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四大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报告摘要
一、总结新成绩,激发新动力
1.争先进位动力增强。上半年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列入省监测的16项指标中,有13项增幅实现进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62.8亿元,分别增长12.2%、20.1%、22.5%,增幅均列全省前四位。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110%,增幅连续6个月保持全省第一,总量跃居全省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出口连续17个月正增长。工业用电量、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新增贷款等先行指标逐月上行。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为经济增长和争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完成产业投资715.8亿元,增长25.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3%,增幅列全省第二。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27个、新开工项目462个、新批项目335个,同比分别增加156个、286个和200个。北汽等重大项目招引取得突破性进展,爱励铝业等项目竣工投产。
2.创新转型进展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6.5%,列全省第一。新兴产业销售和投资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1.7%、70%,同比提高4.3和4个百分点。旅游业综合收入、文化产业和物流业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18%。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加大,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
3.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乡建设行动计划的285个项目完成投资427亿元,占年计划47.4%,年内计划竣工的40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主城区完成房屋征收拆迁面积212万平方米,占年计划76%,创历年之最。“7+1”旧城区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三新”建设完成投资60亿元、集中安置农户3000户,完成1610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4.民生工作取得实效。公共财政安排民生类支出84亿元,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945元,分别增长9%、11.4%。统筹城乡就业、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提高,城乡低保再次提标,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3665套,超年度计划10%。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地市,成功获得“长安杯”,迈入全国最安全城市行列。
5.干部作风切实改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积极推动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和机关部门“三送三禁”,选派50名市直机关副处级干部、319名辖市区副科级干部驻村开展“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推行农村“四个一”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市委书记杨省世作报告。 石小刚 摄
二、清醒观大势,明确新要求
当前,镇江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做好下半年工作,迈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第一步,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导向。
第一,深刻把握“深度调整期”,稳中有为,主动转型。坚持用“两点论”研判形势,善于危中见机、稳中有为。坚持用新视角透过现象看本质,精细对接有保有压、有紧有松的产业发展和金融财税政策,切实增强预见性,掌握工作主动权。坚持用战略思维应对形势变化,狠抓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功能完善等基础性工作,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切实把深度调整期变成加快转型的有利时机,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强大能量。
第二,深刻把握“蓄势突破期”,增强自信,善谋大事。把思想、意志和精力凝聚到借势发力、乘势而进上来,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坚定不移推进“四大行动计划”,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又增强发展的奋进性,每年干成一批振奋人心、提振士气的大事。要大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型产业大项目,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城乡建设标志性工程,建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项目。
第三,深刻把握“重大机遇期”,谋定而动,创新发展。这一轮机遇抓得好,就能真正实现振兴和跨越;抓不好,就将面临被边缘化的更大危险。国家《规划》赋予苏南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对每个省辖市和多数县市,都明确了创新发展载体,其中明确提到镇江的就有40多处。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和“五个区”的战略定位,打造特色优势。特别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培育示范点,使镇江的最大优势成为最突出的竞争力。
第四,深刻把握“和谐发展期”,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扎实有力地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集聚正能量、增加和谐因素。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干成一批惠及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扎实提高“民生五有”水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享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三、发力起跑线,聚焦特色化
要把握“发力起跑线、聚焦特色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具有镇江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我们要找准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要围绕“五个建设”,突出关键路径:一是差别化推动“产业强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产业层次,逐步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要强力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高品质推动“生态立市”。省委要求镇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做试点、当示范。我们要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杆,一切发展和建设都坚守生态底线。三是大力度推动“人才兴市”。加快构建苏南“人才特区”,使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让镇江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强。
我们要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亮点。重点在八个方面率先探索:一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以先进理念规划建设生态新城,先期启动8.3平方公里,努力建成世界级的生态文明“样板区”,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二是深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发展具有国家示范性的优质学前教育,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上先行一步。三是加快培育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整车整机等重大制造基地上实现突破。四是高标准建设大学科技园、高校园区和科技人才管理试验区,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一流的人才高地。五是扎实推进“三新”建设,系统性破解资金、土地、农民转市民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六是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云神工程实现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生活。七是积极推进中瑞生态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引领区。八是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探索更加便民惠民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四、抓实关键点,奋战下半年
迈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第一步,要突出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关键点,全力推进“四大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牢牢保持争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四个支撑稳增长。紧紧抓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坚持以进促稳。一要强化有效投入支撑。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全力抓好市级200个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无线产业园等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确保北汽等项目尽快落户开工,飞机及核心部件引进尽快实现突破,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把握好中央预算资金投向,积极组织申报,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大专项,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布局镇江。更加注重释放民间资本潜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42项《实施细则》,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二要强化实体经济支撑。推动生产要素和政策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大力培育壮大规模骨干企业,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重点实施六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计划,突出抓好42个1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3000亿元、增长40%以上。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三要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要做足特色、打造精品,增强参与性,加快发展关联产业。办好中超联赛江苏舜天镇江主场等活动,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使镇江旅游市场尽快旺起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商圈、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错位发展,培育壮大眼镜、汽配、建材等专业市场。积极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和更多区域总部、配送中心、结算中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新型业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四要强化开放型经济支撑。坚持细分、精准、专业化招商选资,大力提高产业链招商和载体招商水平,确保全年实到外资30亿美元。加大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企业向总部争订单、“走出去”争订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本土跨国公司”。加快建设镇江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力争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50%以上。
(二)开展两项帮扶解难题。要帮扶困难企业排忧解难。排出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市领导赴企业“帮困解难服务月”活动。发挥企业家早餐会等政企互动机制的更大作用,促使企业发展问题尽快解决。既重视规模骨干企业的扶持,又积极有效帮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要帮扶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民脱贫致富。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落实好市领导挂帅、部门结对、企业挂钩、强村参与、干部蹲点的“五个一”帮扶机制,走开发式帮扶之路。戴庄经验发源于镇江,我们更要高标准推广,率先取得更大成效。
(三)突出“三集”发展促转型。要围绕“集中”,优化产业布局。强力引导和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培育航空航天、高性能合金等15条产业链,形成集群式发展的格局。要围绕“集聚”,打造优质载体。高水平编制完成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建设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争年内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坚决完成高校园区年度建设任务。对已经落户镇江的国际合作园区,一定要明确发展目标和开发内涵,抓紧推进建设。要围绕“集约”,加快产业升级。把园区载体优势转化为项目竞争力,加速集聚自主创新型、生态环保型、节约集约型项目,提高亩均投入产出比。突出高端化攀升,加强航空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力争新增100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6%。
(四)推进四个攻坚抓建设。一是打好城建重点工程攻坚战。特别是群众广泛关注的拆迁拆违、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事关镇江长远发展的沪宁高速支线改造等工程,关系到中心城区与三个辖市组团融合发展的市域快速路网等重要基础设施,作为镇江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重要亮点的生态新城实验区,代表镇江新城市形象的南徐新城、北部滨水区、官塘新城和丹徒新城建设,以及三个辖市的重点城建工程,都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内计划竣工的40项重点工程要如期完成,坚决兑现向全市人民的承诺。二是打好“三新”建设攻坚战。重点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与城镇对接,积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衔接。三是打好整治城乡环境攻坚战。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落实市容环境整治十大提升工程。建成主城区8个山体公园并向公众开放。加紧编制全市域绿化规划,支持扬中办好第八届省园艺博览会,力争通过国家森林城市考核验收。四是打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主题活动、公民道德素质提升行动,建设诚信社会,强化志愿者服务,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取得好成绩。
(五)抓实三个重点惠民生。着力推动就业创业。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在困难形势下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必须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创新。要深入落实今年以来中央推进改革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新部署,强化主动性和紧迫感,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
五、切实转作风,强化执行力
我们要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抓好改进作风这个关键,自觉深入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以优良作风保障现代化建设。
一要以干群一心的强大合力推动发展。扎实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针对“四风”问题,狠抓“四查四治”,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三解三促”、两项帮扶等活动。
二要以创造性工作的过硬本领开拓奋进。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尤其要强化学以致用,深入研究镇江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三要以主动作为的强烈责任感优化服务。各级党政机关要把主动、高效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显著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重点抓好农村“四有一责”社区“三强一化”,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各级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智加强和改进服务。
四要以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实现目标。强化执行力,最根本的要靠自觉,靠各级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靠严格的制度强化执行力,严明纪律、步调一致,坚决落实好各项决策部署,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靠严格的考核奖惩强化执行力,坚持把“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