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进赤山湖景区毕家边村,一条小河水流潺潺,几个村民正在河边洗菜洗衣。两边的房屋,错落有致,让人宛如置身于画境之中的江南水乡。在该村环境整治点,修路、粉刷墙面、筑挡土墙等施工场面热火朝天……这只是句容市村庄整治的一个缩影。自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以来,句容市因地制宜,注重村庄“色香味”结合,做出一盘盘“特色菜”,亲切而不失新意。
“珍惜眼前”才出“色”
不搞大拆大建,只在尊重村庄“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才能保留农村的“原汁原味”,让村民住得舒心。郭庄镇阳巷村在村庄整治中就注重“珍惜眼前”,因地制宜,形成特色。路两边的简易围栏,每米仅花了十多元钱,既美观又实惠;宣传栏和墙画也是“就地取材”,也只花了很少的费用。让人欣喜的是,村里上世纪70年代建的会堂门前两幅古色古香的画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宝华镇红门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居民面山而居,越靠近山地势越低。整治小组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沿着村落挖出了一条小型沟渠,将污水引入氧化池进行曝气处理,再流入两片18亩的净化塘,经4天净化后流出的就是汩汩清水了。
“民生之花”才更“香”
“还没到新坊,已闻老鹅香”。车子穿过新坊广场,经过牌坊,在整洁干净的新坊一条街上行驶,道路两旁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自从村庄整治工程开展以来,新坊村在原有的地形地貌上进行改建,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原有的地势风貌与特色,积极发展农家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业,公厕、路灯、垃圾箱(池)、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许多客人来此地品尝老鹅,村里飘出阵阵“生活香”。
有些地方总是被老天“眷顾”。环境优美、生态绝佳的芦塘自然村就依托高骊山、仑山湖、农博园等景点,注重产业培育和景点开发,并着力培育农家乐,打造佴池村独有的民族特色旅游,为乡村给力,给村民福利。
“追古溯今”才有“味”
村庄整治要有“味”就需借文化之力,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变,更是精神层面的提升。边城镇衣庄村在村庄环境整治中着力挖掘当地“孝子文化”,在村内建起了100米二十四孝图宣传长廊,吟唱出中华儿女传承千载的孝亲情怀。
边城镇佴池村是该市唯一一个民族村,生活着回族、苗族、彝族、黎族、傣族、布依族、朝鲜族等8个少数民族居民。村子仿佛是藏在满眼的绿色中,极具伊斯兰风情、清新典雅的建筑点缀其中,那是回族同胞做礼拜的地方。
据村书记张巧生介绍,村子最大的特色就是少数民族,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都一定会留下来,仅对部分建筑物进行了规划改造,旧房子全部加固、粉刷、勾缝,整体出新。石鼓、石磨等旧石器被点缀在村居房前屋后以及草坪里,沉淀着民族村特有的民俗文化,默默地述说着自己的精致博雅。
截至目前,句容市今年已启动891个村庄整治,启动率92%,完成431个,完成率44%,其中,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二星级康居乡村93个,环境整洁村330个。
(侯静 吴凌华 严鑫 滕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