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镇江口岸了解到,近年来,口岸进口食品数量与品种在逐年增多,今年上半年已进口食品114批,37万多吨,近2亿美元,进口食品数量与去年全年相当。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市进口食品其实蕴藏着巨大商机。但遗憾的是,镇江口岸时常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进口食品在镇江进口、中转,发往外地,最后又加上高价,回过头来大赚镇江人的钞票。本报记者 戴慧 陈声秦
上半年进口量与去年全年相当
进口食品让外贸冷库扭亏为盈
每天上班,镇江外贸冷库的老总庄翔都会悠闲地到存放进口食品的专用库中走一走。而时光如果前移3年,当时刚刚走马上任的他肯定没有现在这么轻松——连续多年的亏损压得镇江外贸冷库“连气都喘不上来”。这个曾经的镇江外贸的骄傲,因为种种原因濒临绝境。
靠着励精图治、加强管理,如今的镇江外贸冷库一步步走出了困境。这其中,一个机遇实实在在地被庄翔和他的同事们“逮住了”。
这就是进口食品。
以往,作为镇江乃至全省屈指可数的大型外贸冷库,储存出口产品特别是食品,是其最主要的业务:恒顺的醋、苏北的对虾、脱水蔬菜……而如今,进口食品却在短短几年内异军突起,成为这里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业务之一。
日本的蛋白粉、古巴的食糖、法国的红酒、德国的桶装啤酒……走进进口食品专用库,这里仿佛成了万国食品博览会。今年以来,这里的进口食品业务就超过了100个集装箱。
事实上,我市口岸进口食品逐年增多,今年上半年以来,进口食品量与去年全年相当。这是记者昨天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得的消息。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年来日本核辐射事件、台湾塑化剂风波、韩国方便面苯并芘事件,再到近期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欧洲马肉风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进口食品的增多,国际食品安全事件对国内的影响逐步扩大。
镇江口岸进口食品逐年增多。2011年共进口食品123批,21万多吨,2.5亿多美元;2012年共进口食品176批,37万多吨,4亿多美元;今年以来,已进口食品114批,37万多吨,近2亿美元。主要进口食品除大宗产品进口植物油外,还有进口大米、芝麻、高粱、冻肉类、鸡肉粉、葡萄酒、啤酒、咖啡、饮料、调味料及其他小食品等。
与此同时,这些动辄数亿美元的进口食品,直接在本地销售的却少之又少。
超市货架上品种丰富
市民青睐家门口的“洋货”
日前,记者来到某大型超市,只见货架上的进口零食摆得满满当当,记者随手拿起一盒无糖饼干,认真检查了这些产品的中文标签,包括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和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货架价签的右下角还标有消协举报电话12358。虽说“证件”齐全,可售价也让人咋舌,一盒饼干就要上百元。
记者日前在某大型超市进口食品专区看到,货架上进口食品琳琅满目,有水果类、饮品类、饼干类等上百种,不时有顾客前来选购。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选购进口食品的顾客,他说经常给孩子买一些进口的饼干和饮料,他认为,进口食品的营养搭配比较合理,物有所值,“孩子很喜欢这样的饮料、饼干。”
“以往进口食品仅限于罐头、水果,品种单一,选择面窄,价格也昂贵得让普通市民无法接受,而如今市面上销售的进口食品种类繁多,包括零食、饮料、米面等,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一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口食品不仅种类猛增,货源渠道也更丰富。
进口食品被发往周边城市
镇江往往扮演“二传手”角色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本市进口食品蕴藏的商机极为巨大。但令业内人士遗憾的是,镇江人却常常“看着财源从家门口流过”。
记者调查中发现,本市进口食品的销售渠道大致分为卖场(即大型超市)、二级乃至三级批发店铺等,却鲜见进口商及一级批发商。总的来说,本市进口食品基本处于流通渠道的“末梢”。
记者从批发商处得知,进口食品的零售价比批发价高50%甚至100%。这是“行内”不成文的“规矩”。同样一款产自日本的饼干,在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为16元,而一旦到了大型超市,标价则要超过30元。至于红酒和啤酒,差价就更加惊人。
对于占地9.6万平方米,拥有1.15万吨冷藏库的镇江外贸冷库来说,他们对镇江人“看着财源从家门口流过”有着更深切的体会。
庄翔告诉记者,他们曾进口过很多品牌奶粉,而这些进口品牌奶粉,最终却流向苏南某市的代理商,进而通过网店销向全国各地。让人尴尬的是,有不少镇江的年轻妈妈,就是某一进口品牌奶粉网购的主力。
类似的尴尬还有不少:进口海鲜、进口肉类……镇江经常在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在镇江进口、中转,发往外地,最后又加上高价,回过头大赚镇江人的钞票。
业内人士称,这与镇江本地消费能力有限、经营人才缺乏等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市场意识。
汇率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进口食品将越来越多地成为普通市民的盘中餐,可以预见,进口食品在镇江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相关新闻
网购进口食品应注意中文标识
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进口食品”进行搜索,立刻搜出五花八门的进口食品:韩国手派饼、马来西亚脆饼、菲律宾向日葵花生味夹心饼干、越南荔枝味果冻、菲律宾香蕉片、丹麦蓝罐曲奇、美国加州葡萄干、意大利榛子味威化饼……产品琳琅满目。而且卖家都特别强调“进口”而来:有的称“原装进口”,有的称“百分百进口”,有的称“百分百正宗”。
但是,这些真的都是规范的进口食品吗?在镇江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和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记者在本市一家超市购买的一袋标明产自越南的薯干,却没有规范的标注。最外的一层明显是贴上去的中文标识,印刷粗糙,也不完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被称为“分包”的活,往往就是一级代理商从国外进口后,雇人贴上中文说明,就发往下线。
镇江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称,如果没有通过规范的程序、合法的渠道进口,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一些商品可能存在微生物、重金属超标,染色剂、防腐剂不合格等问题,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这些都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如果听信网上的一面之词,市民很有可能花了大价钱,却没有买到正宗的进口食品。
统计表明,随着镇江口岸进口食品的逐年增多,食品安全风险也显著增加,仅去年进口食品一次检验检疫不合格就有22批,金额达8000多万美元。
相关链接
对于进口食品的包装,《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目前我国尚没有要求网店在商品说明网页上将各种证书等信息明示,但是根据《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消费者有权要求网店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