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得了重症,还有多少机会为百姓做事?”

发布时间:2013-10-09 09:2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傅德纯在村里走访

  ——记扬中市油坊镇司法所所长傅德纯本报记者 沈湘伟 本版摄影 沈湘伟

        今年55岁的傅德纯现任扬中市油坊镇政府副主任科员、司法所所长、矛盾调处中心主任。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12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无一例激化、无一例上访。

        他撰写10余万字读书笔记,编撰《矛盾调处100问》,成立“傅德纯矛盾调解工作室”,是调解圈众人皆知的行家里手。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推出的矛盾纠纷调处“三项责任制”、调解联盟等一系列做法,成为扬中大调解工作的亮点和品牌。

        他于2007年在扬中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矫正协会,其具体做法被司法部收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解读》一书向全国推广。在他的爱心帮教感召下,先后有17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走上工作岗位,110名帮教对象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2012年末,他身患重病,先后五次转院、两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然而他一出院就带着虚弱的身体一头扎进工作中。

        傅德纯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人民调解工作防激化先进个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去年他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近日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他以自己的生动实践诠释着一位基层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情怀。

        把群众当成亲人,他是百姓的“好娘舅”

        傅德纯是土生土长的扬中油坊镇人,从事乡镇工作30多年。从事司法调解工作12年来,他最大的体会是,要做好调解工作,就要把群众当亲人,用心交流,才能成为调解纠纷的“好娘舅”。这些年,他调解矛盾纠纷累计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制止群体性械斗140余起,无一例激化、无一例上访。

        傅德纯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想要掌握第一手情况,想要让群众认可你、信任你,除了脚踏实地的工作外,必须多与群众交心。他整天走村串巷,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群众遇到啥事,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傅所”。在他的带领下,矛盾调处中心齐心协力,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

        傅德纯的衣兜里总是装有一盒便民服务卡,上面标明司法所服务范围以及服务热线号码。这是他自掏腰包印制的,12年来,共发放了8000余份卡片。在健全各级调解组织基础上,傅德纯将全镇划定为91个网格,在各村民小组每10户选聘一名信息调解员,通过他们及时掌握各地矛盾纠纷发生情况。

        针对矛盾调处热点难点问题,他探索出了矛盾调处“三项责任制”,将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分解,由镇政府与村(居)、调处中心、分管干部分别签订责任状,并争取到油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强化奖励手段、激发调处热情,有效钝化了矛盾纠纷。

        对待每一起矛盾纠纷,傅德纯总是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当事人进行和风细雨的耐心调解,坚持依法依理,公平公正,反复劝解,不调处成功决不罢休。2010年6月,江都一患者私自找油坊医院一医生医治腰痛时不幸身亡,死者家属纠约了几十人到原长旺医院要求追究医院的责任。傅德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也被围困在楼上,对方提出不答应要求不得出门。傅德纯不抱怨、不气馁,仍然依法依理耐心地做死者家属的工作,三天两夜,最终使事件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2008年9月18日,一家公司车间主任徐某在安排工作时与工人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后服毒身亡。死者家人遂纠集亲邻60余人拉上横幅堵住公司大门,并要求公司承担30万元赔偿。面对徐某的家人,傅德纯百般安慰,耐心讲理说法,最终让死者家人放弃了不理智行为。

        “调解好不好,关键看引导。其实有的纠纷并不复杂,但处理不好就会埋下隐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各类矛盾我都争取调解到位。”正是这一认识,使傅德纯在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上下足了功夫。

傅德纯(左)接待群众

        工作不断创新,情暖迷途“浪子”

        12年来,傅德纯凭着一股专劲和拼劲,硬生生地从一个门外汉磨成了司法系统的行家里手,家里的法律藏书就达到3000余册,读书笔记写了10余万字,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典型案例100多例。

        担任司法所长以来,他勇于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2007年4月,傅德纯探索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矫正协会,吸收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等为会员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社区矫正,解决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力经费不足、帮扶手段单一等问题。司法部将其做法收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解读》一书向全国推广;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中央电视台连续3次对其宣传报道。

        借助社区矫正协会平台,傅德纯又引导农村中的无职党员发挥特长,深入到各村与各基层党支部商量,在各村党支部无职党员中设立了“社区矫正岗”,由每个无职党员负责联系一名矫正对象,定期进行走访和了解,有情况及时反馈,并与他们签订了相关的责任制。至今,协会累计筹款36多万元,安排38名矫正对象就业。其中,半数人员由傅德纯亲自帮扶。

        戴某于2008年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10年被裁定假释、接受社区矫正。在此之前,他曾因聚众斗殴、赌博罪判刑入狱。入矫后,因不服从管教,受到警告、记过处分。但是傅德纯对戴某并没有放弃。他走访村委会及其亲友时得知,戴某在服刑期间学了一门裁剪手艺,假释后在一家个体制衣厂上班,工作很卖力,但因身份问题总被人歧视。

        “傅所长,不是我不想干,而是人家总是把我当劳改犯。”通过多次与戴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流,不善言辞的戴某流下了眼泪,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傅德纯。“浪子回头金不换,有什么困难我来办。”后来,得知戴某想办皮件厂后,傅德纯协调多方关系,为他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厂房、人员等困难。公司挂牌生产仅半年,销售总额就达80余万元,盈利8万多元。

        后来,戴某因为没有考虑自己生产能力和流动资金的承受力,接订单过多,造成资金短缺,不能及时交货、企业面临倒闭。傅德纯一边联系律师为其追要在外货款,一边拿出5万元,并多方为他筹集资金20余万元,最终帮他走出了困境。

        如今,娶了妻子的戴某,生意红红火火。他的公司不但解决了17名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他还积极申请加入社区矫正协会,参与慈善捐款、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他逢人便说,是傅所长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2年,傅德纯创新思路,在油坊镇振兴村创办了镇江首个“农民学法馆”,通过实体与数字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该村推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成效。同时,他还担当学法馆的首席法律顾问,通过远程网络学法平台开展说法活动,并指导学法馆搜集各类法制电影、纪录片及视频资料等,定期组织村民进行观看,进一步拓展基层群众学法阵地。

        病魔打不倒他,病房里谈的还是工作

        傅德纯恪守尽职尽责保平安、 一片丹心为人民的人生信条,对待基层工作,他十个指头“弹钢琴”,不畏艰难、勤勤恳恳,倾注全部精力。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工作日之分,只要是工作需要,全天候待命,他妻子这样评价他:“宁欠亲人债,不能冷了群众心”。2010年,妻子患子宫肌瘤住院做手术,他为调解矛盾纠纷却无法抽身,儿子家长会,他没时间参加,家中买房装修更是无暇问及。

        对工作一片痴迷、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他,长期驻守一线,心系人民,却对自己的小病小痛全然不顾。2012年12月底,他因长期劳累被医院诊断肝硬化引起腹道静脉曲大出血。在上海中山医院治疗期间,医院先后两次发出病危通知。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始终牵挂手中的工作,打着点滴三天两头把电话打到所里,询问工作进展情况。

        病床上的傅德纯,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司法工作。今年5月,单位同事们去看望他,躺在病床上的他却问道:“祝明的营业执照拿到没有?他开店的事不能因为我生病而耽搁。”得知祝明的营业执照批了下来,他才放心。

        他住院前接的疑难纠纷有没有解决?全国优秀司法所创建进展如何?对此,同事的探望都变成了工作汇报。在基本了解工作进展后,他对同事的工作逐一进行分析,并就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了细致梳理,病房里开起了点评会,最后还是不忘嘱咐一句“调处中心和司法所工作暂时拜托你们了,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辛苦你们了”。

        面对大家的关心,傅德纯说道:“我得的是重症,又不是普通感冒,我还有多少机会为百姓做事?”傅德纯用朴实的话语,诠释了一位基层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情怀。与病魔顽强斗争后,傅德纯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最终被允许出院,医生一再告诫他:“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静养、休息。否则病情还会复发。”然而,与时间赛跑惯了的傅德纯怎么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大病初愈,他又忙碌在工作一线……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