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点半,家住老城区的江苏就匆匆出门,坐上近一小时的公交车,来到位于谏壁街道东部的雩北小学。此刻,学校的大门已经打开,扎着红领巾的学生正从附近的村庄赶来,一座农村小学的一天开始了。
雩北小学的新任校长江苏,是市骨干教师,此前,她是市索普实验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今年暑假和城区的另外两名骨干教师,一同调往这所农村小学。在又一批优质师资充实进来后,雩北小学的在编教师达到17人。相对250名在校生,目前学校的师生比为1∶14.7,不仅远高于1∶23的农村小学国家标准,而且比绝大多数市区小学的师资力量都要雄厚。
新老师,新校长,新学期的雩北小学一片新气象。“新”还不止于此。就在不久前,学校的教学设备又进行了更新:15台新电脑,6块电子白板,7套多媒体……数十万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次性运到,让这所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更上一层楼。
“调到这里来之前,还设想这里的条件如何艰苦。来了之后,发现远不是想象的那样。”江苏还记得几个月前履新第一天的情境:走进校门,发现整个校园异常整洁,几幢楼错落排列,小花园里花木扶疏,除了绿化部分,所有地面都铺上了塑胶……
江苏曾以为雩北小学条件艰苦,是因为这里是京口全区最后一所农村小学。经过近些年的城市外扩和区划调整,作为主城区的京口域内,曾经的农村小学基本都已撤并。雩北小学作为最后的村小,也几度面临裁撤。
韩树秋在雩北小学工作了近20年,他告诉记者,2006年时,学校的裁撤甚至到了调研阶段。“当时的方案有几个,包括撤并、异地重建等。”但最终学校还是保留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既有基础好,另一方面也是周边学生的需要。
据了解,雩北小学目前的250名在校生中,60%是住在学校附近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本地学生中还有不少留守儿童。“如果学校撤了,他们到更远的学校上学将十分不便。”
最后一所农村小学保留了下来,相关投入从此源源不断:修建教学楼,扩建食堂,新建行政楼……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已先后向雩北小学投入了五六百万元,数次把优质师资向其倾斜,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由此不输绝大多数城区小学。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最边远的乡村,甚至向其倾斜,避免‘短板效应’出现。不久前,我们区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只要边远乡村有需求,我们的投入就不间断。”京口区教育局局长廖伟根说。
(朱江平 李祥忠 梁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