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五路美食一条街
迎中秋国庆大港书画展
党员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点
张斌 摄
霓虹闪烁,美食诱人。在600米长的纬五路上,汇聚着30多家美食餐饮店。由马家山社区打造的“纬五路美食一条街”是丁卯街道开展“一居一特色”、建设特色服务型社区以来的又一项民生示范工程,同时也为马家山社区“创业型”社区建设提供了“现实版”注解。
据镇江新区丁卯街道办事处主任夏志远介绍,为加快推进“特色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丁卯街道所辖各个社区按照“抓重点、造亮点”的工作思路,以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和共建为切入点,成功创建了党建先锋型社区、创业型社区、邻里文化社区、廉政文化型社区、全民健身型社区和法制型社区等特殊服务社区,并在创建工作中形成了以创建激发活力、凭特色凝聚人心的创先争优生动局面,特色社区的创建热火朝天、竞相争艳。
“创业型社区”营造创业氛围
“想创业、有人帮”。送政策、送培训、送资金、送项目、送场地、送服务等“六送”帮扶措施形成一个纵向全覆盖的帮扶体系。可以说,正是马家山社区“创业型社区”建设为创业者多方面提供有效的帮扶,成就了“纬五路美食一条街”今天的兴盛繁荣。
对于一心想创业的张婷来说,马家山社区对创业人员的一对一帮扶,使她受益匪浅。社区对创业人员开展的政策咨询、项目推进、培训指导、跟踪服务等一站式服务让她对自己的创业计划信心满满。马家山社区鼓励辖区居民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指导;对失地农民等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创业意向的困难人员,采取送帮扶政策,介绍工作,与企业单位进行社区共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人员由培训机构提供技术,由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创业资金等方面的帮扶。
社区对已经进入美食一条街的餐饮单位也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做好对本地创业、外来人员创业、下岗再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类型的登记工作。利用网上居委会、小区宣传栏、展板宣传、宣传手册等平台,积极宣传有关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政策,营造创业氛围。对需要进行小额免息贷款的创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直至创业成功,不成功不脱钩。
社区组建了纬五路美食一条街办公室,确定了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偱。同时,还成立了餐饮协会,把入驻的餐饮企业吸收到协会里,形成长效、常态化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美食一条街的功能,集聚人气,今年5月,马家山社区对纬五路美食一条街进行全面包装。硬件设施方面,优化完善该路段沿线的绿化、亮化,设立纬五路美食街大型户外指示牌,安装美食道旗32面,新增新型垃圾箱10组、停车位80多个;软件管理方面,创新成立了专门的保洁、停车引导员队伍,保障整个街区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维护。目前,设施改造工程已完成,下一步将加大招引力度,丰富餐饮品牌和消费层次,着力打造全市最佳的特色餐饮服务街区。
此外,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号召所有餐饮企业积极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并对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入驻的餐饮企业有环保、营业、工商许可证,就业人员有健康证,保证“美食一条街”的餐饮质量。
马家山社区由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形成了以创业促发展,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的生动局面,“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365天,每天都是党员服务日
走进丁卯社区的居民楼,不经意间标着“共产党员户”的挂牌就会映入眼帘。根据个人技能特长,每个党员认领一个义务服务岗位,每月组织一次扶贫帮困活动,这成为“共产党员户”里的党员应尽的义务。
在丁卯社区,挂有这样标牌的党员户在丁卯社区有285户。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这个社区按照“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工作树品牌的要求,结合社区党员群众实际情况,在社区党员中推出“丁卯社区是我家、志愿服务我带头”的理念,引导“共产党员户”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典范,努力打造党建先锋型社区。
今年5月,社区成立了“党员义工”队伍,深入到社区、企业和群众中,并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有关注“空巢”老人的爱心活动,有植树护绿、“清洁家园”的文明创建活动,还有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和谐社区”争创活动,形成了党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民服务,首先要让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无阻。丁卯社区为了使居民在双休日、节假日也能得到像工作日一样的服务,在每个小区设立固定党员活动室,创建了“党员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站”,组织有服务能力的党员轮流上岗,义务为群众提供服务及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保证社区服务一年365天“全天候”,天天都是党员服务日。
党员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站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在“接访”、“办理”、“反馈”等方面规定了详细的服务要求,如值班人员“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赶到,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帮助,遇到纠纷第一时间解决,遇到危险第一时间出现”等。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站在丁卯街道党委的推动下,正成为辖区内各个社区把党组织建设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的抓手。夏志远告诉记者,推广“党员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站”的目的,是切实增强党员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效果,建立一种为民服务无空白的长效机制。
如今,在丁卯街道,居民们遇到诸如水龙头漏水之类的生活烦心事,首先想到的是,去“党员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站”寻求帮助。
全民健身,社区全民参与氛围浓
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在戴家巷社区,佳木斯健身操、太极、健身舞、羽毛球、少儿轮滑……热火朝天的健身场景随处可见。参与者小的只有5-6岁,年长的则70有余。
年近六旬的刘菊梅,是广场舞爱好者,也是戴家巷社区老年人健身舞蹈协会成员。“三步踩、恰恰、伦巴等舞蹈我都会跳。”刘菊梅说,她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到“运河之母”广场和伙伴们跳广场舞。“是舞蹈改变了我的退休生活,让生活变得健康又充满活力。”
刘菊梅十年前从企业退休,退休之初,除了做家务就是打麻将,一天两场麻将,时间超过8小时,颈椎、腰椎都出了毛病。如今,在社区的带动下,她告别了麻将桌,成了舞蹈协会的骨干,身体也好多了。
为提高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体生活,戴家巷社区结合实际,开展“全民健身型社区”品牌的创建活动。
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社区在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完善更新“全民健身路径”,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并做好已建场地设施的管理工作,在社区4个体育公园张贴管理制度,以约束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行为规范;成立了专门队伍,对辖区内各类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进行清查,对受损器材进行修复,确保群众安全使用器材。
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社区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成立了文体艺术协会、老年人健身舞蹈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等5支文体队伍,加强社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社区已有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辖区体育人才,为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服务,有了专业的指导,社区居民们的体育锻炼变得更加专业和科学;以晨晚练点为平台开展健身秧歌、健身排舞等国家体育总局推广普及的健身项目,并加强晨晚练点的管理工作,提高群众体育活动水平。
举办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戴家巷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广场、晨晚练点等场地设施,组织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晚健身活动;同时,结合社区特色团队“丁卯户外俱乐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展示和竞赛活动。暴走、登山、长跑……这些听上去专业而又复杂的运动,在不少戴家巷社区的居民心中,已显得很平常,社区里的很多运动健儿更是视其为小菜一碟。
在戴家巷社区,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老、中、青”均有适合的健身活动项目选择,“全民健身型社区”创建工作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态势。
(张健 崔宁华 谢广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