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上接大政方针,下解“零碎”烦恼
压缩千条线,走进千万家;整理“千条线”,扎透“一根针”

发布时间:2013-10-30 09:2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台账资料 王呈 摄

        引言:  人们都习惯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比喻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现实形态,但事实上,如今的“线”已远不止“千条”,“针”也多被压弯。

        一个工作人员不足10人的社区,既要认真应对来自各级各部门分配的任务、指标,又要想法满足成千上万居民的不同诉求,其负担究竟如何,其工作实效又有几何?

        镇江,曾有许多社会管理创新经验被全国其他城市争相效仿,而今,面对社会转型变革的新动向,夹杂着体制、机制等各种矛盾的基层社区工作,路,又在何方?

        连日来,本报就“线”与“针”的关系这一话题,对部分在职和离职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访问,试图从他们身上去寻找“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想要做什么和他们应该做什么”的答案。虽然回答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希望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希望——上接大政方针,下解“零碎”烦恼

        金山网讯  大学毕业后考上村官的王璧瑢,已经在京口路社区主任助理的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相比刚来时的不够适应,现在的她,心里对社区工作已经有了点谱。不过,当这位村官打开电脑后,纷繁复杂的20多个各类别文件夹,还是会让她“找起一些对口文件来需要花点时间”。

        每每遇到困惑时,王璧瑢就会回家向母亲——在社区工作多年,如今是江滨新村第二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张春梅倾诉。

        如果说王璧瑢是“女承母业”,或许未必。但至少,她确实在见过母亲的忙碌和为难后,如今也正在“忙碌和为难”中。记者 李恒 崔骏 实习生 胡必超

        千条“线”都要穿一根针

        “刚到社区工作,感觉事情确实多。”王璧瑢指着电脑屏幕说。被分类汇总的各种创建、各种评比、各种普查、各种汇报,都以文件夹的形式被她存了档,而桌面上,还有10多份文件因为没来得及整理,被摆在这个最醒目的地方。

        因为年轻熟悉电脑,小王揽下了不少与电脑有关的工作,而其中很多文件,最终会被打印出来形成台账,随时等待各种参观、学习、检查、指导。

        “会电脑是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事情多、人手少,我年轻,能分担就多分担些。起初是有些不适应,毕竟很多工作一股脑过来,有时会觉得没头绪。但现在看来,至少这些文件让我更快地熟悉了社区的基本状况,了解了社区工作的内容。”小王很理性地说,“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当然希望能更多地走进基层,了解居民实际需求的机会,不希望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之间隔层纱。”

        工作后的困惑,让小王更加理解母亲,“仅凭社区目前的人手、资源,要把各级各部门安排的事情做完就已经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何况还有那么多居民希望我们做的事在等着我们”。

        完不成的小部分工作让人揪心

        张春梅欣慰于女儿的理解。在她的社区工作中,上面的“线”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而且其中有不少属于检查、评比类的,牵扯得他们分身乏术。

        当着面,张春梅拿出了一本去年分给社区的项目建设书。30条项目,涉及门类众多,而且与女儿电脑里存档的文件夹多有相似,其中三分之一还属于“大块头”。

        究竟完成多少?张春梅说是“大部分”。完成效果如何?张春梅说,“要做的还有很多”。

        张春梅说,江二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实际在社区工作的还要少一两人,“其实有不少社区工作是我们可以做的,但没有人、财、物的足够支撑,许多事情也只能停留在谋划的阶段,挺遗憾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各种制约,还会在处理居民纠纷、矛盾、投诉中产生许多误会和不解,这些又让这位“党政一肩挑”的女人时不时陷入迷茫,“其实,如果我们能把群众的工作尽量做好,就能钝化许多基层的矛盾,避免问题发酵、扩大。但事实上,我们能投入在这上面的精力有限,经常觉得力不从心”。

        一根“针”难引好千条线

        张春梅的感受,很多社区干部都有。甚至连已经离开基层社区工作的人,说起社区工作也是“心有余悸”。

        龙山曾经是社区的团支部书记,在社区工作时间较长,负责的工作也较多,“党建、信访、司法、教育以及共青团,都做过。可以说,我是‘被’多面手的。”

        工作前,龙山觉得社区工作也就是处理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可以“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但工作后,感受是“颠覆性”的。

        “今天这个经济部门来电查问基层数据、项目进展,明天那个行政部门要我们做好各种创建准备,后天可能就是其他部门通知‘准备向外来考察学习团队进行汇报’。你说真有多少经验值得推荐吧,也未必。其实人家来学习,只要学一条能用得上的可能就够了,但我们不能这么想,不能错过这种推销自己的好机会。”

        就是因为头绪太多,而且会有许多临时增加的任务,龙山刚工作时的那股子激情慢慢被消磨掉了,“事情太多,不得不应付。三应付两应付,应付就成习惯了。一年里,真正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项目工作可能没多少。哪里有人是三头六臂呢,越来越多的工作‘重心下移’,都移到我们身上,我们的工作重心自然就会转移到应付这些事情上,那我们的重心又该往哪里移,偏向谁呢?社区居民都会觉得自己的事是大事、急事,他们的重心,又该移给谁呢?”

        行政重担“压”得“难喘气”

        同样离职了的彩琴,之前岗位在润州区的一个街道。作为一名“编外”街道工作人员,她不仅感慨上面的“线”太多导致的“针”穿不好,而且也觉得,居民的诉求组成的“线”也很多,而社区的“针”经常“扎不透”。

        “现在各种投诉渠道很多,居民未必都到社区来说,但事实上很多事情最终都会以工单的形式下派给街道、社区。居民期望很高,社区却力不从心。”彩琴说。

        “其实现在行政对社区这个居民自治组织的干预很多,具体工作要你去做,但资金配套却很难到位。一些社区为了解决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薪金问题,不得不很无奈地去为行政服务,看上去行政的触角到了基层,但实际效果却很差。更别说为群众问题多思考、多努力了。”彩琴回忆过去工作中的种种说。

        彩琴觉得,其实很多社区工作人员虽然酬劳和保障不好,但“他们有热情,也想为居民多做点贴心窝的事”,比如在居家养老方面做些尝试,组织些能够凝聚人心的社区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善待留守儿童,多在便民服务上花点功夫等等,“可一到现实里,往往无疾而终,最终是事情没做好,人也留不住”。

        在彩琴看来,上面安排的考核、检查和任务,有不少是没必要的,“已经安排下来了,你能怎么办”,“还是这个问题:无休止的行政‘线’,究竟是不是社区工作的主业、重点?”

        “社区本就该以为居民服务为工作重点,但现实很残酷,行政担子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彩琴如此评价。

        “穿针引线”的社会认同

        虽然已经离开街道工作岗位,但彩琴还是很关心基层工作体制机制的新动向,而且也会结合目前的工作岗位,思考着基层工作怎么做才能更好。

        “我接触过的许多社区干部说,他们其实最在乎群众的口碑和信任。”彩琴说,“作为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就应该是和谐向上的最积极元素,从长远看,过于行政化的趋势,弊大于利。”

        在街道工作期间,彩琴曾听去“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学习过的同事说,“哪里哪里的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和办公条件都在提高,哪里哪里已经采用了‘购买式服务’新模式,哪里哪里对社区绩效的考核,七八成要群众说好才行等”,所以“既然现在的问题是上面放线多而杂、下面扎针弯而浅,那是不是可以考虑,把线理理顺,把针扎扎透呢?”

        彩琴关于社区工作“行政与服务下放到社区的比例、怎样搞好居民自治、如何建立一支符合群众需要的社区服务队伍”等问题其实是有自己的观感的,她始终觉得,“居民群众的肯定才是社区真正的成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想做到这一点,彩琴觉得“没有一个较为完备的顶层设计,不能把上面考核、指导的声音整合成一个声音,可能很多都是空想。”

        彩琴说: “事实上,周边很多城市都成立了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卫生、民政、文化、教育、城管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规定下发给社区的任务、项目都由该小组发出。这一点,为什么我们这里不能借鉴呢?”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身兼京口路社区团支部副书记、不拿社区薪水的马芹,有着和彩琴相似的提议。

        “社区工作就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应该是服务居民,所以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更多应该听居民的声音,引此验证社区服务居民的成效。”马芹说。

        居民最关心“零碎”的烦恼

        经常带领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做志愿服务的马芹,总是能听到居民的诉求,听多了,她就更觉得服务对居民的必要和紧迫。

        “当然,如果说现有条件下,无法让每个社区都得到充足的资金、人员保障,那就确实应该在机制上多做文章。”马芹说,“从这个角度看,从管理体制上对‘线’进行梳理整合,从考核体系上对‘针’强化‘民意指标’,让穿进针眼的‘线’只有一根或者少数几根,那样才有可能把‘针’扎到最基层,扎透社区各项民生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上,当然,中间层也有可以整合资源的空间。”

        最后,马芹说了这样一番话:作为居民,我关心大政方针,也关心“零头碎脑”,有的时候,甚至发生在身上的“零碎”事情更被我关注,如果我的诉求能得到大部分的回应,我就心气顺,等到越来越多的人气顺了,社会自然和谐了,所以我觉得,只有整合、理顺“千条线”,才能扎根、扎透“一根针”。

        (文中龙山和彩琴为化名。皆应采访对象要求。)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