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自古就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而著称于世,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1处,公布保护的《老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40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11处。近年来,全市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各项工作都取得发展。
保护文物,有法可依
近年来,镇江市政府、市文广新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制定出台了各类文物保护制度与办法。
2012年,市人大成立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市政协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建设专家咨询组”,对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调研,提供决策咨询。
2012年市政府修订出台了《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修缮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2013年9月,出台了《镇江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设置了考古前置、建设项目涉及文物征求意见等规范程序。2012年市文广新局制定出台了《镇江市文物保护巡查工作制度》。至2012年底,完成了所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工作。
队伍强大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2012年,市文广新局制定了《镇江市业余文保员管理办法》,聘请了141位业余文保员,实现全市镇江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四个区地下文物巡查全覆盖,发挥业余文保员队伍“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保护文物,更要利用文物
近两年,市文广新局先后修缮完成了荆王刘贾墓、合山炮台,京口区文体局修缮了宗泽墓、虎踞桥,西津渡公司修缮了美孚火油公司、广肇公所、包氏钱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镇江新区修缮了贾氏民居等文保单位,使文物安全现状和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多年来,市文广新局积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绽放文化价值。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现已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典范,成为镇江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亚西亚火油公司旧址开辟建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馆舍;五柳堂内设立古琴艺术传习所等等。不仅如此,市文广新局还大力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宗泽纪念公园2012年建成对外开放;断山墩遗址公园和龙脉团山遗址公园正在紧张建设过程中;铁瓮城遗址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考古新发现的玉山大码头和京口闸遗址也将建设成遗址公园。同时积极扶持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江苏神牛红木艺术博物馆、镇江永泰昌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注册登记。句容建设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将在今年开放。
保护文物,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要统一于城市长远发展,有关部门的相互支持十分重要。市文广新局坚持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正确处理原址保护和异地保护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相得益彰。一般情况下,城市建设服从文物保护(原址保护);特殊情况下,文物保护支持城市建设(异地保护)。对不可移动文物和新发现的重要遗址,原则上实施原址保护,以永保固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近年来,市文广新局先后原址保护了张鹏故居、民国建筑交通银行、自来水厂、定波门城墙遗址等多处文物古迹。为了保护虎踞桥,市有关部门修建了新桥,使老桥修缮保护得到解决。铁瓮城遗址最终道路绕城,完整保护。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文物保护支持城市建设,文保单位履行严格的手续经批准后实施异地保护。德士古火油公司的异地保护,保证了“珍珠项链”的贯通;赵棣华宅异地保护使健康路拓宽改造工程有序进行。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文广新局坚持主动服务,发挥作用,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各实施单位的重视。“7+1旧城改造”、“四大行动计划”等项目,市文广新局都提前对地上地下文物进行了调查,形成报告呈报市有关部门和实施单位。
近几年来,全市认真贯彻了文物工作方针,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共同发展,一个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镇江名城形象已初步显现。
(范海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