,他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起;他从民警、警长,干到副所长、副大队长,一路留下了辉煌业绩:当普通民警,他破案最多;当警长,他所在的警区破案占了派出所的绝大部分;任刑警队长,破案率又是数一数二。为此,他先后被评为“岗位标兵”、“破案能手”,9次受到表彰奖励,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相册里一家三口的照片
本版图片由陈履军家人提供
奉献,是工作最佳的状态
陈履军的战友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小老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雅号呢?这是因为,在大家的眼中,陈履军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个特别有钻劲的人。
战友们怎能忘怀,2003年的那个夏天。从8月开始,时任京口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的陈履军一连两个多月,顶着烈日,对一宗贩毒案展开侦查。盯梢、调查、取证……随着侦查的深入,这个地下贩毒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最终,两名团伙主犯人赃俱获,民警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125.6千克。陈履军随后又马不停蹄,转战上海,将这张地下贩毒网络的“上线”缉捕归案。
此时,已没有人说得清楚,陈履军已经一连几天没有合过眼了。大家劝他,该去好好歇歇啦。可陈履军就像是上了弦的发条,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他又用了连续一天两夜的时间,审讯毒枭。毒枭如竹筒倒豆般,交代了犯罪事实。这时的陈履军才松了口气,但战友们却猛然发现,已连续多日没合眼的陈履军留在笔录纸上的,竟然是一条条模糊不清的直线!
几天之后,陈履军发现自己便血了,经医院检查,是胃出血。由于办案时间紧,他一天也没有休息,只是利用中午去挂一下水。12月初,他又发现颈部突然冒出了两三个肿块。他以为是淋巴发炎,按惯例,抗几天就过去了。几天后,肿块陡然增加到了六七个。在战友们的劝说下,陈履军这才到医院做了淋巴结核和淋巴穿刺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恶性淋巴肿瘤!
据诊断医生介绍,他的病潜伏期至少有两年。是的,早在2002年3月,陈履军就感到全身乏力,到了夜晚还伴有低烧。医生说,这就是淋巴癌的早期征兆。然而,在他确诊前的一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他主侦的贩毒百克以上团伙9个,打掉毒贩70余名,在全市名列第一。这段日子,他加夜班180多个,双休日加班150天,通宵工作40多个。这需要怎样的毅力!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得最好!”在陈履军眼中,奉献,是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他有100多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多年来侦破工作的得与失。这不是一本本普普通通的笔记本啊,这些笔记本,凝聚着陈履军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的态度!
听说陈履军最近患病住院的消息,当年的战友们开始发动捐款。他们动情地说,这几年来,因为身体休养的原因,陈履军虽然不再冲锋在刑侦的第一线,可他没少为大家破案操过心啊!“陈履军手头线索多,人头熟,遇上什么案件,他总会热心地提供线索,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平凡的工作岗位,需要激情和热情去燃烧。陈履军就是这样一个燃烧着激情和热情的“斗士”。
博爱,是宽阔无比的胸怀
很多与陈履军打交道的人,都会被他的热心所感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爱管‘闲事’的人。”提起陈履军,这是大家说得最多的话。时至今日,回忆起当年和陈履军相处的点点滴滴,很多细节,大家依然历历在目。
还在当片区民警时,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有多晚,不管在什么地方,陈履军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那段时间,江科大学校里接二连三发生仓库生铁被盗案,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学校一趟,和校卫队一起分析案情。大冬天的晚上,他经常裹上一件旧棉袄,和校卫队一起在学校的围墙边守候伏击。最终窃贼被抓获,并由此牵出了当时震惊全市的“百万大盗”盗窃团伙。
鼓楼岗片区,曾经以治安混乱而“闻名”。陈履军接管该片区时,这里的现状是:“两劳”释放人员多,出租房多,暂住人口多,各类治安问题不断。面对纷乱的头绪,陈履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将心换心,这是陈履军的工作思路。有家夫妻俩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闹离婚,陈履军连续两天上门和他们交心,终于使这对夫妻重新走到了一起。后来,这户人家买了新房,开起了商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常说,是陈警官挽救了我们这个家!短短几年,鼓楼岗片区治安换来了大变样。有谁知道,这里面凝结着陈履军的几多心血!
陈履军总在做好事,可到底做了哪些好事,爱人魏莉却连一件也说不上来。魏莉说,陈履军从来不在家谈这些,他做好事,从来不求回报,也不让别人知道。
这10年来,陈履军几乎每个月都要服用大量的药物,医药费动辄数千元。尽管经济很紧张,但他只要知道有谁患了大病,总会千方百计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家住大市口附近的陈女士动情地说,前两年自己患了大病后,陈履军不仅到医院探望,而且还从自己每月服用的补品里,“挤”出一半,送到病床边,“后来他又通过QQ,鼓励我、激励我,一定要和病魔作斗争!”现在想来,陈女士心里还是暖暖的。
爱,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无数的爱汇聚在一起,便成为了一种力量,一种高度的支撑!
高度,是生命不断的攀越
昨天上午,在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谈起正躺在病房上急救的丈夫,魏莉眼圈红红的。她说,陈履军的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对自己想的太少太少。
魏莉讲述的一个细节,让人动容。陈履军患有比较严重的中耳炎,以前工作的时候,只要一疲劳,就会发作。人们于是常常见到陈履军一边审讯犯人,一边打点滴。魏莉是护士,陈履军没时间上医院看病,魏莉只得拎着大瓶小瓶,到陈履军的办公室给他强制挂水。“都病成这样子了,还要坚持办案,怎能不叫人心疼?长年累月这样,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会垮呀。”
这么多年来,在陈履军家的相册里,一家三口的照片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陈履军很少有时间陪着妻子、女儿旅游。他常说,以后机会多呢,旅游计划总是一年一年往后拖。一转眼,女儿都念大学了。
是的,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刑侦工作,陈履军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正是这所有的心血,支撑着一个普通刑警,攀越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高度。
魏莉说,本月中旬,陈履军发现自己一直咳嗽,于是到医院治疗,开始怀疑是病菌感染,就一直挂水,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到苏州大学附属一院拍片子,才发现是严重肺部感染,22日就转到了呼吸科ICU病房,靠呼吸机维持急救。“每天不算在外面购买的药品,光是花在医院的开销就要1.6万元。哪怕去借钱,卖房子,我们也不在乎。我们在祈祷,履军能够早点好起来!”
陈履军入院后,一些战友、群众闻知消息,纷纷赶来探望,并四处募集善款。高昂的医疗费用,已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尽管目前的善款很微薄,但魏莉已是感动在心头,无以言谢。此外,令魏莉颇可欣慰的是,女儿陈剑宇正就读于江苏警官学院,念大三,从小开始,受陈履军的影响,女儿心里就有着“警察梦”。如今,圆这个“警察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站在ICU病房外,隔着那重重的门,我们不能走近陈履军。但我们能感受到陈履军那颗坚毅坚韧的心,仍然有力地跳动着,奏响着生命的强音。我们默默为他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