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不远游
文/翟进 (时政要闻部 记者)
就这么一雨便成秋了。想想今年夏天动不动直飙40℃的酷热,顿觉此时拂在脸上的风,是那么贴心那么惬意。天气不冷不热,心情不悲不喜,国庆长假又踮着脚步走到跟前,这几乎就是人间好时节了。
长假制度的推行,让我们的国庆节更像是一个休闲旅游节。15年前,当十一还不是长假的时候,我已经把当年的五天公休假安放在国庆,带上简单的行李,直奔福建而去。在福州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成为我此行的地接导游。记忆中,五天的行程包括:花两天时间看福州街景,吃海鲜吃火锅喝功夫茶,逛书店逛超市遛大街,全方位体味当地风土人情,总之,像一个当地人那样生活;鼓浪屿一日游,专为看大海;十八重溪一日游,这是福州下辖的县级市一处未完全开发的景点,当时向游客开放的才到十三重溪而已;最后一天收拾行李回镇江。
那次旅行给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原因,至少有两点:不带工作任务的纯粹旅游;旅游目的地有山有水有美食,商业氛围远不及如今这么浓重。
及至后来,每到国庆,只要不值班,我都会在路上。某年是一头扎进安徽牯牛降的原始密林,与驴友们“暴穿”;某年行走在江西武功山宽厚的脊背上,夕阳下观看逆光中的大片芦苇;某年跟着摄友们去往一处叫“鹞落坪”的地方,拍落叶满地、拍乡间稻草人,领略五彩斑斓好个秋……
奇怪的是,每每脚在路上,心却跑不了那么远的路程。偶尔出趟门,很快便会回来。这就是故土难离吧。年岁渐长,琐事繁杂,更觉牵挂多多。这么想来,漂泊、放空、穷游、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抵是属于年轻人的。
尝遍各种味道,才知本味乃人生真味。走遍万水千山,别忘记身边还有风景。
那就说到今年的国庆安排了。单位要值班,不出游,就打算在镇江转转。我的同事在新闻中写道:国庆节前,市区42项城建项目全面完工。健康路东段、双井路、黄鹤山公园、东吴路小游园等都是我想去看看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好些年没去的金山、焦山、北固山等老景点,咱去寻觅秋水鱼踪、长空鸟迹,找点当年的回忆。我们身处这座城市,与她同呼吸共成长,天天看她积小步有变化,某天蓦然回首才惊觉:哦,原来镇江也这么美!
和国庆节一起走过的日子
文/张蓉 (时事文体部 编辑)
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休满长假,不过对于每年的国庆节,我依然是那样的期待。
记忆中,小时候最盼望过国庆节,那时没有七天的长假,只知道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学校里会有文娱汇演。这一天,城市里到处花团锦簇,街道两旁会飘着彩色气球和小红旗,许多工厂的门楼上都会挂上红灯笼,贴上“欢度国庆”四个大字,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记得那时,最喜欢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去伯先公园,看看那只憨态可掬的大黑熊,坐一坐在当时颇为时髦的“登月火箭”,还有每次去必定照一下的哈哈镜,这些都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96年,生活中遭到了一些变故。疼爱我的父亲由于某些原因得了抑郁症,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离开了我和母亲,从此杳无音信。那一年的国庆节期间,当时高中毕业20岁的我第一次度过了没有父亲陪伴的生日。
为了和祖国同庆,为了让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多一些甜蜜和温馨,2004年的10月1日,我和爱人选择了在这天举办婚礼。穿着洁白的婚纱,捧着美丽的花球,当优美的音乐声响起,当亲朋好友举杯祝福,当爱人把钻戒戴在了我的无名指上,我沉浸在满满的幸福中。能跟一个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再孤独,是多么美好的事,今后的生活中有你相伴,足矣。
2005年的国庆节,多年独身的母亲也找到了合适的老伴,相濡以沫。
此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虽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没有精致的礼物相伴,但简单而平实的生活,却让我感到无比满足。牵着爱人的手,牵着孩子的手,一起爬山、一起郊游,一张张相片记录下我们难忘、精彩的瞬间。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热心公益,亲子运动会、南山帐篷节、慈善募捐,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小小的镇江城遍布着我们一家三口幸福的足迹。
父亲与国庆节
文/胡健 (地方新闻部 编辑)
又是一年国庆节。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那些与国庆节有关的片断里,父亲的笑容、声音,虽然过了多年,仿如还是昨天。
记忆中,父亲喜欢穿一件黄绿色的军装,那是他最爱的颜色。父亲一直很热爱军队,退伍后也做着和军队有关的事——在单位负责民兵训练。父亲训练民兵很有一套,因此,他被人们戏称为“胡司令”。
上学前,由于整天待在家里,我没有对假期的期盼和等待,国庆节的概念淡而模糊,唯一的印象就是国庆节前后父亲会带我一起去参加民兵训练。年仅几岁的我,和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站在一起,挺直腰板,背着木头手枪,俨然一名小民兵,感觉特别自豪——仿佛自己就是《小兵张嘎》里的“嘎子”。而这,也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很出风头。
每次训练,父亲总会带回来一些子弹壳,它们是我童年最喜爱的玩具。
上学后,国庆节变成了一种期待,每到九月的后半月,我都会伸长脖子盼望着,希望能够和父亲一块去训练。
国庆节真正进入我的心里,是1984年。那一年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父亲带我去单位看电视转播。阅兵式开始后,所有人都紧盯着电视屏幕,特别是父亲,眼睛一眨不眨,闪动着异样的光芒。那一天父亲的样子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从没见过的模样,后来听母亲说,父亲是因为看到国家的强盛而激动。
工作后,我的国庆节打上了忙碌的印记,就算后来国庆节成了七天的黄金周,也很少能休息几天。相反,父亲的国庆节却变得闲了。他因年纪渐渐大了,不再带领民兵训练了,而是常常独自坐在电视机前看战争剧,一边看一边跟着剧情情绪起伏。那些电视剧已经播放过很多遍了,但每到国庆节仍会播放,父亲也总是像第一次看时一样兴奋、激动。
七年前,在我也为人父后,父亲病倒了,去了好多家医院也不见治好。几个月后,在家人的担心中,国庆长假到了。那年的国庆长假漫长而难熬,父亲一直躺在病床上,看着电视上的战争剧,他的身体虚弱,眼睛里却依然闪动着光芒。
那年的中秋节就在国庆长假期间,但就在那年的10月5日,中秋节的前一天,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
赴一场桂花之约
文/王莹 (地方新闻部 编辑)
一个特别炎热、漫长、难挨的夏季过后,秋凉终于随着圆月的光辉弥漫开来。秋风习习,随之而来的,是满城桂香。
每年的国庆假期,我总会选一天,去赴桂花之约。
镇江人爱种桂树,行走在小巷中,往往会与桂花不期而遇,香气袭人,惊喜之余,免不了追寻一下香自何方来。一墙之隔,可见葱郁绿色,而点点米黄隐藏其中,几不可见,唯有浓浓桂香,勾得人再三徜徉。
邂逅已是如此惊艳,一场约会,更当如何?
焦山桂花节到今年已是第十五届,早成为镇江人中秋与国庆假期的固定节目。桂花园中,近万株桂树、二十多个品种,花期盛时,桂香足以让人醉倒。
犹记去年,徘徊园中,我如一尾鱼,在桂海中东游西走。秋日的天空淡蓝而高远,散落在浓绿的桂叶中的细碎金桂有如蜡制,远看,似金沙点缀,近看,小小的花瓣无处不精致。举手轻轻拂过,凉而柔的小花次第吻上肌肤,脆弱又芬芳。
喜欢桂花,除了它可赏,可闻,还因为它可食。食用桂花,古已有之。屈原在《九歌·东君》中就曾写道:“援北斗兮酌桂浆”。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我喜欢食桂,却并不是为了它的药性。桂花茶、桂花粥、桂花糕、桂花酒酿、桂花糖芋……只要洒一小把桂花,食物就神奇地香甜了起来,那特殊的滋味,从舌尖直沁心田。
香味百种。梅花清香,闻之忘俗;荷花淡香,闻之怡情;玫瑰醇香,闻之愉悦……独桂花的甜香,让我感受到人间烟火之美,平凡的岁月之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与赵明诚闲居青州之时,与诗书金石为伴,生活平淡却愉快,这两句赏桂词,既写出了自己的心情,更写出了桂花的品质。
满园铺陈的桂香,和家人一起园中散步的悠闲,笑看孩子们奔走追逐的快活,还有蓝天与阳光,秋风和鸟鸣,当这些交织在一起时,那种感受,除了幸福一词,又能如何形容?
行走在有桂树的城市,每年赴一场桂花之约,生活,如斯之香甜。
“宅”在家里享受亲情
文/陈融 (时事文体部 编辑)
无论以前在报社版房工作还是后来成为夜班编辑,类似国庆这样的节假日都和自己关系不大。因为工作关系,不仅节日休息时间的质量或数量不能与大多数人相比,每当身边的朋友或家人讨论国庆假期出游计划时,我也是一脸茫然。
出游休闲能充分接触大自然,放松心情,不过,“宅”在家里也能享受别样的亲情。
记得2009年的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那天正好休息在家,早早就把女儿拉到电视机前,准备收看现场实况转播。阅兵仪式刚开始没几分钟,我就开始后悔。“女兵上战场也穿漂亮裙子吗?”“飞机身上为什么要背个大蘑菇?”“坦克没轮子是怎么跑的?”随着阅兵仪式的进程,女儿的问题接踵而至。可怜我这个当爸爸的只得开动脑筋,把平时闪存在大脑里的相关知识全都搬了出来,一一作答,既要深入浅出,又要通俗易懂。好不容易终于把整个阅兵仪式解说完毕,口干舌燥,水都没捞到喝一口。
到了午饭桌上,女儿一个劲儿地夸我,“爸爸真厉害,什么都懂哎!”老婆在一旁因势利导,“要想和爸爸一样,就要多看书,多学习。”难得在女儿面前有如此高大的形象,我顿时觉得脸上发烫。想想平时,自己作息时间正好和女儿相反,对她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能找到这样的机会和她交流实属不易。
从那时起,我对假期的安排便有了一个更明确的选择,那就是“宅”。用“宅”来弥补平时对家庭责任的不足,用“宅”来增加父女间的亲情,“宅”过长假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