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区域  >   辖市图片

“致富农民是我一生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3-06-13 08:5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南农大王绍华教授在一起查看水稻(右一孙国祥)。杜峰 摄

 

  金山网讯 他,三十六年如一日,植根广袤的乡村大地,服务“三农”事业,带领农民发展致富。在他的时间表里,几乎看不到“休息”二字;

  他,获得的荣誉有一连串,先后被评为丹阳市劳模、镇江市劳模、丹阳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人事部农村优秀科技人才一等功获得者、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

  他,有过多次升迁的机会,但都被他推掉了,他说:“农村才是我的归宿,我只有常看到农民,才会有干劲,只有看到土地,才会有亲切感。”

  他就是省委宣传部确定的第二批“最美基层干部”先进典型之一丹阳市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国祥。他以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当代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孙百万”的华丽转身

  1956年6月19日,孙国祥出生在丹阳皇塘一个贫困家庭,11岁那年父亲因病早逝。不久,妹妹身患白血病,家中债务累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毕业后,孙国祥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18岁便肩负起生产队长的重任。

  1977年,他被选派到镇江“五七”农业大学学习。1978年12月,学成归来的孙国祥被分配到了农技站(农业服务中心的前身)。在上学期间孙国祥认识了金坛一个做木材生意的人,进入农技站不久,为增加农技推广经费,他四赴金坛寻合作,农技站办起了经营门市和木材加工厂,第一年生意就做得红红火火。第二年,孙国祥的木材加工厂纯盈利就达到了30万元,两三年下来,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孙百万”。

  然而,由于当时农民不重视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农技人员在乡镇地位不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面对这样的现状,孙国祥忧心忡忡,1994年,他主动放弃了经营的实体,重新回到农技推广一线,下决心改变农业技术推广落后的现状。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周围人的不解。孙国祥却说:“我是农大毕业的,农业和农村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为农业技术推广搞好服务。”这一年孙国祥担任了皇塘镇农技站站长兼农业公司经理。2001年,随着乡镇农业机构的合并,他竞争上岗担任皇塘镇农服中心主任。

  重新回到农技岗位的孙国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三农”事业中。1996年,他第一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稻套麦”。又是他,率先在镇江市全面推广水稻机插秧。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实行“一推四普及”,使皇塘镇成为镇江市机插水稻第一镇。

  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邱兆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经济捉襟见肘。2004年,在孙国祥的介绍下,他承包了80亩农田,引进了稻鸭共作新技术。刚开始,邱兆庆是个生手,面对出现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孙国祥工作虽忙,仍然隔三差五来到田间地头指点。第一年,稻鸭共作大米在常州市场卖到24元一公斤,邱兆庆初尝甜头,心里乐滋滋的。

  不曾想,2005年的8月,台风“麦莎”狂袭丹阳,疾风骤雨将邱兆庆家稻田边的围网冲刷得东倒西歪,更令人痛心的是眼看要变成现钱的鸭子大部分逃散。望着终日倾注心血的成果顷刻间毁于一旦,邱兆庆欲哭无泪。电闪雷鸣中,一个水淋淋的身影闯进大门,邱兆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孙国祥冒雨专门来安慰他,并主动借给他2000元钱。本来想放弃的邱兆庆在他的鼓励下重振旗鼓。在孙国祥的指导下,通过改良品种,提高效益,粮食亩产由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五百公斤。外加每亩35只散养生态鸭,每亩稻田净收益达六千元。随后几年,邱兆庆年收入都不下二十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提起皇塘水产良种场“旧貌”换“新颜”,职工冯卫华几次竖起大拇指:“多亏了孙主任,他是渔场职工的恩人,原先每人每年只能拿到一万元的收入,现在我承包了22亩水面,每年净收益就有10多万元呢。”而喜欢挑战的孙国祥又确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用两年时间,将良种场升级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大南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党总支书记范金林常为村里农业项目的发展找孙国祥,他们一起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协调矛盾。范金林说:“孙主任引进的雪山草鸡项目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本地农民增收,像我们大南庄村就有近20户农户从事雪山草鸡养殖。”范金林简单算了一笔账:雪山草鸡一年可养殖三季,每户每季可养殖3到5万只,按1只赚1元钱来算,一季就可赚3万元,一年收入近10万元。”据了解,孙国祥引进的雪山草鸡养殖项目,带动了规模养殖户近185户,年养殖规模达1200万羽,年总收益突破千万元。    

  “我是农民的儿子”

  在邱兆庆眼中,孙国祥为人实在,做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说:“不管哪一天在办公室看到孙主任,他都在忙,特别是周一到周五,找他的人络绎不绝。我有事找他总是候着周末的时候,那时人相对少一点。”多年来,在孙国祥的时间表里,从来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只要村里田头有事,一个电话,他都会到场。据农机手徐国忠回忆,有一年,他田里的秧苗用药不当,成片枯死,一个电话打到农服中心,没想到孙国祥竟亲自到场,卷起裤腿就下田查看。

  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孙国祥“7点主任”。何谓“7点主任”?自从走上农服中心领导岗位后,他每天坚持上午7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从未有一次迟到早退。用他的话说,农服中心就是为农民服务的,如果每天多上两个小时班,每年就多上730个小时,还有什么事完成不了的?

  在他的桌上,有两样东西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台历,接连几天的工作安排都密密麻麻写在上面;一个是一张小白纸,也密密麻麻地写满当天要做的事。2008年8月,孙国祥积劳成疾,生病住院,躺在病床上,他仍通过电话安排工作。

  有一次他换洗衣服的时候,不小心被妻子发现了口袋里的救心丸。妻子心疼地说:“心绞痛又发了,身体要紧,工作总是有得做的。”工作中,孙国祥多次因心脏病发作住院。家人和朋友劝他早点退居二线。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奉献,致富百姓是我一生的追求!”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高寅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