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改善 抗灾能力增强
金山网讯 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建设按照“保增长、促旅游、惠民生”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水利区域治理和景观工程建设,赤山湖有效地承担起了句容西南部防洪抗旱的重任,同时赤山湖周边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旅游业已呈现出兴旺之势。
2010年3月,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全面启动。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实施了赤山湖内湖首期蓄水计划,蓄水800万方,恢复了赤山湖的湖泊及湿地功能,为赤山湖湿地公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期内湖退渔还湖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总投资1.5亿元。截至2013年2月底,二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工期15个月,总投资3000万元。二期工程为赤山湖地区的水利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整体提升赤山湖地区的防洪泄洪能力,防洪标准将由现在的20年一遇迅速提高到50年一遇。在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赤山湖管委会投入了1400万元对湖区进行了绿化建设,水环境改善结合陆地环境改善,赤山湖生态湿地公园正变得越来越优美。
赤山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为充分挖掘赤山湖地区旅游资源,赤山湖管委会自2012年5月邀请江苏省地热勘测设计研究院在赤山脚下寻找地热活跃点,最终在赤山西南方打入勘测井,总深度为2500米,成功抽出温泉,流量达到500立方米每天,水温最高可达56摄氏度,为日后温泉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通湖大道工程是赤山湖规划湿地公园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通往赤山湖景区一条集交通、防汛、景观、人文和生态于一体的重要通道。该项目全线总长为1304米,该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预计今年10月竣工通车。全长约12公里湖滨带景观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该工程将建设绿廊系统、慢行交通系统、标志系统、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
九月初,赤山湖渐渐热闹起来,候鸟陆续抵达赤山湖。首先到来的是大雁,它们不远万里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飞临的候鸟也越来越多,中华秋沙鸭、黑翅长脚鹬、黄喉鹀、燕隼、白喉矶鸫、大蓝灰鹭、灰背鸫、凤头等纷纷抵达赤山湖生态湿地。据悉,近年来赤山湖越冬的候鸟在数目和种类上都呈上升趋势。目前赤山湖本地鸟类分为9目18科共计69种。这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喉针尾雨燕、大蓝灰鹭、斑嘴鹈鹕、黄嘴白鹭、燕隼、鸳鸯、小天鹅等,还有濒危鸟类白喉矶鸫、白腰杓鹬等。
一个湖光山色、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已在赤山湖景区显现。
(王维 滕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