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大学上不上,还真是不一样”
年近半百重返课堂,民工再次捧起书本感慨多:

发布时间:2013-07-03 09:0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一些人看来,农民工和大学生似乎是没共性的两个群体。可是随着市总工会牵头开展的农民工上大学活动的深入和市职工网上大学的开办,这两个群体间的距离渐渐近了起来。那么,成为“大学生”的农民工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企业对输送职工去深造又是怎么看的呢?

        “只要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学费就花得值”

        今年45岁的淮安人苗立戈在镇江一家机械制造型企业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当听说民工也有机会上大学时,此前只有高中文凭的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以前走了弯路没念大学,虽然干这行时间长,经验也不少。但是有这个机会去充充电,不能浪费。”苗师傅说。

        苗立戈学的是老本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虽然不生疏,但听老师系统地讲了几节课,再加上抽取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材,他发现这个学上对了。苗立戈告诉记者,很多知识尽管靠自己在干活时摸索也能摸索出来,但毕竟费劲也耗时。可是听老师讲了事先脑子里就有谱了,再干也省劲多了。“这大学上跟不上啊,还真是不一样。”老苗笑了。

        这批民工上大学的费用,除了80%由市总工会和企业工会负担外,剩下的20%需要本人负担。很多民工为了不让这钱浪费,学得都非常认真。其中一位年轻学员说:“只要在这个班上学到对工作真正有用的知识,咱这学费就花得值。”

        “多学知识既对企业有利,更帮助职工提升素质”

        谈起上大学,上世纪80年代工作的市民袁先生记得,报了“夜大”的课程天天晚上下了班去上,第二天上班自然精神不太好。企业负责人就批评:“招你们来是工作的,天天熬那么晚白天怎么干活?”30年过去了,现在的企业对输送职工深造又持什么态度呢?江苏柳工集团宣传委员陆琴认为,多学知识既对企业发展有利,更能帮助职工提升素质。专业技术资质上去了,岗位级别也就上去了,收入当然随之增长了,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陆琴回忆,当她告诉大家分配到厂里的上大学名额只有4个时,很多工人表示遗憾,希望能多一些名额。“虽然我们也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培训,尽力使大家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但是听到能上大学的消息,那些年纪稍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工人们积极性更高。”后来,她把市职工网上大学开通的消息告诉大家后,没能进入那4个名额的工人们便纷纷上网注册课程学习了。

        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从“五一”劳动节起开通的市职工网上大学,到目前注册学员数量已经超过15000人。

        “物质帮扶是输血,传播知识是造血”

        看到网上大学每天都有几百名学员注册,实体大学里就读的民工都学得很认真,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李学雄很高兴。他说,有人觉得,工会除了维权之外,就是逢年过节给职工送点吃的送点钱而已。其实不然,给职工学习的机会,传播对他们职业生涯有用的知识,对他们更重要。“这就好比输血和造血一样。物质帮扶只能帮一时,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对他们一生影响更深远。”

        李学雄说,不仅在实体大学,也在网上大学开设的机械设计制造、会计、金融等专业,都是职工所急需的。而被选来给工人们上课的老师,也大都是该专业在我市乃至省内数一数二的教师。正因为课程的设置和老师的选择很合理,主动报名入学的职工人数才与日俱增。

        不久前,选拔第二批民工上大学的活动也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总工会宣教部工作人员表示,对这些为镇江发展付出辛劳和汗水的“新镇江人”,实体大学和网上大学将把课程设置得更加丰富,选择更多优秀教师来任教,在全市各类企业职工中兴起“学习之风”,让这支队伍的素质更高,力量更强大。

来源:金山网 作者:吴 悠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