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黄金周,他们“忙”着生意梦
在小商品的世界里闯荡的两代人

发布时间:2013-10-08 09:1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长假对镇江招商市场的小老板们来说,依然是个“忙”字。每天8点市场准时开门,一直到下午5点多钟收工,他们不敢有丝毫放松。记者走访发现,这几天,他们比长假开始的前两天更忙了,“因为周边的小商户又开始前来补货”。

        市场里的商户,不少都是在里面摸爬滚打20年的老把式,150余户外地、本地经营户在此扎根,在小商品的世界里闯荡。现在不少商户的商二代也加入其中,从这里开始他们的生意梦。

        商一代

        坚守梦想,人人都有本生意经

        节日期间的中山东路、南门大街车水马龙,招商市场外墙装饰一新。走进市场,虽然江浙一带的口音此起彼伏,但本地口音在市场里也有不少。

        本地人刘晓艳如今在市场里卖婴童内衣。在市场打拼20年,她也几番转身,不仅立住了脚跟,而且在圈子里还小有名气。

        刘晓艳原先一边上班一边摆地摊。在和平市场露天摆摊,每天要搭架子,很辛苦。后来露天市场拆迁,她想到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希望入室经营。招商市场一开门,她便卖起牛仔服装,开始生意还不错。随着市场外开店的越来越多,服装生意竞争激烈。做了10年后,她考虑转型。

        小商品看似简单,生意经却不少。刘晓艳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了解市场行情。她看到婴童市场的需求大,便果断转型,而且她在零售的基础上,开始做批发。

        出人意料的是,刘晓艳在市场里卖的商品一口价,拒绝还价,这在还价成风的小商品市场显得很另类。刚开始,顾客听说不好还价后质疑道:“镇江哪里还有不好还价的市场?”

        但刘晓艳很坦然,“顾客到小商品市场就是要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满足最低利润的基础上,一视同仁,统一价格。她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并与厂商签订了七八个品牌代理,走品牌之路。渐渐的,大家从当初的不理解到最后接受,客户群稳定了,辖市区不少商户都慕名前来批发。

        今年国庆前两天,刘晓艳又和往年一样,到外地市场上转了一圈,看看行情,寻找新的品牌。这两天,她又开始忙碌起来,“下面的商户在长假货卖得差不多了,开始逐渐补货了”。

        不少老商户从市场开始自己的创业人生,他们善于借鉴先进理念,靠着诚信打出一番新天地。因为10年前企业破产,同在一家单位的陈小琴夫妇双双下岗。陈小琴在厂里当过技术科长、车间主任,便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招商市场做起纺织品生意。

        “在企业,只要做好手上的事,而自己创业,什么事都要自己烦。”陈小琴感慨道。现在,她和老公两个一个理货送货,一个站柜台。毛巾和针织品利薄,她就跑量搞批发,手上代理的产品打入市郊商店及市区大小超市。她说,只有以诚待客、服务好,并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意才会源源不断。

        商二代

        边帮父母打理生意,边开网店

        商一代在市场里忙碌多年,而一批商二代也在市场里开始崭露头角。两年前大学毕业的王义军追随着父母的脚步,在市场打拼。

        小王是姚桥人,父母曾在村里当过村干部,在进城大潮中,下海经商。小王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父母算是镇江的第一批个体户。

        从小耳濡目染,小王对父母的艰辛也印象深刻。起初,父母在市场做点小百货,开始不好做,因为当时个体户刚刚起步,大家不信任。大家习惯到华联、中百二店等大商场购物。看到招商市场里的小商品直摇头:“东西不会有假吧?”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个体户新的机遇。小王父母的生意逐步有了起色。但到了1997年左右,亚洲金融风暴袭来,生意又不好做了。

        这时,市场招商进来一批浙江人,他们市场意识较强,而且做的都是批发。这批浙江人明显比本地商户超前,12元进的货,15元就出手了,利润虽不高,但他们说,关键是跑量。“量多了,进货成本自然低了,也有利可赚了”。

        当时镇江人对批发市场很新鲜,王义军的父母准备搏一搏,将多年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做起小家电的批发生意。经营理念一变,很快带来实效,他们的批发生意从市区一直做到丹阳、丹徒等地。

        在这样浓厚的市场环境下,王义军从小对经商就有兴趣。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发现找份理想的好工作不太容易,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生意人手不够,希望他来帮忙。就这样,小王开始帮着父母打理生意。他笑言:“做这行很辛苦。”365天,除了春节可以休息几天,其余的都要开张,节假日也照开不误。

        其实王义军早在上大学时,便开了家网店,现在依然在做。他说,网店和实体店的经营有所不同,必须要有自家主打商品,即所谓的爆款产品,就是卖得很多,人气很高的商品。这道理和做批发一样,“做人气,走量”。

        做网店和实体批发各有利弊。网店的服务对象虽然扩大至全国各地,但与小商品市场的批发仍然不同,“最主要的就是要考虑售后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王义军深谙其中的门道。“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做网店,网上的商品必须质量可靠,换货率少的商品才能做网购,不然光来回的邮费也吃不消”。

        商二代除了更了解年青一代的消费心理,更精通网络,他们的起点也比父辈高。尽管不少老板并不愿意儿女一起做,毕竟辛苦啊,但其实在上学的专业上,已经考虑到孩子未来的对口问题。南通人张卫星也是20年前到镇江做纺织品生意,他女儿小张大学学的就是纺织专业。毕业后,小张也来帮他打理生意。张卫星实话实说,在关键的进货环节上,年轻人与他们的父辈眼光不一样,中年人肯定没有年轻人时尚。

        欣喜的是,不少父辈还是舍得放手,让儿女历练一番。按年轻人的眼光进货,不过可以少进一点,进行试销。有老一辈的把关,商二代很幸运,但也责任在肩。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除了守成外,更需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并闯出一条新路来。

        (记者 沈春来)

        ■ 相关新闻

        网购热波及小商品市场商户市场调整应变

        本报讯 随着网购的大行其道,市区的小商品市场也感受到它的冲击波,商户、市场纷纷谋求应对之策,开始新一轮调整。

        记者这两日从市区几家小商品市场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商品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据商户们反映,一方面是市区小商品市场、超市越开越多,加剧了竞争;另一方面,明显感受到来自网购的冲击。在市场打拼多年的刘女士坦承,网络上的商品价格因为更透明,导致商家获利的空间更小。而且现在物流发达,送达时间大为缩减,也分流了部分年轻人。

        不少商户担心生意被网店所抢,开始主动应对。招商市场商户陈先生介绍,以前以批发为主,现在零售也做了。同时,他还考虑是否在网上开店。陈先生对网上商品的价格非常关注,经过比较后,确定一个参考价位,以吸引回头客。“不少顾客对流行的小商品,会先到网上搜索,了解价位后再到市场上购买”。

        一些商户甚至建议,是否市场可以统一做一个网购平台,通过这一网上平台,集体开网店。但据市场管理人员透露,网购平台投入的费用不菲,仅开设平台的费用就要两三百万元。还不包括商铺的改造、商户的培训等费用。

        面对汹涌网购带来的冲击,小商品市场也在转型升级。镇江招商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场地的局限,现在经营的品种还不够丰富,一二楼经营小商品、小家电、文化办公用品等,而鞋帽和针织品少。明年将继续错位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按商场化要求改造陈旧的小商品市场,提升商品经营档次,增加经营品种,扩大市场辐射力。

        而有的市场已开始借鉴外地的经验,走实体店加网店的经营模式,在市场实体店的基础上,开通网购平台,“既让市民享受到网购的价格,又有实体的服务”。

        对此,一些已开网店的商户提醒,并不是所有的小商品都适合网购,网店必须选择质量可靠退货少的商品。另外,对大批量的批发商品,如果路途不远,到市场面对面的订货更合适。他们说,平时到外地进货,一方面看商家网上的照片,觉得适合,才会请厂商寄样品,拿到样品再看质量和颜色等,这样才放心。而本地小商品市场主要辐射的是周边地区,方便实惠、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购物环境等目前仍将是小商品市场的优势。

        (记者 沈春来)

        旅游纪念品带着累市民网购送回家中

        本报讯 外出游玩,给亲朋好友捎点纪念品或者土特产,是很多市民的习惯。可是大老远的带着大包小包实在太累,怎么办呢?市民曹女士很轻松地用网购解决了问题。

        国庆长假,曹女士一家去重庆游玩,准备返程的时候,曹女士犯了愁,原来曹女士有一帮好姐妹,每次不管谁外出,都会给其他人带点土特产。这次因为带着孩子,买了很多东西,实在带不了了。情急之下,曹女士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网购寄回家呢?当晚,在宾馆曹女士就上网搞定了一切,购买了包括泡椒凤爪、花生米辣椒、麻花、牛肉在内的五六种重庆土特产。“估计包装好得有两箱子。”曹女士说。

        像曹女士这样通过网购给亲朋好友“带”土特产的这几年逐渐增多。“第一个是方便,出门本来就累,带那么多东西就更累了。”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曹女士说,旅游景点附近的东西都比较贵,一般比超市还要略贵一点,而网购价要便宜很多,以泡椒凤爪为例,超市买的话小包的三块五左右,而网购只要两块九。

        这样“带”礼物,会不会有点变味?曹女士说,表达的就是一个心意,“带礼物”最重要的是表达“我心里有你”。对此,曹女士的丈夫毛先生有“分歧”,毛先生说,东西虽然买了,但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万一朋友知道了这千山万水带来的土特产,其实就是点点鼠标买来的,“可能会有点不好吧。”(朱秋霞)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