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看人兑汤”的锅盖面

发布时间:2013-09-20 09:3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锅盖面的故事”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看人兑汤”的锅盖面

作者:陈其福

        看人兑汤,是一句俚语俗话,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是细细玩味,深含哲理。而用在镇江锅盖面上,也可以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那是4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同事韩师傅,也是一位忘年之交的老友。韩师傅人高个大,憨厚敦实,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做得一手好面。他做的面条,其时叫小刀面,就是现在镇江锅盖面的母本。在行业中,他是数一数二的一把好手,尤其是和面置碱,更是功夫精湛到家。无论寒冬暑夏,都能拿捏得分毫不差,不伤不欠,从不失手。因此,他下出来的面条,绝不会带伤碱的面酸味,只有诱人扑鼻的面条香。做小刀面:跳、压、推、擀、切、门门精通。切出来的面条,一水儿地整齐,一把把的丝毫不乱。而在灶台边上,青花敞口三横大碗,一顺摆开,波波俏俏。无论是宽汤、少汤、带汤、干拌;还是夏天的过水甩干,冬天的热水干拌,都是一把搭篱定乾坤,令人叫绝。

        那个时候,正是计划经济年代,一碗伙面,二两粮票,八分钱。其时“看人兑汤”还背负着不太好的名声。在一次工暇之余的闲谈中,韩师傅和我聊起了“看人兑汤”的话题。他说在下面上,有时候还真要“看人兑汤”,而且还说出了一番道理。

        旧社会,开面店,做生意,不容易。要想把生意做得红火,全靠自己的眼头见识。小面店开在街头巷尾,临街而设,前店后作。做的都是烟火生意,顾客都是左邻右舍家门口的人。顾客的喜好、习惯,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才能招来生意,做到近悦远来。就拿“看人兑汤”来讲,下面,面条是主体,汤是灵魂。人要看准,面要兑好。如果弄不好,就等于砸自己的饭碗票子。具体地来讲:对挟公事包的文员、教书先生等等,就要汤宽,味道要鲜。面头子要适中,吃得有滋有味的碰鼻子香,最后连汤都喝光了,那才叫赞!这种生意,笃定是回头客,甚至还会天天来。若是面头多了,吃了剩下来了,那就糟了。他不说自己的食量小,反而会怪你味道不鲜、不好吃。下次就是不要钱,请他来也不会再来。而对于一些从事体力活的对象,面头子就要放宽一些,觉得实在熬饥,感觉到的是实惠。若是板板六十四、锯树捉老鸹,就那么一搭搭面头儿,叫人吃的到嘴不到肚的。吃一碗嫌不够,吃两碗嫌胀人,这些人会感觉到不划算。而“看人兑汤”,只是做出一些合理地调整,互补不足,各得其所。既避免了一些暴殄天物的无谓浪费,也做到物尽其用,同时也做活了生意,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

        韩师傅是一个大老粗的手艺人,没有多少文采,语调低沉、不徐不疾、娓娓道来。说得我这个当年的毛头小伙子,连连点头,击节赞叹,口服心服,从中也觉得受益匪浅。

        受韩师傅的影响,我也和镇江锅盖面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是机缘巧合。1991年岁末,应中央电视台特邀,拍摄“天下面条”的贺岁片。受宴春酒楼和市第二饮服公司的委派,奉命组团,一行四人,赴京献艺。拍摄过程中,镇江锅盖面和山西刀削面、北京龙须面,同台表演。镇江的师傅们,表演了小刀面的推、擀、切、削等多种工艺,尽显风采。从而使镇江锅盖面首次走出镇江,登上央视荧屏,扬名海内外。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