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搜救成功率百分百
江南古城镇江河流横纵、水运发达,全市内河航道里程598.17公里,每年有全国13个省市的36万多艘次船舶通过我市,如此繁忙的水上运输自然对内河水上搜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昨天,记者从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市内河水上搜救工作成绩斐然,已连续48个月实现零沉船、零死亡、零污染、零堵航,水上搜救成功率达100%。这两年,市内河水上搜救已成功救助遇险船舶97艘、遇险人员274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6900多万元,以地方海事为主体的内河水上交通搜救成员单位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屏障。 张爱林 沈湘伟
水上抢险,争分夺秒施援手
去年7月21日凌晨1时许,一艘来自安徽的散货船船主周某因货船严重漏水,向谏壁海事所下游管制站求助。接报后,海事抢险人员立即驾驶海巡艇赶到现场,发现货舱内满载化肥,舱内已大量进水,如不及时抢救,不仅化肥全部失效,船舶也将沉没。抢险人员一面对船舱进行堵漏,一面立即联系最近的谏壁龙嘴码头,在海巡艇护航下,散货船靠上码头,凌晨1:20,船上化肥被成功过驳。周某介绍,船上装了250吨化肥,如果不是海事及时施救,损失就惨了。
市地方海事局局长赵永富告诉记者,我市的水网较为发达,港口码头众多,去年辖区通过各类船舶32万多艘,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危险品船,这些船舶一旦发生意外,不仅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危及船员生命,同时还可能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地方海事抢险人员在施救时抢抓时间,争分夺秒。
去年4月22日上午6时许,一艘满载240吨甲醛的危险品船沿苏南运河进入镇江段,行至谏壁口门时,船舶主机突然失控,导致船体横在航道上,而此时正是船舶通行的早高峰,一旦发生撞船事故导致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海事抢险人员仅4分钟就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并要求过往船舶让出航道,同时立即派来拖船将危险品船拖至待闸区进行修理,及时化解了危机。
苏南运河镇江段是长江进入大运河的重要水上枢纽,一旦船舶发生事故,特别是船队出现险情受阻,将造成大面积的拥堵,导致交通中断。去年夏天,一支10艘船组成的船队满载5000多吨煤炭沿苏南运河航行至丹阳段时,由于汛期涨水,船队转弯时操作不当,导致第7艘船船舱大量进水,情况非常危险。地方海事抢险人员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立即对驳船进行了堵漏、顶滩等措施,随即组织空船,对船上煤炭进行驳载,5个多小时后,船队成功脱险。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提效率
地方海事有关负责人表示,水上搜救难度大,风险性高,抢险搜救不仅要抢抓时间,更需要多方联动配合,这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效力,形成合力。
我市内河水上搜救有21家成员单位,遇到水上交通事故时,就能体现协同作战,整体联动的效果。一旦事故发生,市内河搜救中心办公室会在第一时间向市应急办汇报,市政府根据险情、险种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通知内河搜救成员单位和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如果船舶发生火灾,海事消防应急艇会赶赴火灾现场,同时消防部门也会迅速出动消防车,渡口管理单位通过汽渡船将消防车辆准确送到事发地点。
今年7月,市政府重新审批下发了我市内河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如首次明确了消防、医疗急救等为基本抢险救援队伍,防汛抗旱、环保、供电等为专业救灾队伍,地方海事为水上交通管控队伍,驻镇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为抢险救援后备力量等,多层次构建了内河水上交通应急队伍的保障体系。
今年1月5日的凌晨,江心洲一名孕妇临产急需送医院,而此时孩溪汽渡尚未开渡,情况十分危急。市城区地方海事处监控中心接到110电话,立即派出海巡艇赶到江心洲,及时接上孕妇,而此时120急救车早已接到指令,在岸边等候,最终成功将孕妇送到医院,孩子顺利出生,母子平安。
运河919,成为船员的贴心人
如市民都知道110报警求助电话一样,在苏南运河镇江水域,“919”也是一个船民知晓率极高的号码。在谏壁船闸下游,一艘趸船停靠在运河边上,这里是地方海事局城区处的办事窗口,出江的船舶都会在这里办理手续,这里就是“919”接处警服务中心。
城区地方海事处副处长胡刚告诉记者,他们有5艘海巡艇参加搜救,全天候待命,平时这些海巡艇都在船闸附近、金港大道公路桥、运河“四改三”施工水域等处巡查,这样的分布就是为了能够缩短搜救时间。
安徽籍船主袁某告诉记者,今年1月,他的散货船满载200多吨生石灰,在谏壁下游待闸区遇险。这艘船在金坛水域与其他船只碰了一下,当时船主没有发现问题,到了镇江水域出现漏水。地方海事抢险人员赶到时发现,船舱内的生石灰遇水产生化学反应,已经冒出浓浓白烟。
地方海事抢险人员紧急联系附近码头,海巡艇立即护送遇险船前往码头驳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事后,袁某告诉记者,海事抢险人员10多分钟就赶来了,不然连船带货,他的损失将达到50多万元。由于救助及时,他只花了些船舶修理费和货物卸载费用。
“919”实为85951919,这是地方海事部门的求助热线。这部电话开通于2004年9月,原是一个报港电话,后来逐渐成为船员们熟知的“运河919”热线,每天24小时接听。
运河“919”一年能接到4000多个电话,内容不仅限于报港,还包括船员救助、水上事故报告等。海事部门还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向过往船只提供天气预报、航道情况等信息以及其他一些便民措施。
自“运河919”开通以来,这部热线已经累计为船舶引航、助航、服务30余万次,平均每年救助遇险人员200余人次,为百姓解决难事500余起,救助遇险船舶100余艘次,成功抢险200余起……“运河919”还荣获我市第四届“大爱之星”称号和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质服务品牌。
科技监管,水上搜救更高效
“通过全方位的监控,在无人报警的情况下,抢险人员能在最短时间赶到现场展开营救。”这是我市内河水上搜救的突出亮点。今年7月,来自全省13个市的地方海事系统领导来到市地方海事局内河水上应急指挥中心,专程考察学习我市内河水上搜救成功经验,这一水上搜救应急措施不仅得到高度评价,且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我市内河水上搜救的有力措施,首先得益于地方海事局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内河水上搜救应急指挥平台”。该平台覆盖了我市内河水上码头、湖区、大运河、水上风景旅游区等27个监控点,能在最短时间内判断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及时传递救援信息,并能根据事故种类,区分出应急救助时采取的相应预案和处置方法,实现远程指挥。
地方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应急指挥系统,工作人员能随时监控内河各个重要地段的情况,且夜晚通过红外线设备,监控画面一样清晰。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监控大屏幕上点击“李塔水库”,屏幕上立即显示了水库多个监控点的情况,如果这时发生有人落水等意外情况,指挥中心在无人报警的情况下,也能立即派出抢险人员赶赴现场施救,这为营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该系统自投入试运行两年多来,成功救助遇险船舶100多艘、遇险人员200多人,挽回数千万元经济损失,搜救成功率达100%。
不仅如此,两年来,地方海事部门还投入600多万元购置各类应急装备,如应急趸船、高速搜救摩托艇、应急充气式围油栏、消油机等,并深化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内河水上交通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射频识别技术等多种监管手段,使得内河水上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实现了快速化、智能化、科学化,有力保障了全市内河更加安全、畅通和清洁。
本版图片 张爱林 摄
图1 海巡艇编队
图2 现场救火
图3 向船员提供医疗服务
图4 重点工程维护现场
图5 雪中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