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一片丹心在农村 满腔热忱为农民
——记丹阳市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国祥

发布时间:2013-06-11 15:5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孙国祥

        孙国祥是丹阳市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他投身“三农”三十六年,长年工作在基层农技推广战线第一线,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主动到贫困村蹲点帮扶,帮助引进项目,建立基地。他每年都举办培训班20多期,亲自备课授课,带领农民发展致富,谱写了一曲当代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奉献之歌。他先后被评为丹阳市劳模、镇江市劳模、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国家人事部农村优秀科技人才一等功获得者、丹阳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等,是当代农技推广战线的常青树、学习的楷模。

        扎根基层,服务三农,争当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1978年12月,孙国祥从江苏省镇江地区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分配到皇塘镇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成了皇塘农技站第一个有大专学历的农技员。尽管如此,孙国祥从不以学历高自居,在之后的工作中,不论是当栽培员、苗情员,还是兴办实体,他都是兢兢业业,跑田头、进农家,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服务。

        进入农技站不久,为增加农技推广经费,农技站兴办了木材加工等企业,安排孙国祥负责经营。当时,木材生意非常红火,他赚了不少钱,被当地群众誉为“孙百万”。然而,由于当时谷贱伤农,农民不重视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技人员在乡镇地位不高,工作环境艰苦,农技队伍不够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孙国祥主动放弃了经营的实体,重新回到农技推广一线。他向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下定决心要改变农业技术推广落后的现状。这一举动引起了周围人的不解:“放着好好的实体经营不做,却偏偏回到不吃香的农技推广岗位,究竟犯了哪门子傻?”孙国祥却说:“我是农大毕业的,农业和农村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我要用自己的知识为农业技术推广搞好服务。”1994年,孙国祥担任了皇塘镇农技站站长兼农业公司经理。2001年,随着乡镇农业机构合并,他竞争上岗担任皇塘镇农服中心主任。

        上世纪80年代初,皇塘镇种麦仍沿袭传统的方式,即等水稻腾茬后再种麦,但是该镇又属水稻晚熟地区,土质粘重,常常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播期过迟,播种质量差,烂耕烂种现象时有发生,三麦产量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孙国祥开始了稻套麦种植试验。他查阅了 大量资料,并自费到省农科部门请教专家、走访农户,摸索稻套麦的可行性,第二年便取得了成功。为了使这一新技术尽快推广,孙国祥克服重重阻力,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发给农户,在自家的承包田里搞示范,还在全镇各村选择部分农户搞对比。当年,稻套麦亩产量达到250公斤,超过当时常规种植的产量。这种省工、省本、省力的种植方法很快被大家接受了。但孙国祥并不满足现状,为了使稻套麦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他开始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探索适合不同土质的稻套麦栽培方法。由他主持的“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不仅在丹阳推广,更在江苏省内外广泛推广。

        在农技推广的第一线,孙国祥一向以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著称。在镇江市范围内,当许多人还弄不明白机插秧技术时,他就率先推广了水稻机插秧技术。近年来,他又以粮食高产为追求,在全镇范围内实行“一推四晋及”,使皇塘镇成为镇江市机插秧水稻第一镇,率先全部实现水稻机插秧机插化,2008年建立了镇江市第一个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2008——2010年连续三年创建省部级水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2011——2013年连续三年创建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镇,通过成立机插、植保、农机跨区作业等专业合作社,全面开展了“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加速了新品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等新技术的推广,显著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致力发展,奋勇争先,争当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熟悉孙国祥的人都说,他既是一名称职的农业科技人员,也是一位具有经济头脑的农技产业经营开拓者。善于经营,是他的鲜明特征。在农技推广实践中,孙国祥认识到,农技推广必须同服务和经营相结合。在农技、农贸服务中,既做到技物结合,又坚持搞好经营服务为农民。多年来,他依靠诚信服务发展为农服务实体,开公司、建基地、办超市,年总销售8000多万元;发展直销、代销、经销和送货上门等各种形式的农贸销售服务,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为农技推广服务提供了经费保障,提高了为农服务质量。在他的带动下,皇塘农服中心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的科技骨干,成为江苏省“五有”农技站。

        在兼任皇塘水产良种场场长后,通过分组承包、向上争取项目、改善道路和人工繁育设施,孙国祥将一个亏损的渔场建成了全省有名的省级水产良种场,并带动了丹阳市水产业发展。提起粮种场的“旧貌”换“新颜”,职工冯卫华几次竖起大拇指:“多亏了孙主任,他改变了渔场‘大锅饭’的局面,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原先每人每年只能拿到一万元的收入,现在我承包了22亩水面,每年净效益就有10多万元呢。”如今,喜欢挑战、追求进取的孙国祥又确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用两年时间,将良种场升级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在农技推广的同时,孙国祥还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他先后建立了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雪山草鸡养殖示范基地、草菇生产基地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他引进的雪山草鸡养殖项目,带动了规模养殖户近185户,年养殖规模达1200万羽,养殖面积1500多亩,年总效益突破千万元。皇塘镇大南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党总支书记范金林常为村里农业项目的发展找孙国祥,他们一起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协调矛盾。范金林说:“孙主任引进的雪山草鸡项目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本地农民增收,像我们大南庄村就有近20户农户从事雪山草鸡养殖。”范金林简单算了一笔账:雪山草鸡一年可养殖三季,每户每季可养殖3到5万只,按1只赚1元钱来算,一季就可以赚3万元,一年收入近10万元,“孙主任是我们农民致富的领头人。”

        后亭村原来是皇塘镇一个集体经营收入不足万元的经济薄弱的村。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因为没有资金建村委会办公场所,村干部开会也是四处“打游击”。因为村里穷,就连外村人家的女儿也不大愿意嫁过来。孙国祥向镇党委、政府主动请缨,与后亭村结上了“穷亲”。他主动发挥路子广、人头熟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四处“化缘”,帮助后亭村筹措资金,使得该村修建了水泥路,盖起了村委会办公大楼。

        为了帮助后亭村增强“造血功能”,在孙国祥的技术指导下,该村除了扩建原有的大棚蔬菜、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的规模外,还兴建了200间、4800平方米的草菇房,反租给农户大力发展草菇种植。如今,后亭村已成为镇江市级食用菌产业园区所在地。仅草菇这个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0万元。孙国祥还帮助后亭村争取到了省级污水处理、蔬菜基地等项目,改善了村里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他的帮扶下,去年后亭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8000元。

        心系群众,甘于奉献,争当农村发展的排头兵

        三十六年如一日,孙国祥始终以事业为重,在他的时间表里几乎看不到“休息”二字。他工作不分星期天、节假日,以单位为家。在皇塘镇种粮大户邱兆庆眼中,孙国祥为人实在,做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说:“不管哪一天在办公室看到孙主任,他都在忙,特别是周一到周五,找他的人络绎不绝。我有事找他总是候着周末的时候,那时人相对少一点。”

        早在2005年夏季“麦莎”台风来袭的时候,孙国祥的敬业奉献精神就深深打动了邱兆庆。当时,邱兆庆在孙国祥的鼓励和支持下,从事稻鸭共作养殖。然而,台风肆虐导致损失惨重的邱兆庆在灰心失望中打起了退堂鼓,“田里被暴雨淹了,鸭子被台风吹走了,网也吹掉了,不想再干了。”就在这天晚上,孙国祥冒着大雨敲开了邱兆庆的家门。回忆起当时的一幕,邱兆庆内心仍感动不已:“孙主任全身都淋湿了,他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问田里的情况怎么样了?他当即和我商量应对的办法,鼓励我挺过难关。”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邱兆庆的种粮面积已经有80亩,还计划扩大到150亩,并将打出自己的品牌。他常说“要是没有孙主任,我早就不干这一行了。”言语中流露出对孙国祥的感激之情。

        “时刻想着事业,时刻扑在工作上,时刻为农分忧”是对孙国祥的真实写照。他先后被评为丹阳市劳模、镇江市劳模、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国家人事部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获得者、丹阳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因工作业绩突出,孙国祥曾有过多次升迁的机会,上级农业部门几次要调他,但孙国祥都推掉了。他说:“农村才是我的归宿,我只有常看到农民,才会有干劲,只有看到土地,才会有亲切感。离开农村,我的优势就会失去,更体现不了我的价值。”

        在他桌上,有两样东西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台历,接连几天的工作安排都密密麻麻写在上面,一个是一张小白纸,也密密麻麻地写满当天要做的事。2008年8月,孙国祥积劳成疾,生病住院。躺在病床上,他仍通过电话安排、协调工作。现在,他不顾自己心脏病频发病痛的煎熬,随身携带着救心丸,全身心投入皇塘镇农业发展上。

        孙国祥的妻子王玉凤也是一名农技人员,可是为了照顾家庭,她早早地办理了退休。妻子有时也抱怨他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得不着家,家里什么事都管不到。“以前家里有承包田的时候,到了农忙,我常常顾了农户的田,顾不了自家的,不是迟收迟种就是请来亲戚帮忙。”84岁体弱多病、身患绝症的母亲也由妻子照顾,提到家庭,孙国祥总是忍不住红了眼眶,感到对家人亏欠太多,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我很爱我的家庭,但如果要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工作,我的所有乐趣都在工作上。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奉献一生,致富百姓是我一生的宗旨。”(镇江报业全媒体记者 万嘉)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晨霞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