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防晒衣市场,跟风味真的好浓啊!
不知面料为何物 不知效果好不好 不知弊病“有木有”

发布时间:2013-08-08 10:3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料图片

  昨日中午11点左右,京口区少年宫门前,众多家长们顶着烈日等着自家孩子。

  “这个天啊,真是晒死了,还好我买了防晒衣。”

  “是的,是的,今天太阳这么大,说是室外有摄氏40多度呢,前两天我刚给我女儿买了一件。我跟你们讲哦,还蛮好看的呢。”

  “是吗?有没有这么好啊,我也要去买一件。”

  几位家长在等待时,聊起了时下常见的防晒衣。然而,当一份关于防晒衣的调查问卷递到她们面前时,结果却显示:其实,她们并不了解防晒衣,之所以买,更多是“认为效果会好,而且比较好看”。

  防晒衣,穿的人多

  如今走在大街上,许多颜色鲜亮的长袖半透明衣服,会被众多市民穿上身。这些,就是今年特别流行的防晒衣,也有人称之为“皮肤衣”。

  上周,本报特别拟定了一份关于防晒衣的调查问卷,试图以12条选择题来了解市民是否了解防晒衣的真实效果。

  通过对200位穿着防晒衣的路人的调查,12条题目的前半部分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购买防晒衣的多为20-40岁、日常会使用防晒品的女性;购买费用大多是几十元;对衣服颜色要求较高,大多会选择鲜亮的防晒衣。

  一些受访市民说,之所以选择防晒衣,一方面是因为它比防晒霜、遮阳伞等更易携带,另一方面是“听说效果不错”。前日下午,在万达广场附近守着学溜冰的小孙子的阿姨说:“其实我也没指望它有多大效果。媳妇说大家都买了,她和朋友在网上帮我团购了一件。其实,随便拿一件长袖披上,不是一样的效果嘛。”

  可话虽这么说,但她还是将儿媳买的防晒衣穿在身上,就在小孙子休息的时候,她还给小孙子披上防晒衣。

  防晒衣,懂的人少

  虽然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购买防晒衣,但从调查问卷的后半部分回答看,对于防晒衣的面料、防晒等级、防晒效果以及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等防晒衣相关知识,200位被调查者中,有九成填写了“不知道”。

  关于面料,几位填写问卷的学生一边填,一边摇头,喃喃自语道:“这有什么区别啊?摸起来都差不多啊”。关于颜色,这几个学生认为“应该差不多吧,和平常买衣服一样啊,喜欢什么颜色就买什么颜色好了”。

  对于这些衣服从哪儿购买的问题,几位受访市民说是在小门面买的,“价格很便宜”。而事实上,我市一些大商场、卖场里也确实鲜见防晒衣的踪迹,零星的几件,也放在了不显眼的地方。“这里的防晒衣价格比小门面里高多了,其实很多市民是为了尝鲜才买的,他们并不了解品牌防晒衣究竟好在哪里。”某商场里,一家运动品牌的销售员说。

  淘宝网上,一家网店客服说,店里今夏主打就是防晒衣。她说,一些买家会咨询防晒效果,但“大多是简单问问,问得最多的是如何搭配”。

  防晒衣,危害大吗?

  既然防晒衣今年如此热销,那么,防晒衣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对人的皮肤会有影响吗?

  淘宝网网店客服介绍,防晒指数、透气性方面,聚酯纤维会优于棉纶,如果说是与皮肤的接近性、吸水性,“我一般会推荐棉纶”。

  该客服还称,若衣服上的标签没有标注材质,建议消费者通过接触简单辨别,“聚酯纤维面料一般有丝绸感,手感滑爽、平挺、弹性好,折叠后不会有明显折痕,而棉纶面料,成衣表面像涂了一层蜡,色彩没那么鲜艳”。

  这一答复,也从市中医院皮肤科张医生那里得到证实。张医生认为,“用棉纶为面料的防晒衣,对人体的皮肤伤害要比聚酯纤维的小”。

  张医生说,长时间接触聚酯纤维,皮肤容易感染刺激性皮炎,甚至会出现局部红斑、水泡等现象,严重的则会有大面积的肿胀,皮肤有烧灼感。他认为,最好少穿这类化学成分高的衣物,一旦出现皮肤问题,要及时清理受伤部位,“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清洗,而要用清水,一般一至两周就能够恢复。但如果受伤面积比较大,最好及时就医,防止小问题演变成更严重的慢性皮炎”。(记者 崔骏 实习生 胡必超)

高温下的纳凉地

老城区居民度夏 古井边上好乘凉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老城区里的古井周围开始热闹起来。提一桶井水洗衣、洗菜、浇地降温,入晚,再从自家搬出小板凳,围坐周围,和街坊谈天说地,古井边上俨然变成了纳凉避暑的好地方。

  古井旁是纳凉的好地方

  在金山街道火星庙巷社区,有两口古井。这里年龄最大的居民,105岁的王玉珍说,自打住在这里,这两口井就一直都在,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了。

  这两口井,井深6米,井口直径80厘米左右,古井周围,铺上了水泥,使用者均是长住于此的居民。在采访时,正好有两位居民在井边,边聊天边用刚打上来的井水洗衣服、洗菜。

  “每到夏天,我们都来这儿纳凉。”居民华淑琴告诉记者,这里每家每户都备有吊桶,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来井边打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提到用井水降温,60岁的朱立东有自己的妙招:“以前天刚亮的时候,我和邻居王凤琴一道,用井水将巷道从头到尾泼洒一遍,即使日头初升,也仍能感受到凉意。”随着年龄的增大,朱立东渐渐干不动提水泼巷的事了,但是利用井水消暑的老法子依然在他家发挥着作用:“现在每天早上8点半和下午3点半左右,家里人都会拎一桶井水,将房门前浇湿,再在通往房间的过道里放上几桶井水,家里就不需要开空调了。”

  傍晚,社区居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搬出自家小板凳,拿把摇扇,就靠着井边坐着,从国家大事聊到家庭琐事,直到暮色四合也全然不觉,有的居民就靠在躺椅上,时不时用扇子驱赶一下周围的蚊虫,就这么闭起眼睛,打起盹儿来。

  来这里乘凉的人,家里多数是有空调的,但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这种纳凉方式。“我们这里的街坊都已经离不开这两口水井了。”一位乘凉的奶奶说。

  用井水冰镇食物,“爽”

  古井的存在,给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用井水冰镇食物。

  中午11点30分,正是朱立东家的饭点,在餐桌上,几个啤酒瓶身上还沾着水珠,摸上去十分凉爽,像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已经从井水里捞出来一会了,冰镇效果不比冰箱差吧。”朱立东乐呵呵地说。

  除此之外,朱立东每天还会捧上一个大西瓜,泡在打好的井水中,“今天早上将西瓜放在井水里,下午四五点,孩子们下班回来正好一起‘啃秋’。经过井水浸泡的西瓜,味道更好,吃起来爽。”朱立东说。

  在火星庙巷社区,你只要提及这两口古井,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妇孺稚童,无人不知,大家都把古井当成了宝贝,虽然有很多人在这里洗衣洗菜,但在井边,是找不到一片菜叶、一张废纸的。

  “大家都会自发保护井边环境,要是看到有人在周边摆放杂物、乱丢垃圾,会及时上前制止,大家也会轮流到井边打扫卫生。毕竟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们要爱护它,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居民王凤琴说。

  (杨泠)

高温下的劳动者

下碗面不容易,他们—— 每天在火炉边煎熬

  在贺家弄社区尚友大厦旁,来自苏北淮安的张金龙夫妇,开了一家名为“长寿面计”的面条店,他们,每天围着火炉面锅转。

  夫妇俩来镇江已经有六七年时间,张金龙原先做过装潢、餐饮等工作,3年前,在别人转手的时候,他们夫妻盘下了这家面条店,张金龙负责下面条,妻子负责登记招呼客人。

  “镇江人喜欢吃面条,主要是早晨和中午,到了下午和晚上,吃面条的人就不多了。”张金龙介绍,每天早上5点钟他们就起床,然后去菜市场购买蔬菜以及鸡蛋、长鱼等比较方便处理的配菜。至于大排等配菜,通常是前一天提前做好,因为第二天早上再准备就来不及了。

  “现在天气炎热,下面条的炉子烧的是白煤,为了保持炉火的温度,来了顾客立马就能做,所以炉里的煤虽然被封起来,火还是一直在燃烧。”张金龙感慨道,这个天气人们宁愿呆在空调房里,也不愿在外面多待一刻,但是像他这样下面条的师傅,因为炉子就在路边露天,鼓风机把炉火烧得旺旺的,对他们确实也是一种煎熬。

  早晨和中午,差不多各有一百多碗,客人每顿集中在两个小时左右来吃面,忙的时候一刻不停,衣服早就湿透了。只有到了下午,夫妇俩才可以稍事休息。张金龙伸出自己的手让记者看,他的手背上长满了红色痱子,“天气太热了,我每天出的汗很多,手上的痱子一直都没有好。”

  “如今店里最便宜的鸡蛋面是5元,根据鸡蛋的价格变化,有时候鸡蛋涨得多了,就把鸡蛋面调整为6元。开面店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来吃面条的人挺多,除去成本一个月差不多能赚6000元。”张金龙说,他的孩子现在上小学,各方面开销也不小。为了生活,只能更加努力。今年,他们在清华园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每个要还房贷,即使天气炎热,仍然得辛苦劳动。(记者 张兆勇)

冷库内外冰火两重天 “冰块师傅”穿棉袄嫌冷

  本报讯 高温天里,最辛苦的便是那些忍受“桑拿”的一线工作者们。日前一天下午,在镇江外贸冷库,记者刚好见到了工作人员来来往往运送一批恒顺醋进一辆货柜车。

  当天的太阳不算毒辣,却也有36℃的高温,然而,一进货柜里,这个温度似乎又蹿上去一截,“货柜里面温度起码有50多摄氏度。”仓储运输部经理夏俊敏说,货柜只有一个出入口,比较封闭不透风,尤其夏天太阳一蒸腾,里面的温度便立马上来了。而每搬运一次货,工作人员在温差里煎熬近两个小时。

  从仓储室到货柜,温度最多不过20摄氏度的差别,在外贸冷库,还有一个夏天的热门——运冰,铲车师傅孙晓天每天得忍受的,是内外近60摄氏度的温差。

  孙晓天每天的工作,就是从-18℃的冰库里,用铲车往外运冰块。“很多人以为这么热的天,做这份工作一定很舒服。”孙晓天笑着说,事实上,为了抵抗冷库的严寒,他和其他同事都得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袄里面,还得套上小背心和护膝,防止冷气往身体里钻。可一旦出了冷库,又是火一样的考验,裹得严严实实的他们,立即又被满身的汗浸透,可谓“冰火两重天”。就这样,里里外外,来来回回,为了穿着舒适些,不少人都备了两套衣服,穿着一套的同时,另一套就得放在太阳下暴晒。

  冷藏业务部经理袁立告诉记者,因为今年难得一见的高温酷暑天气,冰块畅销得紧,每天供应量都在5吨左右,一些临时想要的客户还拿不到货。从客户来看,基本上是工业企业用,“比如一些不适合用空调的大型厂房,还有混凝土搅拌等。”袁立说,相比而言,一块50公斤重的大冰块,算上运费人工费在内不过40元,但架上一个大风扇,对着冰块使劲吹,效果比空调好,费用比用空调省。

  这个大热天里,外贸冷库吞吐繁忙的还有药品和空调。夏俊敏介绍,冷饮目前已过了仓储高峰,而药品的吞吐量上个月猛增。仅我市某医药公司一家,就从6月份的900吨涨到了7月份的1250吨,上升了近30%。夏俊敏说,这家公司主要供应葡萄糖水和生理盐水,其产品在我市占据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这个夏天在医院挂水的病人着实不少。

  空调进出量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家用空调部分。仅外贸冷库客户之一,某单位经销的美的空调7月就比6月进货量增了两倍多。(戴慧)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