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还串门子吗?
配图 谢志斌
●调查提示●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居住方式的变化,邻里关系已经变得不如从前融洽,平日住在一个楼的邻居有的压根儿就没怎么接触过,即使在楼道里相遇,最多只是简单打个招呼,甚至连简单的打个招呼的礼节也免了,一些人表示根本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邻居成为他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您对左邻右舍的熟识程度如何?遇到困难,您会在邻里之间寻求帮助吗?本期调查就是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身在都市,你是否会去敲响邻居家的门,主动到邻居家串串门?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居住方式的变化,邻里关系已经变得不如从前融洽,平日住在一个楼的邻居有的压根儿就没怎么接触过,即使在楼道里相遇,最多只是简单点点头、打个招呼,甚至一些人表示根本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有市民呼吁,邻里间应该多多走动,让邻里之情在敲门声中融洽起来。
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某市有几个小偷,大白天在一居民小区“大鸣大放”地把一居民家的彩电、冰箱、家具及其他贵重物品搬上汽车运走了。住在一起的居民,还以为这家主人委托搬家公司搬家。事后,失窃主人后悔万分。他说,要是平时到邻居家串串门,多沟通,在他举家外出旅游时,叫邻居照应一下,也就不会遭受这么惨重的损失了。
时下,发生这样的事并不是没有可能。家住香江花城滨江苑高层的袁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住12楼,一层电梯出来有三户住户,“2011年我们结婚后搬进来住的,几乎所有的邻居都不认识,只知道靠近我们这户的是一对老夫妻,家里养了只大狗,见面最多点个头,也没去串过门。”她介绍,别说是高层住宅了,现在很多新建小区都是这样,现代城市,高楼林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邻居见面,扭头视而不见,连简单的打个招呼的礼节也免了。长此以往,难怪会出现“同住小区互不知,对面邻居不相识”的尴尬局面,“大家关上门就各过各的,基本上没什么往来。”
家住天和星城的裴先生介绍,自己住在小区也有五六年了,很多邻居都不认识,因为自己和妻子每天一早就要出门上班,基本上天黑了才回家,有些邻居是面熟的,有些连邻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忙,基本上没时间和邻居们交流,再加上到现在也没遇上什么事儿需要邻居帮忙的,交集很少。”
他们:是“赛金宝”的好邻居
一道门隔断了邻里之情,也让“老死不相往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写照。而且,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围绕老年人群体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身体状况以及独居、空巢等原因,让很多老人常被孤独、落寞缠绕,需要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渴望得到亲情般的呵护。
但是,在镇江的老城区或者老旧小区里,邻里间依旧温情脉脉。一些老旧小区的邻里关系相对融洽得多,邻居见面都会打招呼,而且有空的时候还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奶奶,我家刚烧的绿豆汤,马上给您送一碗。”“张大爷,来我家吹空调吧,一起看看电视。”“我们家买了个大西瓜,吃不完,分一半给你们吧。”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负责人阮庆红介绍,在社区里,大部分居民都是中老年人,大家是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一些老小区内,只要天气好,老邻居们都会一起坐在楼下聊聊天。有时,大家还聚在一起玩牌、下棋。她介绍,时常听社区的居民说:“邻里之间见面互相问个好,有个什么事互相有个照应,多温暖啊。”下雨天帮邻居收衣服、夏天一起纳凉、有好吃的互相分享已经成了老城区的一道风景,“比如我们社区的黄华珍老人,今年77岁,住在一个大杂院里,这个院子里还住着其他三四户和她一样的空巢、独居老人,大家互相照应,正形成一种新型的邻里互助养老模式,这种现象在很多新建小区几乎是没有的。”
家住桃花坞的李燕和对门的邻居处得一直不错,“我们走动很频繁,两家的孩子差不多大,都上初中,孩子们一起学习,我们家长也经常在一起玩。”她说,自己家做了什么好吃的菜,肯定会喊上对门的邻居,“他们家如果有什么事,也会喊上我们商量。”
抬起手敲响邻居家的门,到邻居家串串门,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能传递一份关爱,敲开彼此的心门,让邻里相处更和睦,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温情。从今天开始,不妨让我们从认识您对门的邻居做起,敲敲门,互相认识一下;上下楼梯、乘坐电梯时相互点头问个好;需要帮助时伸出您的援助之手……相信,我们都会和自己的邻居成为好邻居的,让我们不妨都试试吧。
实习生 杨 帆 本报记者 胡冰心
评弹小调:
守望相助重塑邻里亲情
筱 璃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古人朴素地描绘了这样温馨的村间和谐生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里人不断增加,但城市“温度”,却在不断降低。
新型住宅小区打破了原有的同一单位职工住在同一区域的模式,快速的生活节奏割裂了原有的邻里关系。住在同一单元里的人们,很多人却不知道邻居们的姓名、干什么的,相遇在小区里,最多是报以善意的微笑。那防盗窗、钢质门、猫眼瞄来客等,都成了城市生活的特征。人们渐渐地发现:昔日街坊邻里的温情哪儿去了?我们的邻居为何变得如此陌生?
的确,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社会心理”日趋复杂与多元,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封闭起来。或担心泄露自己的秘密,或害怕打扰别人的生活,或怀有防被欺的心理。这样,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原有邻里之间的脉脉温情,淹没了从前同一屋檐下的欢声笑语,昔日街坊亲热的情景代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致出现邻居几年互不相识,甚至楼道狭路相逢漠然冷对的悲哀。
其实,人天生具有交往的渴望。“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远亲不如近邻”,都是中华民族重视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不管是原来的街坊邻里,抑或是新建的居民社区,市民百姓并不真正愿意过着“极端自我”的生活,都希望能打破高楼隔阂的坚冰,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以弥补精神生活的不足。尤其是在孤寂郁闷的时候,在病痛缠身的日子,在有难盼援的时刻,人们内心深处多么渴望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亲切的笑脸或得到邻里的相帮,哪怕是敲一下门,问一声好,聊一会儿天,打一个电话,都会觉得暖意融融。
可喜的是,目前许多社区已经对此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经常在小区内开展各种活动以促进居民间的交流,改变目前“邻居也陌生”的局面,重拾以前和谐邻里的情景。而对于社区的居民来说,相处营造邻里亲情,其实也很简单,不管在什么时候实实在在为他人着想,把他人的急事难事当成自己的事,相互守望,互帮互助,就不会有陌生,不会再有冷漠。
一面镜子
小品里的邻里关系
大年三十,黄大锤(黄宏饰)没回家过年,而是给房东大姐(林永健饰)看房,一人孤单喝酒时,窗外竟然扔进一个扳子,黄大锤以为是小偷,拿起地上的扳子躲起来。原来老夏(巩汉林饰)是1楼邻居,敲门三遍没人答应,由于楼上装修漏水影响到他家,想来敲门进行协商。
正在交谈争论时,窗外有一个扳子扔进来,是3楼上邻居老尚(刘亚津饰)因为家里暖气断气,敲门8遍没反应,就来2楼商量修理。黄大锤以为两人是同伙,对两人进行审问,两人为证明自己都是本小区的,都说自己知道物业费收多少,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两人发现解释半天,原来黄大锤竟不是2楼的住户,怀疑是行窃的小偷,便合伙用红绳子将他绑起来。
“我不是小偷,我是看房的,房东出国了。”就在黄大锤跪地交代时,房东大姐回来,将三人之间的误会解开。房东大姐说,虽然没当面见过老夏和老尚,但平时透过猫儿眼往外瞅,知道两人是住楼下和楼上的邻居。
春晚向以素材是生活写实而著称,而黄宏、巩汉林的小品《邻居》之所以大热,倒还真不是因为“包袱”有多么的诙谐幽默,而是真正的触到了生活在小区之中“邻居们”的痛处。(杨佩佩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