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秋冬进补又开始“涨潮”了。购买高档补品、追求传统食补、推崇中医膏方……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各大医院发现,无论是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群体,还是被“亚健康”困扰的上班族,纷纷行动起来。
现象:
秋风乍起,“进补”市场开始火热
秋令进补的中医养生知识早已深入人心,从这几日各式各样补品的火热销售情况,就可见一斑。
昨天早晨,桃花坞菜场门口,一家现场磨制“芝麻拌核桃”的小摊前,甚至排起了队伍。一袋袋黑芝麻、核桃、花生、黄豆等材料规整地摆放在搅拌机旁,摊主按照顾客要求,现取现磨。市民张大爷买完菜,应老伴的要求来买芝麻核桃粉。“天气渐渐转凉,老伴说得多增加营养补补身体,这不,来买芝麻核桃粉,回家熬粥喝。”
白莲百合糖水可清心润肺,玫瑰蜜枣茶可去脂减肥……这是最近在各大网络论坛中,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中药配方食谱、茶谱。不少年轻人按图索骥,到中药房购买药材自己回家制作。据梦溪路上一家药店销售人员介绍,入秋以来,拿着从网上抄来的单子来抓中药的人每天都有不少。而人参、虫草等昂贵的滋补药材同样卖得很火。
误区:
补品多多益善,膏方越贵越好
“医生,我还需要加什么补药?”不少人到医院来开膏方时,都会这样询问医生。而每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周亚平都会耐心地解释:“补药并非多多益善,膏方也不是越贵越好,一味追求名贵补品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周亚平告诉记者,不少市民都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以为膏方就是用名贵药材来熬制,甚至还会有个别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市民点名要求在膏方中加入冬虫夏草、野山参等名贵中草药,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普遍不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反倒因为平时吃得太多、动得太少而导致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平时压力太大,更易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周亚平说,秋冬季节传统的食补多用辛热之品,以温阳驱寒,而药补多以温热药为主,“如果一味追求进补,易致体内阳气过盛,营养物质蓄积化热,易酿生成毒,毒留体内则会引发多种疾病。”
建议:
秋季进补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既然现在都营养过剩,那是不是秋季进补就没有意义了呢?
当记者向周亚平提出这个疑问时,周亚平表示,秋季进补还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注意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长夏过后进入秋季,这时人体内营养的储存经过夏季的消耗有待补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有待调整。此外,秋季冷热交替,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各种疾病都开始增加,所以,秋季要适当进补。”
周亚平建议,对于健康人来说,秋季饮食无须有太大的变化,参考膳食宝塔建议,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不可少,鱼、虾、肉、蛋不宜多。此外,应多享用秋季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和杂粮,它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诸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普通健康人真正需要“补”的东西;对于需要“三分治七分养”的病人以及亚健康人群,可以根据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膏方,针对具体情况进补。
(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