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橄榄型社会的“新五有”更幸福

发布时间:2013-06-28 10:3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 梁和峰 实习生 张晓光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在“社会现代化建设”部分,就勾画出这样的生活图景:保基本、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多方参与、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体制,繁荣、创新、先进的文化发展格局,平安公平富足的和谐社会。

  对于《规划》设计的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市委研究室副主任许志民从两个层面进行概括:一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二是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多样化。

  按照《规划》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主要体现在普惠、公平和便利三个方面。就“普惠”而言,《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即从服务项目到服务对象,全部落实到位,不能遗漏。“公平”的重点在于对困难群体的救助,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如《规划》提及的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加强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等。此外,整个《规划》提出了多个“15分钟”或“2公里”的“服务圈”,这恰恰彰显现代化公共服务的“便利”。

  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关键在于提高供给能力,其路径就是加快市场化步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对此,许志民认为,立足实际,镇江可以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高水平推进,形成特色化亮点。其中医疗和教育,镇江是医改试点城市,高校资源也较丰富,有固有优势;而养老的市场需求正快速增加,发展养老社会服务大有可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在《规划》中的指标值为35张,即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要拥有35张机构养老床位数。而上月底发布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试行),提出的相关指标值更高,为40张。但市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市目前的机构养老床位水平,离省指标仅差1.6张,同时过去三年,每年又都以2张的速度增加。为此市统计局局长殷国兴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基础相对较好的苏南地区,可以在老有所养方面更好地作出示范。

  社会现代化建设另一个值得期许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苏南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要提高到60%以上。许志民分析,这一规划要求,针对性极强,展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建设理念。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旨在建设一种中间阶层庞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后者被事实证明稳定而坚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市发改委有关专家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后者既是前者的路径,也是前者的目的。不过,无论是城乡居民的增收,还是缩小收入差距,这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其难点。

  许志民认为,从镇江的实际出发,提升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促进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在推动创业、就业的同时,促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具体而言,在工资性收入方面,应重点面向企业一线职工,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形成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挂钩机制。提高经营性收入主要在创业上下功夫,镇江应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鼓励更多的市民走上创业之路。而提高财产性收入的重点,在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拓宽农民租金、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渠道。至于转移性收入,则要提高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标准,健全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殷国兴说,从新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看,苏南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也有着指标层面的倒逼机制。“省指标考核体系中,新增了一个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设定这个指标就是要求让尽可能多的人,收入达到和超过目标值,意在推动共同富裕。”

  许志民说,相对小康社会,苏南地区的现代化不仅拥有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而且由此带来的生活水平显然也更高。过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图景,未来要升级为“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