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古瑾
还记得他们和他们体验的职业吗?
第一行:张立华(体验职业:男护士) 吴 辉(体验职业:输电运检工) 曹海滨(体验职业:装修工)
第二行:卢伟庆(体验职业:清分工) 王坚平(体验职业:自来水听漏工) 周本林(体验职业:鸡倌)
第三行:翟 进(�
自8月13日本报推出第一期“体验百味,感受责任”专题报道,至今已连续刊登了9期。
在这些日子里,记者体验了9种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或跟着铁道探伤工,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在一根根枕木之间迈着碎步为铁道探伤;或学着输电运检工,在大热天穿着厚外套爬上45米高的铁塔,44码的大脚站在只有手指粗的脚钉上高空捣鸟窝;或和银行清分工一起,一天到晚清点硬币,直到点得要吐……太多的岗位,太多的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敬佩。
这些天,我们得到太多读者的赞扬和肯定。鼓励的话,我们都一一记在心头,因为这些,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其中,来自采访对象的反馈,更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工作的意义。当他们竞相捧着《京江晚报》,争着阅读以他们为主角的文章时;当他们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他们现在成了周边邻居中的名人时;当他们握着我们的手连声说谢谢,说女朋友的家人不再歧视他们的工作时,我们真的好高兴。因为所有的汗水,不管是他们的,还是我们的,都是值得的。
“被关注,
盛夏顿生清凉之感”
“记者来采访过后,我们一直等着看报纸。见报那天,我们还特意到报亭多买了几份《京江晚报》。”汪国良是镇江东站货运列车调车指导。每天配合火车头“推动”车厢,就是他全天的工作内容。他感慨地对记者说:“知道我们这个工种的人太少了,报纸上专门写我们这个工种的文章也太少了,谢谢晚报对我们的关注,让我们在今年这个夏天有了清凉之感。”
《钻进船舱,为货船全面体检》文章见报后,船舶安全检查官黄敏很激动,“报纸能关注我们这些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看见我们的付出,这让我们很感动。”
而另一位报道的主角李冬升则对我们的女记者印象深刻,“一位女记者为了体验安全检查官的辛苦,和我们一起爬几十米高的绳梯,不简单!”李冬升说,当时正是烈日当空,船舱里就像蒸桑拿,而我们的记者一点辛苦都不怕,和他们同进退,这让他们很感动,“感觉周围好像都没那么热了。”
交通银行镇江分行的朱先生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感谢晚报推出的这一组“体验百味,感受责任”系列报道,“很接地气,平凡中见真情,小人物传递正能量。”《摄像头下,拣钱拣得好寂寞》一文,记者走进交通银行镇江分行清分中心,体验清分工的辛苦和枯燥,也让读者增加了对清分工这个职业的认知。朱先生说:“盼望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记者体验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一线普通劳动者的酸甜苦辣,更加深了大家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
“上报纸后,
我们更感责任重大”
自来水听漏工,是一个让人觉得特别神秘的职业。我们的记者随同听漏队一起半夜“扫大街”,在听漏队副队长李静那儿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责任。
文章见报后,李静说:“更感肩头责任重大了。”
是的,自来水是城市的生命线。镇江市自来水公司担负着保障全市110万居民生活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生产用水的重要职责,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品质,关系到生产运转。“听漏工这个岗位肩上的责任重大。”李静说,他们一定会仔细再仔细,不放过每一个漏水疑点,保障全市自来水管网正常运行。
生活中的李静,还是公司的一名志愿者。工作之余,帮扶困难群体,也许正是源于李静的这种“责任感”。
昨日,杰辰装饰公司总经理陆卫超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对记者通过体验的方式来反映一线装修工人真实的工作生活表示感谢。被采访的泥瓦工乔师傅拿到本报记者带给他的《京江晚报》后,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说:“报道把我们心里想要讲的话说出来了。其实辛苦一点没什么,业主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让我们满足了。”装修工们的话语很朴实:“上了报纸后,我们更要好好干活,让业主放心。”
“更多不为人知的工作
需要大家认识”
“稿子见报后,有人跟我说,原来供电部门也这么辛苦,以前一直认为这里是清闲衙门。”《45米高空捣鸟窝,不是闹着玩的》一文见报后,市供电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王亮就接到好多朋友的电话,“其实,不管什么单位,都有一些不为众人所熟悉的工作,需要大家去认识。谢谢你们,让普通市民更真实地认识了供电职工。”王亮笑着说,“记者的亲身体验也让我们有点吃惊呢。一个文化人爬电线杆,而且还爬得有模有样,不简单!”
镇江东站的汪国良也告诉记者,在他们站场,除了调车员,还有很多其他值得关注的工种,比如搬运工、叉车驾驶员、吊机司机等。“这些行业从业者都有各自的辛苦和特点。他们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理解他们的辛苦,了解他们的责任。”
江大附院ICU病房的“男丁格尔”谢旭辉这几天成了医院里的“名人”。但是在他心里,自己的“出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护士终于被更多的人认识了。“今后,我们这个职业肯定会被大家熟悉、认可。”谢旭辉对本报记者说,在每家医院,男护士既是“稀缺品”,又是“重劳力”,在繁忙工作的背后,每个男护士都期望能得到更多关注的目光——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