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保护老地名留住镇江根
大市口你肯定知道,小市口呢?

发布时间:2013-09-11 10:0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肇公所

 
梦溪广场

古甘露禅寺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老镇江人可能还有印象,原先的镇江师专,是在清代孔庙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相传在当时孔庙大门两侧的石屏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这副对联看似普通,却巧妙地以镇江的五座桥名应对五个巷名。

  对联的上联是指当时的五个巷道:石婆婆巷、磨刀巷、竹竿巷、万家巷、箍桶巷(后演变为古通巷);下联是指当时的五座桥名:范公桥、拖板桥、石浮桥、千秋桥、太平桥。这其中有些地名至今还在使用,而有些地名则消亡了。

  这副对联是镇江众多老地名的一个缩影。在历史长河中,老地名是维系城市风俗和传统的重要记忆。现今,“镇江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正在评选当中,这些无形的历史财富要如何保护,正是不少热心市民和地名专家关心的话题。

  本报记者 巫悦萌

  1. 背景

  谁都知道大市口但你知道小市口在哪吗?

  在“镇江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候选名单中,紧挨着大市口的地名是小市口。对镇江人来说,提起大市口,没几个人不知道,可说到小市口,不少人都茫然了——这个小市口说的是哪块啊?

  在网络上搜索,也很难找到小市口的具体位置,搜索结果显示最多的,是一家商业银行的“小市口分理处”,可拨通这家银行的服务电话,才了解到这个银行网点已经搬离了。

  记者询问了身边几位生长在镇江的年轻朋友,没有人能说得出来小市口究竟在哪儿,直到身边一位30多岁的同事说:“我们报社这个位置就是小市口啊。”不过对于小市口的具体范围,这位同事也不是很清楚,他向记者推荐了一位对镇江老地名非常熟悉的资深报人张良国。

  “小市口啊,就是现在青云门到五条街之间。”张良国说,和大市口一样,小市口也是一个虚指的地名,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而没有一个精确的区域划分。“市口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最早是摊贩、店铺的聚集地。”

  从市地名办的资料中可以查到,大市(口)、小市(口)这两个地名历史悠久,在宋、元旧志中都有记载。“不过小市口现在说得真不多了,只有年纪大的人偶尔说说。”张良国说。

  2. 探因

  为什么如今古色古香的老地名越来越少了?

  汪华是安徽人,大学毕业后来到镇江工作,说起镇江的老地名,她印象最深的是万古一人路,“刚到镇江时,有一次路过万古一人路,当时我就想,这么霸气的地名应该蛮有故事的,所以回去以后我就专门了解了一下。”

  通过上网查询,汪华了解到,万古一人路,原先叫做万古一人巷,明代此处建有关帝庙,庙前有“万古一人”的木牌坊,所以这条巷道以“万古一人”命名。“不过对我这样的新镇江人来说,城市的老地名,现在看到的好像不是太多了。”

  确实,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地名正在逐渐消亡。“老镇江有一句话‘大市口没人走,五条街挤不开’,这个五条街就是南门大街、梳儿巷、中山路、第一楼街和中街交会的一片区域。”张良国说。

  在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徐雨平看来,一些老地名的消失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他举例说,古时同一路段的地名往往分段命名,如现在的解放路,古时就有小教场、观音楼、大市口、四牌楼(亦称十字街)、高桥、鼎新街、大教场等地名。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道路贯通后,现在只用一个地名,其他地名就消失了。另外如今新小区越来越多,小巷里弄越来越少,也带来了地名的消失。

  镇江市地名研究专家柳伯书认为,地名的消亡不代表历史的消失,地名简单的几个字里尘封了镇江城市变迁的历史,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1980年我们做地名调查的时候,包括街巷、里弄,实际上也就只有300多条,保留下来的老地名都是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

  3. 展望

  城市日新月异老地名要如何保护?

  柳伯书介绍说,镇江的很多历史文化底蕴在地名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梦溪广场”是为了纪念北宋科学家沈括晚年定居镇江,在梦溪园撰写了巨著《梦溪笔谈》;“靳家巷”则曾经是明朝宰相靳贵的住所;“徐府村”得名是因为这里曾是明朝大将徐达的庄园……而白娘子的“金山寺”、辛弃疾的“北固山”、刘备的“甘露寺”等早已成为镇江享誉盛名的旅游景点。

  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一些知名的老地名还算耳熟能详,但一些老街巷连位置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典故了。“有一次同学让我去东岳巷,我压根不知道在哪,后来一路问人,才知道就在数码港对面。”小林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对于他这样的“80后”来说,了解镇江的老地名,甚至是一些消亡的地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保护镇江老地名,并且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知晓,正是这次“镇江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评选的意义所在。先行一步的南京,已为部分有价值的老地名立碑,并且在碑上刻下地名的来历、典故等,让更多人了解熟识这些老地名。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殷金彤说,镇江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评选结果出来以后,也要进行申遗和立碑。

  张良国建议,对于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老地名,还是要尽量保留。他举例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弥陀寺巷小区改造,果子巷、月朗巷等老地名就此消亡了,但弥陀寺巷作为当时比较有名的老地名保留了下来,并以此给小区命名,“立碑保护毕竟有限,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老地名。”

  地名故事

  剪子巷

  据说剪子巷内从前有个剪刀工匠,人极聪明,他能够一面打制剪刀,一面跟人下棋,不但手艺很好,而棋也下得很精。从来没有人赢得过他。剪子巷同行业的工人,都很佩服他。

  日子久了,他便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无敌,竟在门前挂起一块木牌,上写“南车北马”四个大字,就是说:南方来的下棋对手,他可以让一车;从北方来的,他可以让一马。

  起初几年,的确没有人胜过他,后来来了一位下棋高手,特地从远路赶来镇江,找他对弈。剪刀工匠起初还满不在乎,仍然照着老习惯,一面捶打剪刀,一面下棋,可是下了两着,不觉铁锤停打;下了四着,自己就将那块写着“南车北马”的木牌拿下;下了六着,木牌就立即投到火炉里烧了。

  这位剪刀工人下棋失败以后,懊恼极了,第二天就关上店门,离开剪子巷,搬到外地去了。旧社会的手艺人讲究“行帮义气”,见到一家搬走,别家也就渐渐跟着跑了,剪子巷从此就成了一条没有剪刀铺的有名无实的普通街巷了。

  蒜山

  蒜山,镇江人多认为只是江边上那一堆高约二丈的小石山,其实不完全对。据古史记载,现在的银山和云台山,才是真正蒜山的大本营。从前小码头以西直至金山一带,尚未涨沙成陆,蒜山脚下,就是波浪浩渺的长江。

  相传蒜山亦名算山,是因为周瑜和诸葛亮二人议拒曹操谋算于此而得名的。当时曹操大兵压境,诸葛亮来到东吴,与周瑜共议拒曹之计。据说当时相约,把自己的计谋写在手掌中,然后同时伸出,比一比谁的计谋高强。等到两人手掌伸开时,却都是一个“火”字,彼此一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火烧赤壁的计策就在这里决定了。

  到了唐朝初年,武则天准备篡唐自立为皇帝,大臣徐敬业、骆宾王等兴兵讨伐她,骆宾王《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对武则天进行了激烈的人身攻击,但武则天看了,却盛赞骆宾王的才学,并说:“有这样的人才,让他流落,这是宰相的过错。”这篇文章成了古文中的名篇。后来徐敬业和骆宾王等失败了,就潜藏到京口的蒜山下。

  到了北宋时的苏东坡,也看中了蒜山,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他住了好长时间,喜爱这里的风景秀丽,曾想永远卜居于此。他写了一首诗给金山佛印和尚,诗序道:“蒜山松林可卜居,余欲就其他,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诗中写道:“……向我此身问所归?笑作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间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根据以上史实,可知蒜山实际是指今日的银山和云台山。据说元代在现银山上建有寺庙。因与金山对峙,故称银山;同时把其南侧的云台山改称玉山。这样京口一地,金山、银山、玉山全都有了。既好听,又堂皇。而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蒜山”一名,就只好落到江边那一小堆石山上了。

  (摘自市地名办《地名小故事》)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