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等待聆听天使展翅的声响
——走进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13-08-23 10:0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推开教室门,一阵响亮的合唱声迎面飘来。虽然旋律多少有点杂乱,吐词也不很清晰,但在张伟听来,这歌声有着白银般的质地,犹如天使展翅般的天籁之音。

        这里是市残联康复中心小天使语训部,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张伟是这个康复中心的负责人,也是创办者。此刻,她带着记者走进集体班的教室,10来个孩子正围成圈又唱又跳。除了别在耳部的助听器或人造耳蜗,很难看出这些孩子有何异常。张伟说,他们都是天使,只是翅膀受了点伤。说话间,一首歌唱完,孩子们齐声喊:棒棒棒,我最棒!

        张伟告诉记者,正常人的听力是0-20分贝(能听到的最低声)。聋儿们由于种种原因,听力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但通过安装人造耳蜗或佩戴助听器,可达到30-50分贝。不过,毕竟出生后的最初时间少了对世界的聆听,加之听力恢复也有欠缺,聋儿们要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必须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

        在小天使语训部,最小的孩子才两三岁。他们有些来自本地,有的老家却远在浙江、江西甚至云南——不少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岁的豆豆家住丹徒新区,来这里快一年了。每天早晨,奶奶把她送来,自己待在一旁守候,等到傍晚再带她回家。“聋儿们需要更多的爱,家长们都不容易。现在我们专门有一间教室,供家长们‘陪读’。”

        更不容易的是康复中心的老师。 23岁的潘贞铮去年毕业于南京特教学院。初中时,对隔壁班一个自闭症同学的同情,成为她后来选择这个专业的最初动因。她在为6岁的丹丹开展听力描述训练,为了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她把拍死的蚊子、大米粘在本子上,教丹丹辨认复述。“听力障碍的孩子,把一种事物和其名称发音联系起来,要比正常人困难得多。比如鞋子,正常孩子教一遍就会,教聋儿至少80遍。”为此,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非常注重语言的复现率,老师们要不断重复讲话。平均下来,潘贞铮每天要喝8瓷缸水。

        付出和坚持,终究有所回报。小天使语训部创办以来,已有20多名听力障碍儿童,通过这里的康复训练达到了语言测试三级或四级(可正常表达交流),顺利“毕业”进入普通学校。在常州一所学校读初二的小凡成绩优秀,他是“小天使”最早的3名学员之一。如今他每个假期都“回家”探望,已成为张伟的亲人。“每次看到小凡,我就觉得当初很值。”

        让时光倒退到11年前。20岁的张伟从宁波来到镇江,租下民房创办耳聋康复中心。当时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带着对孩子的爱填补了镇江空白,走上一条注定坎坷的公益之路。如今,“小天使”从最初几名学员发展到30多名,并已纳入残联旗下。所有聋儿可获免费康复训练,八成以上进入普通小学。镇江听力障碍孩子的康复,基本不用再去外地。

        而张伟,依然经常重温当初的誓言:我们要为天使修补翅膀,帮助他们改变“十聋九哑”的命运。

        (刘兰明 梁和峰)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