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锅盖面的故事”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吃了锅盖面,就能找到家
作者:蔡炜
金山网讯 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春天的清晨。14岁的我迷迷糊糊地背着一床花棉被从一个叫后庄的小镇坐长途汽车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镇江。一下车,我在满是梧桐绿影的古街巷口迷路了。
晨曦中挥手告别的奶奶呢?我转几路车?忙工作的爸妈带我们姐弟在镇江匆忙安的家在哪儿呢?我防晕车忙赶路心里害怕,所以没吃早饭,现在哪里飘来阵阵浓郁的面香?我饿,我慌,我难受,我把头抵着被子压着胃蹲下了。在老家,生病的人吃碗烂面条马上就舒服了。离开故乡几个小时,我想家了。
青石板路清清爽爽向上伸展。左侧几级台阶上去,一排小小的煤炉上坐着一个个小锅,盖着盖的飘出肉圆香,敞着口的煎着荷包蛋。一位像我奶奶一样扎着蓝布围裙的老人拿着小铲翻了一下鸡蛋。“赵家老太,我添一只蛋,您知道的,老一点的。”“好嘞。”
“小姑娘,迷路了?”赵家老太手不闲着,轻声地问,“饿晕了吧,吃了锅盖面,就能找到家!”
“自己家熬的素油,身体不舒服吃了也不碍事。”她不由分说吩咐铁锅跟前的大嫂子下面条。“别下宽的,下细的。”她又亲手将香干韭菜切得更细碎,与其他的浇头一起放入已盛有特制秘方作料的大白瓷碗,沸腾的面汤一烫,用筷子在碗里一拌,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大嫂子心领神会,锅边上竹兜子里的薄薄的腰花泛出嫩白的颜色。樟木锅盖在旋转,底下的面条也在旋转。很快,面条像轻云出岫、又似羊儿进圈般飘入竹兜。筷儿轻敲,竹兜抖水,雪白的面条疾如闪电、滑如白鱼般跳进赤酱汤料里。
赵家老太早就将我的小花被放进里间她的床上。在门边的开水锅里拿出一双筷子,让我快吃。她慈祥地看着我,翡翠耳坠像门外的梧桐叶片翠绿温润。我哪里还忸怩!我埋头喝了口汤,味道鲜美,温暖了心肺;我伸颈吃了口面,软硬正好,滋养了口舌;我迫不及待地夹了口菜,爽脆适宜,齿颊生香。很快,一碗面就见底了。
青山绿水镇江,好人好面镇江。当然,我后来顺利找到家。过了一些年后的某个夏天,在巷头,我和爱人安下自己的小家。再后来,我们经常带孩子光顾赵家面店。
城市整体规划,赵家面店拆迁。梧桐绿荫更浓了,在清清凉凉的各条街巷,飘出各种口味的面香。各家面店的硬件也升级换代了,你忍不住会走进去。你也许会遇见一位老太,也许是赵家的,也许是邵家的,也有可能是一对妯娌,或者是姑嫂。
你能听到像锅盖面一样筋道的镇江话:吃了锅盖面,就能找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