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记者编辑社区蹲点

发布时间:2013-11-19 10: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厕,改出的是环境改掉的是思想

顾家岸组的公共厕所 范海罡 摄

  “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用上和城里一样的抽水马桶,我们的公共厕所可能还比其他地方的干净呢!”新桥镇长春村顾家岸组村民陈毛头说。

  57岁的陈毛头,是全村第一个改厕户。来到他家,南面是新建的3间小平房。最西边的一间是带有抽水马桶的厕所,地面铺着地砖,墙面贴着白瓷砖,显得干净整洁。

  在没改厕之前,顾家岸组的厕所是什么样的?

  陈毛头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在后院砌一个砖瓦房,然后挖一个槽就是简单的茅厕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碉堡’,虽然用了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但还是臭气熏天,苍蝇成灾,一到夏天,除了非要上厕所,我们自己都不敢靠近啊!”

  刚进行改厕时,还有不少村民不理解,对改厕工作也不配合,“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还能改成啥样?大粪还能当肥料呢!”

  但是看到陈毛头家干净的厕所时,不理解的村民也都跟着配合了改厕工作。

  现如今整个顾家岸组都看不到一个裸露在外的“碉堡”式旱厕。

  新桥镇综合办相关负责人朱慜说,“农村无害化户厕卫生改造”项目是新桥镇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项目之一,从2012年至今,顾家岸组177户居民已经全部完成改厕目标。

  改厕类型以“三格排放式化粪池”为主,将所有农民家中的旱厕全部取缔,并全部替他们装上抽水马桶,家中没有厕所的,村里也为他们建造了公共厕所,所有的排放全部集中到“三格排放式化粪池”,以达到减少排放污染的目的。

  “作为一名从城市来的大学生村官,臭气熏天、蝇蛆成群是人们对农村厕所的普遍印象,我刚来到新桥时,也不敢靠近这些旱厕,后来,通过对旱厕的了解发现,旱厕不仅滋生蝇蛆,臭味大,而且会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造成生活环境脏、乱、臭,尤其是肠道传染疾病让农民深受其害,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在新桥镇工作的村官朱慜说。

  了解到改厕的情况,朱慜说:“‘三格排放式化粪池’对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阻止粪便污染,减少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改厕后可隔断粪便对密封性粪池外环境的影响,减少臭气和蝇蛆,减轻对农作物的污染。”

  看着现在顾家岸组的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抽水马桶,并且改变了传统的生活习惯,朱慜说:“农村改厕,不仅改变了农村环境,也改变了农民的思想,从根本上加快了实现农村城市化建设,让每一个农村人从观念上做一个城市人,是我们的目标。”(范海罡)

    蹲点记者:范海罡(新闻策划部记者)

  蹲点社区:丹阳市新桥镇长春村

  蹲点感言:从一个厕所引发的思考

  顾家岸组去年入选首批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这其中,低碳、环保型厕所改造对评选的意义重大。

  面对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的农村社会,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关键,在我看来,改变农村居民的旧观念,从思想上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观念,也很重要。范海罡

       句容今冬第一批草莓快要新鲜上市了

    

戴之农在看大棚里的草莓 巫悦萌 摄

  本报讯 葡萄刚下市,接下来令人期待的新鲜水果就当属草莓了。在华阳镇下甸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今冬第一批草莓已经开始结出青色的果实。再过半个多月时间,句容第一批草莓就要新鲜上市了。

  昨天句容的最低气温只有1.6℃,早上7点多钟,走在戴家边组的乡间小路上,还能看到农作物的叶子上挂着白霜。这一派秋末初冬的景色,冷得让人直搓手。不过,走进戴之农家的草莓大棚几分钟后,寒冷的感觉逐渐缓和过来,待的时间再长一点,就像在空调房里一样,还得解开外套的衣扣。

  “大棚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温室,现在每天太阳一出来,我们就要到大棚里,看看温度湿度是不是合适,从日出到日落,一天至少要跑十多趟。”说话间,戴之农在大棚里一垄一垄地走过去,不时翻看脚边的绿色叶子,“要是草莓‘生病’了,叶子上就会有斑。”

  眼下,大棚里的草莓正在开花期,一朵朵清新的白色小花,点缀在一片绿色之中。不过如果仔细看,还是能在草莓叶子下找到一些幼嫩的果实,这些果实主要呈青白色,有1元硬币般大小。

  “马上到12月了,第一批草莓就要上市了。”看着草莓长势,戴之农说道,大棚草莓一般能结四到五批果,其中第一批和第三批营养最好,所以口感也以这两批为佳。不过,上市之初的草莓可是实打实的“土豪”,戴之农估计,刚上市的草莓,每500克能卖到75到100元。

  戴之农现在是下甸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他已经种了15年的草莓,“以前我是做生意,偶尔在外面看到别人种大棚草莓,我当时看了觉得还比较有前景,回来之后从1998年就开始种了。”戴之农说,刚开始种草莓的时候,其他人并不看好,“那时候大家还都种水稻,谁会想到要种水果啊。”

  2000年开始,草莓带来的收益,打消了其他村民观望的态度,不少农户开始跟着戴之农一起种草莓。2009年,下甸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统一采购草莓种苗,降低成本,果蔬种植逐渐成了戴家边组的特色产业,“现在整个村里面,草莓葡萄等水果的种植面积在六成以上。”

  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大棚草莓品种主要是红颊,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奶油草莓,戴之农种的也是这一品种。他说,红颊草莓从口感、产量、果形、储存性等角度说,都是性价比最高的。“实际上,从最开始到现在,大棚草莓已经换过四五个品种了,我们也是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来种植的。”

  为了让合作社的草莓更好地被市场接受,戴之农还和当地农科所合作,“农科所帮助我们进行种苗繁殖,并且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减少畸形果产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嘛。”戴之农“文绉绉”地说道。(记者 巫悦萌)

    蹲点记者:巫悦萌(经济民生部记者)

  蹲点社区:句容市华阳镇戴家边组

  蹲点感言:一颗草莓的微观经济

  草莓是句容代表性水果之一。从刚开始挑着草莓到“马路市场”上卖,到后来沪宁线上的客人直接到大棚去采摘,下甸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草莓似乎不愁销路。

  但在畅销的背后,是草莓种植农户不断跟着市场的需求,改变品种、改进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更是让种植户“抱团取暖”,这样看来,一颗草莓的背后,也有不少门道呢。巫悦萌

上期评议结果

 

读者评议团

50%  50%
 
   老记评议团
 
 
      
     37%  63%
 

  范海罡 巫悦萌

    读者评议团

  鲍六志:《传统花灯扎出新形象》一文给人三点启示: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心人去发掘整理和展示利用,才能凸显其社会价值;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科技等多种手段进行创新升级,才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后继有人,才能代代相传,永不湮灭。

  陈圣英: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13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奉献给群众体育。丹阳新桥的陈瑞林老人就做到了!

  孙悦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花灯经过陈柏华工作室的不断探索创新,已经走出了村落,走向了世界。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发展,除了传承人的刻苦钻研,也需要更多的人关注。

  赵永芳:陈瑞林老同志为新桥镇的居民服务了13年,真不简单!看了记者的报道,仿佛看到了陈书记从晨练场到老年活动中心再到健身广场忙碌的身影,他把大家放在心中,献出的是爱心。

  

  老记评议团

  杨咏:“记者编辑社区蹲点”迄今刊发了27期,应该说,这既是“走转改”活动的又一次集体行动,也是“走转改”成果的再一次集中展现。

  上期两篇蹲点报道《传统花灯 扎出新形象》、《13年,他都奉献给了群众体育》,分别反映了一位痴迷花灯创作的民间艺人和一位热心群众体育的老人,报道的虽是社区里的凡人小事,但读后令人感同身受的却是真情和温暖、希望与力量。

  传媒研究专家告诉我们:凡是新闻都是关于“人”的新闻,一切新闻报道所能企及的地方都离不开人的活动,要让新闻主动去关注人、关心人、关爱人。两位蹲点记者的报道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贯穿全文的还有记者的观察、记者发现、记者的感悟和记者的思考。

  赞一个。

  石小刚:《传统花灯扎出新形象》、《13年,他都奉献给了群众体育》,两位蹲点记者写普通人普通事,读者看身边人身边事。通过蹲点记者的报道,我们真切感受到最鲜活的素材来自基层,“贴近贴近再贴近”,记者的笔下才会出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才能赢得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只有深入基层“接地气”、“抓活鱼”,才能让版面语言生动起来。

  徐毅:通过社区蹲点,发现“新人”“新事”,虽然这类题材不算新,但是每个故事都不一样,感谢巫悦萌和范海罡两位年轻记者,执著地奔走在句容和丹阳,从众多选题中选择最值得推荐给读者的内容,通过生动流畅的文字表述出来,十分不容易。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