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修车员:2000辆自行车,几乎全归他修
金山网讯 今年4月1日以来,“公车”受到广大市民的推崇。在很多市民受惠于“公车”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享受着“公车”带来快捷便利的背后,我市唯一一名专职“公车”修车员华棚举默默流出的汗水。
“公车”维修点虽然在南门天桥下面,但由于两旁都是居民楼,高温天气下的桥下停车场内显得更加闷热。昨日记者来到时,华棚举正坐在小板凳上用扳子拧“公车”上的一颗螺丝,而他的面前有十几辆“公车”被倒着竖立在地上正等待维修。见记者到来,华棚举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额头上的汗珠也不停地往下流淌。
“这些倒立的车子,全都是链条有问题。因为车子经常被风吹日晒,链条就会缺油,而且在骑行的时候速度不能过快。”华棚举边说边用手指着车子的一颗螺丝说,“链条的松紧在于车辆后轴上的这颗螺丝,如果经常骑行速度过快,这颗螺丝就会变松,螺丝松了骑行时链条就容易掉。”
据华棚举介绍,目前公共自行车的主要故障除了链条,就是脚蹬和坐垫了。每天骑行的人很多,一些脚蹬内的滚珠被磨碎。坐垫易坏则是因为很多市民由于身高和骑行习惯不同,几乎在借车时都要调节坐垫高度,由于没有掌握调节技巧,有时使用蛮力,就会造成损坏。
“我每天工作时间只有7个小时,而且工作地点也晒不到阳光,跟那些室外工作的人比起来我还蛮幸福的。”华棚举说得轻描淡写,其实最近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而这些天他每天修理的车子不低于30辆,一天工作下来,他也不记得喝下多少杯水了。但是对于一个下岗职工,曾经在马路边给修车师傅打下手的他来说,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他表示,虽然目前自己是唯一的专职“公车”修车员,但是为了市民的出行方便,再辛苦点也是愿意的。他呼吁市民在骑行“公车”的时候要多加爱护,因为“公车”并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公共资源。
市公共自行车运营中心负责人袁永润表示,我市目前投入使用的“公车”总共有2000辆,包括重复修理的在内,平均每个月大约有700辆“公车”需要修理。目前我市只有一名专职修车员,但在修车高峰时,运营中心会派其他工作人员帮忙。
(记者 孙晨飞)
孙晨飞 摄
电焊工:我能感受到的温度超过70℃
金山网讯 “嗞、嗞、嗞……”一束束强烈的电弧光将鲍国文师傅的防护面罩闪得忽明忽暗,他左手拿着防护面罩,右手拿着电焊钳,弓着腰,脸离正在焊接的铁板不到半米。
鲍师傅是丹徒区鸿大电子设备厂的一名电焊工。昨天,当室外温度已经高达36℃时,在室内工作的鲍师傅却是“全副武装”:一身淡蓝色的长袖长裤防护服,直达肘部的皮手套,脚上还穿着翻毛皮鞋。
说起这身“打扮”,鲍师傅很无奈。“天气这么热,看着这身衣服都热,就别说穿上了。”鲍师傅介绍说,这身防护服有3斤重,厚度差不多相当于春秋天穿的厚牛仔服,穿上衣时,从上到下扣子还都要扣严实了。“穿上这一身,真像把自己装进了蒸笼里。”
“干我们这行的,不穿不行,再热也得穿。”鲍师傅说,电焊时焊渣四溅,一不小心碰到就会烫出水泡来。“我们这些电焊工,哪个人的手上、膀子上、腿上没有烫伤,都已经习惯了。”鲍师傅捋起袖子,手臂上的几处水泡疤痕还清晰可见。
“摄氏三十六七度穿这一身可能还好点,但电焊一烧,我能感受到的温度超过70℃,衣服又厚又不透气,还带着加长的皮手套,感觉全身上下都在流汗。”每隔半个小时,鲍师傅都会停下来休息,端起一大杯水一口就喝完了,然后解开衣服扣子,摘下手套,站在大电扇前吹上一会。鲍师傅防护服里的衬衣已经完全湿透了,他的手由于汗水的长时间浸泡都已经开始泛白了。
“其实高温对我的工作影响不大,因为我常年处于‘烧烤’状态,现在天热了,烧烤也升级。”鲍师傅笑着说,厂里考虑到高温,现在只上上午半天班,还发了防暑降温费和一些防暑用品。“一年天热也就这段时间,虽然难熬,挺挺也就过去了。”
(施静静)
施静静 摄
建筑工:能跟家人在一起就是动力
本报讯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财富广场工地的时候,伍安胜正从31层的施工岗位坐升降机下来。会合之后,记者跟随他一起来到广场中间的一部升降机旁。
等升降机下来的时候,伍安胜简单介绍了自己。伍安胜的家乡在安徽芜湖,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已经有了个3岁半的儿子了。因为家乡很多人出来在建筑工地打工,他就跟着这些乡亲一起离开了家。2010年来到财富广场,如今将近3年了。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6点开始上班,上午10点半吃午饭,中午可以休息一会,下午5点多下班。有时候会有加班。一天的收入大概有160元,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能有5000元。
不一会,升降机来到地面,铁丝网一样的门拉开,推着手推车的工人把楼上的建筑垃圾搬运下来,然后上楼的人和车按照楼层的顺序走进升降机,楼层低的站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楼层高的站在里面,以方便进出。每到一个楼层,升降机里的门首先打开,再打开楼层走道口的门闩,工人才进入相应的楼层。
“每一个楼层的走道口,都有一扇门,用门闩拴好,主要是为了安全的考虑。财富广场由7幢楼组成,其中最高的是31层,而我今天工作的地方就在31层。”伍安胜说,这幢楼框架结构已经完成,他现在做的工作属于辅工,主要是做木模板。伍安胜解释道,虽然现在每个楼层基本结构已经做好,但是每个靠近窗口的位置,还要做一个水泥的门槛,他的工作就是用木头做成门槛的模板。接下来,其他的工友就可以在模板里浇注水泥。浇注完成之后,每当刮风下雨,窗外的雨水才不会流到屋里来。
“在建筑工地,我这个工作还不算最辛苦,最辛苦的是大楼砌高的时候,负责水泥浇注的工人,他们就位于工地的最上方,没有东西遮挡,迎着直射下来的阳光,如今气温都很高,不小心就会中暑。”伍安胜表示,现在天气炎热,他每天至少要喝四五水瓶水,做一名建筑工,确实挺辛苦,但是要养家,老婆小孩现在都在镇江,一个月基本的开销就需要2000多元。但每天能跟家人在一起,这是他努力工作的动力。
(记者 张兆勇)
持续高温,市农委林业处的工作人员仍然忙着我市二级保护古树名木的复查工作。昨天,两株未被录册的古树被发现。分别是树龄200多年的石楠与500多年的桂花树。为配合创国家森林城市,市农委以2003年普查登记的全市110株二级保护古树名木资料为基础,对它们的分布地点、存活、树名等进行复核。
张斌 许光临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