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13-08-25 10:1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感染人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前三种流行最广。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及其流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二、日本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存活时间约4~5年,长者可达10年或以上。雌虫在肠壁黏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在适宜温度(25~30℃)下孵出毛蚴。毛蚴在水面下侵入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在螺体内发育约7~8周后即有尾蚴不断逸出。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很快(短至10s)从皮肤或黏膜侵入,侵入体内的童虫随血流经肺而终达肝脏,发育至15~16天,开始雌雄合抱,约1个月左右在肝内发育为成虫,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的末梢血管内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三、血吸虫病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有哪些?

        人感染血吸虫病后主要病变为肝脏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如大量尾蚴入侵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伴腹泻或排脓血便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等临床症状;而轻度感染者多数没有征象,但粪便中可排出虫卵。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重度或反复感染,未经治疗或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主要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和腹水。在疫区已感染血吸虫病者,即使再感染大量尾蚴,则很少表现为急性血吸虫病,而从非疫区来的人,一旦进入疫区,则常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四、如何检查诊断血吸虫病?

        病原学检查是血吸虫病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如在粪便中找到虫卵,或粪便中孵化出毛蚴,或在组织中(通过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或肝穿刺术)找到虫卵,即可作出诊断。对于来自非流行区或低传播区的人,可使用血清学和免疫学技术检测感染。

        五、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在湖洲野外或船上作业要用马桶,定期处理和收集粪便,未经处理的粪便不应施到水田中;不到有钉螺地带放牧,避免病牛粪便接触水源。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六、如何治疗血吸虫病?

        动物及临床实验证明吡喹酮的毒性小、疗效好、给药方法、适应症广,可用于各期各型血吸虫病患者。除病原治疗外,急性期血吸虫病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给以补液、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快营养及全身支持疗法。合并其他寄生虫者应先驱虫治疗,合并伤寒、菌痢、败血症均应先抗感染后用吡喹酮治疗。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应及时治疗并发症,改善体质,加强营养,巨脾、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可选择适当时机考虑手术治疗。

        镇江市疾控中心 血寄地防科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