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弯的是腰挺直的是爱
赵知音11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儿子
赵知音在做午饭 范海罡 摄
昨天早晨,雨中的新桥镇长春村格外宁静。街上,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清扫路面,她就是68岁的赵知音——长春村的保洁员。
但谁又知道,11年前的冬天,一场厄运降临到赵知音身边:一次车祸导致儿子陈旭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无知觉。更残酷的是,赵知音的儿媳妇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家,抛下了残疾的丈夫和当年只有6岁的女儿。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赵知音的身上。给儿子喂饭、擦洗粪便、按摩、推他出去散心晒太阳……赵知音开始了精心照顾瘫痪儿子的漫长“旅程”,这些看似简单的琐事,赵知音一天天重复着,一做就是11年。
昨天上午10点半,扫完地的赵知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本来就很瘦弱的赵知音,背部已经弯曲变形,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
赵知音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身高近一米八的儿子翻身。对她而言,这着实不是件轻松的事,而她又必须每隔三小时做一次。
帮儿子翻过身,赵知音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不能休息,必须赶紧去厨房做午饭。说是厨房,其实也就是红砖砌起来的仓库,里面摆放着各类清扫工具,最里面是一个土灶。
午饭很清淡:清炒黄豆芽,清炒白菜,白米饭。
“每天都吃这菜?”
“差不多吧,都是家里种的,简单吃点。”
偌大的灶台,赵知音既要炒菜,又要添柴火,忙活了好一会,盖上盖子,赵知音就倚在柴火旁打起了瞌睡,可她又不敢睡着,怕儿子会时不时叫她。
不忍心打扰赵知音,记者来到了陈旭荣床前,和他聊起来,还没聊几句,这个42岁的汉子已经潸然泪下,“11年来,妈妈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是帮我喝水把尿,就是翻身盖被,一晚最多就能睡三四个小时。”陈旭荣说。
邻居李大妈也说:“赵大姐太不容易了,光帮她儿子翻身这件事,她每天都做七八次,农忙的时候也雷打不动,水稻播种的时候,赵大姐插秧插到一半,一看翻身时间到了,放下手上的农活就回去帮儿子翻身,哎,不容易啊!”
这时,长春村妇女主任李君美来到了陈旭荣家,带来了补助金。陈旭荣说,自从事故以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种的几亩地和一份清洁工的工资,村里及时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后,每年都会定期把补助金送到家里,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还会给一些慰问金。
李君美说:“好在现在赵知音的孙女已经渐渐长大,村里联系了企业资助小姑娘念书,如今孩子已在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念大专。”
“我真的很想站起来,让老母亲睡得安稳些,过得舒服些;我也希望,能挨家挨户去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邻居……”陈旭荣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听说干细胞移植能让我站起来,不管怎样,我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和力量。”(范海罡)
蹲点记者:范海罡(新闻策划部记者)
蹲点社区:丹阳市新桥镇
蹲点感言:母爱的力量
直到记者离开陈旭荣家,也没有忍心再打扰赵知音,因为这短暂的休息时间对她来说是奢侈的。
都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赵知音用瘦弱的身体扛起了儿子陈旭荣,在扛起了这个家的同时,压弯了自己的腰。邻居李大妈说:“要不是赵大姐细心的照顾,可能陈旭荣根本就撑不到今天。”
我想,这应该就是母爱的力量吧。
范海罡
看人有困难就想帮一把
河滨社区有位热心“谢大姐”
谢大姐在给社区孤寡老人做点心 巫悦萌 摄
“谢大姐,又带许阿姨来挂水啦。”
“对啊,她腿脚不方便,我就接送一下,等还剩半瓶水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还要先给朱老送点心去。”
昨天下午,谢有兰带着74岁的空巢老人许仙球,到河滨社区医院去挂水,在招呼医护人员帮忙照看后,她又匆匆忙忙赶回家,做好了热乎乎的萝卜丝饼,给社区孤寡老人朱小羊送过去。
想和谢大姐聊几句,她却一刻都停不下来,记者只好先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谢大姐真是我们社区的热心肠,有什么要她帮忙的,一喊就到。”社区工作人员黄炎说,社区居民不管比她年龄大的、还是比她小的,都管她叫谢大姐。对于社区里的几位孤寡、空巢老人,她差不多隔一两天都要上门去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去年有一个安徽人到我们社区来找离家出走的妹妹,谢大姐跑了几十户人家,前前后后跑了一个礼拜才找到人,让人家兄妹团聚,后来一家人回去都对她感激得不得了。”黄炎说,社区很多居民的家庭情况,社区都要向谢大姐打听。
下午4点多钟,好不容易忙完手上的事情,谢有兰才有时间坐下来和记者说会话。“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就是看到这些老人年纪这么大了,子女又不在,挺可怜的。”今年59岁的谢有兰,说起话来相当爽朗。
说起帮助外地兄妹团聚的事情,谢大姐想了一会拍了下椅子:“你说的是小张吧,前两天他还给我打电话,说家里一切都好,还问我身体怎么样呢。”
记者随后联系了这位张先生,说清楚来意后,他声音都扬高了一点,连连表示现在一家团聚多亏了谢大姐,“我妹妹5年前跟家里赌气,离家出走,我们家找了很多地方,后来找到丹阳公安局,他们查了档案之后跟我说,我妹妹很有可能在句容河滨社区金路村。”张先生说,他到河滨社区后,社区找来了谢大姐,问她能不能帮忙,谢大姐一口就应承下来。
当时,谢大姐先找了社区里最有可能的二十来户,发现都不是。“我看他越来越失望,看着也蛮难过的。”找了三四天没有结果后,谢大姐想会不会是在南门菜场附近,因为这里外地人居住得比较多。
“后来我拿着他妹妹的照片,就在南门菜场里找,看到一个卖水果的和照片上很像,就打电话把他叫过来,他当时都准备买票走了,过来一看,真是他妹妹,高兴得不得了。”谢大姐说,后来小张一家人团聚后也解开了心结,一起回到安徽老家,现在还经常和她联系,特别过节的时候,总会打电话来问候一下。
说起退休后一直热心帮忙社区事,谢大姐连连摆手说:“就是闲不下来,看人困难就想帮一把。”
(记者 巫悦萌)
蹲点记者:巫悦萌(经济民生部记者)
蹲点社区:句容市华阳镇河滨社区
蹲点感言:社区里多几位“谢大姐”
前两年有部电视剧叫《闲人马大姐》,邻里间的小故事,一一化作令人捧腹的喜剧,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社区都有这样热心的“大姐”式人物,别看她们忙的都是家长里短,但正是有她们做纽带,社区里也多了温情在蔓延。巫悦萌
上期评议结果
读者评议团
41.7% 58.3%
老记评议团
40% 60%
范海罡 巫悦萌
读者评议团
南菁:在当前全球空气质量下降的今天,能在万家村的小道上,满村尽飘桂花香。这是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象,这是村民集体讨论的力量,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晶!而丹阳新桥亿诺公司的发展,更是紧跟中央部署、科技研发革新的成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新桥的民营企业前途更加宽广!
周斌:科技,激发创造活力;科技,引领未来。车灯企业产值翻番的“秘诀”正是科技的转型,走科技研发的道路。科技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引领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鲍六志:《万家村:满村尽飘桂花香》,还没有看到正文,题图就足以让人神往和艳羡了。本文通过记者与村民不经意的对话以及自己的感受,反映了万家村居住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选取的角度好,文章的篇幅小,蕴含的信息丰富。
老记评议团
陆渭南:昨天的两篇蹲点报道,一篇写新农村环境的变化,一篇写民营企业通过科技转型华丽转身。前一篇文风清新,但以小见大尚显不足;后一篇虽只是千字文,却上档次有内涵。往往,被采访者千差万别,眼光有高有低,表达有主观有客观,记者要突围出被采访者的思维引导,真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推算一下,记者编辑社区蹲点,从秋至冬。秋是收获的季节,冬是藏纳的季节,把年轻记者编辑放到基层去,恰如春天的播种。把自己藏纳成一座金矿吧,社区蹲点是一个机会。
陈洁:今日镇江农村是什么样子,传说中的新农村是徒有其表,还是有血有肉有灵魂?两位记者深入基层,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令人信服的答案。绿化不是城市的专利;科技转型,见证“乡镇”企业的高端追求与国际视野。当土得掉渣的泥土味渐行渐远,当花香满径,续写传统意义上果园、茶园、菜园的自然传统绿化,记者的笔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并感受到了当下镇江新农村,发展的“集约”,生活的“文化”。
徐贤礼:在农村的土地上走一走,记者的发现往往能够改变我们对农村固有的观念。农村也有先进的工厂,农村也有细致规划的环境。《车灯企业产值翻番的“秘诀”》通过对一家企业的剖析反映出镇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很典型的小中见大。记者也提到,走在这条路上的企业其实还有不少。如巫悦萌所说,她的这篇稿件尝试寻找的是乡村之美,她的稿件引导我们去更多地关注乡村。一边是经济,一边是环境,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