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给生命的两头同样的关爱

发布时间:2013-10-25 09:0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父母一生中或为子女操办五六次宴席,而子女对父母的惦念有多少?有识之士呼吁——

给生命的两头同样的关爱

资料图片

        金山网讯 当你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就开始为你张罗,操办各种宴席,满月、百露、抓周、整十岁生日、整二十岁生日、升学、结婚……你是否曾经计算过,从小到大,父母为自己操办过多少宴席?而相较于父母给子女办宴席,子女似乎对给父母办宴席这样的方式有些不太感兴趣,无论是重阳节、父母生日还是平时家庭类的聚会、宴请,买单者多以父母为主,除了经济原因外,这样的现象背后还有着何种更深的原因呢?本报记者 杨泠

        父母一生中或为你办五六次宴席,你呢?

        餐厅布置成粉红色,带有米奇头像的装饰品位列两侧,专业司仪主持,30多桌的排场……一位家长将孩子周岁宴现场图发到网络上后,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留言。“啧啧,这哪儿是周岁宴啊,简直就是个隆重的婚礼现场嘛”……

        今年6月,新晋升为妈妈不久的刘奕就大办20桌,为宝宝庆祝“百露”。宝宝的外公作为这次宴席的东家,虽然花费了一大笔钱,但仍十分开心,他说:“小两口的工作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就没多少积蓄,况且他们的婚事一直都是孩子爷爷操办的,现在,我们也应该出一点力。”

        随着宝宝第一次作为主角进入酒店后,长辈们为其摆宴席的漫漫征程也开始起步——10岁、20岁、升学宴、婚宴等接踵而来。

        小施同学今年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趁着人生四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题名之际,父母为其举办了一场升学宴。15桌的规模在施爸爸看来,并不算大,“因为只通知了家里亲戚与周围的邻居,人还不算太多,要与之前给她办的几次宴席比起来,这算一般。”他说。

        在传统风俗中,每逢整十数的生日必要大办,以30岁为节点,3个“大生日”,加上婚宴、升学宴、百露宴等,有的父母一生中至少要给子女办6次宴席。

        镇江餐饮协会会长吴荣生感叹,现在为孩子办宴席的名头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家庭,在孩子出生的头一年,就有满月宴、百露宴和抓周宴等3场轮番转,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宴席,还流行在孩子考上大学后宴请师友,搬家后的乔迁宴等等。

        相对于繁多的宴席种类来说,做东的人则普遍单一——基本是父母。相反的,子女为父母承办的宴席,就少了很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每年做寿的老人并不少,不过,其中自己掏钱的也不乏其人,不是子女经济情况不尽如人意,就是唠叨着不让子女花钱,所以,与为孩子承办的宴席次数相比,子女做东的宴席还是要少一些的。

        在镇江上班的戎阳飞认为,表达孝心的方法有很多种,他说,自己虽然和父母分隔两地,但每到过节的时候,都会回家,陪父母聚一聚,工作再忙也会隔几天给他们打个电话,询问身体状况。

        “平时都是享受父母的照料多,要说起来,我还真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去年我妈60岁,我第一次给她办宴席,还被她批评了一顿,说这是乱花钱。”市民尹丽君说。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如果是因为担心儿女在经济上有所负累而担下儿女事业稳定之前的宴席账单的话,父母年老后的寿宴从感情上来说,或应由子女承担。不过,父母们似乎并不以此为然,在很多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年岁几何,终究是个孩子,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为自己的孩子掏钱办酒,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怎样上好“尽孝”这一课,让很多人困惑

        父母给子女办宴席,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爱的表现,而这种表达亲情的方式,却不一定能得到孩子的积极回应。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个年龄层次的市民,将“作为子女,是否觉得自己已经尽孝了?”的问题抛给他们。被采访的对象,都知道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繁忙的工作、家庭的琐事,也使得他们对孝敬老人显得力不从心——“没时间尽孝”、“自己付出的肯定没有父母付出的多”、“觉得有些内疚”成了这道题的主流答案。

        “父母住在乡下,身体一直很好,他们健康就是我最大的福气啊。”市民胡瑶说,“我和哥哥都在城里工作,并不常回家,前两天父母还念叨着,说如果太忙,直接把小孙子送过去,空出的时间好好休息,不用担心他们。”

        去年刚结婚的小朱新家距父母住处也就十多分钟,每天下班,她都会和老公一道去父母处吃饭,而后匆匆赶回家,除了饭桌上,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很少。“忙停下来的时候,觉得自己挺自私的,根本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小朱说。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怎样上好“尽孝”这一课,让很多人困惑。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海燕老师认为,父母承担着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对孩子的爱,出于本能,并世世代代向下传递。而现代社会又强调个人对自身的负责,在此种大环境下,个性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人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而竞争形成的分裂则加深了这种状态。

        周老师强调,孩子的孝心,要从小抓起。她认为,这和家庭氛围是离不开的,“家庭要有分享的氛围,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了解,父母同样有爱的需求,如果一个人从小在父母处得到过多,长此以往,就会认为自己得到的是理所当然,感激之情便会逐渐减淡消失。”

        单纯说教,对于孩子领悟“孝道”还不够,周老师说,道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在平常的生活中,对长辈要怀有孝敬之心,并且让孩子从行动中知道该怎么承担家庭责任,才能产生共鸣,为其做出示范。

        说上

        几句

        让爱的筷子

        延伸得更长一些

        有人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像路一样长,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则像筷子一样长。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值得所有人沉心思考。

        我国自古便有礼仪之邦之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各类古籍名著之中,不止一次告诫世人:孝,乃百行之本。

        在书本和老师的教诲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诸如“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文字也能背得滚瓜烂熟,可落到实处,却一一见了短——“没时间”、“太远了”、“找旁人”这样的“三字经”在日常生活中,亦随处可闻,似乎用起来十分方便,已然忘记母亲曾十月怀胎、身如在狱的事实。

        诚然,家庭的不同必然导致经济能力的差别,而金钱能够换来的东西,未必是父母最在意的,一句进门的轻语问候、一次餐后的捶背按摩,抑或是一次临睡前的短暂交心,都是孝顺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想去见一个人或者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已非昔日“纵马千里,只为递一封家书”的境况,只要有心行孝,天涯亦是咫尺,无心尽孝,近在咫尺,也会感到心如隔天涯。

        无论你在事业上取得多大成就,不管你积累了多少人生财富,永远记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孝不待我,行孝要深入到每一天中,不要厌烦、不要冷漠,孝顺容不得你为自己找借口,及时行孝吧,就像父母曾经毫无保留地养育你一样。(杨泠)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