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用烙铁作画,许多市民并不熟悉。说起宝塔路街道凤鸣新村社区居民陈宝玉,可谓是“烙画达人”。他的烙画作品打破传统的绘画方法,通过各种烫、熨等技巧在木板上作画,内容涵盖不同方面,景色、动物、肖像以及我市特色景观,给人带来别样的美感。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陈宝玉家中,迎面就看到墙上琳琅满目的画作,傲然怒放的菊花、雄奇秀丽的山峰、惟妙惟肖的楼阁、逼真传神的金山寺……一幅幅作品所呈现的景色跃然在木板上,栩栩如生。67岁的陈宝玉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酷爱绘画,小时候曾拜名师学国画。在他看来,画画是一门高雅的功课,从纸张、笔墨都非常讲究,即便工作后,陈老依然没放弃对绘画练习,业余时间一有空就练习国画、碳粉画。
“那时候照相、印刷业都不发达,要想将图案印在物件上都必须是手工来画。”陈老与烙铁画结缘得从1983年说起,那时一家家具厂请陈老在家具上画一些古色古香的图案。在家具上作画,这就用到了烙铁。因此,烙画又称烫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不少烙画作品都不进行后期上色,单纯依靠烙痕的深浅、浓淡等方式来表现。但那时烙铁画都只能画出简单、线条粗糙的物体,要画出雀鸟、人物几乎没人敢尝试,于是,陈老就想:“我有多年的绘画功底,为何不尝试?”于是,这就开启了他多年的“烙铁画”生活。
陈老介绍,烙铁画首先是看木板的质地,最好要用椴木板,柔软且表面又相对光滑。创作时主要是靠烙铁的温度在木板上形成的碳化痕迹成就画面,工具只有烙铁和木板。画面的颜色、透视效果完全要通过掌握烙铁的温度、烫画的密度来把握。温度高了,颜色必定会深;温度低了,颜色又太浅;如何把握尺度,成了烙铁画的关键,“烙画,是温度、力度、速度的融合。”
2006年,烙铁画列入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陈老作为烙铁画重要传承人之一,参与到保护民间艺术的行动中来。如今,陈老创作的烙铁画有近600幅,他特地在老家丹徒区辛丰镇建造了3间房子专门存放他的作品。“希望能在烙铁画传承上出一份力,存放的作品将长期展示给市民们参观和研究。”
(记者 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