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问题。随着青少年伤害案件逐年增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已不容忽视,而相关专家指出,青少年心理上存在问题,与所处家庭有着很大关系。本报记者 王露
亲子关系
是孩子性格形成源头
“我家里之前养了一盆花,花死了后,我把盆和土留下了,往里面撒了些种子,改种小青菜。没过几天,青菜就冒芽了,长得特别快。开始我很高兴,后来发现,这青菜只长茎,不长叶,没过几天,就倒在了土里。我以为是种子不好,又试了一次,发现依然如此。后来我才知道,是土出了问题。种花的土不一定适合种青菜。”这个故事是镇江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老师徐菲告诉记者的,她说,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家庭就是土壤。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家长们在外打拼养家,确实非常辛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些父母会把孩子丢在爷爷奶奶家,有的甚至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把孩子安置在亲戚家。徐菲说,很多家长来咨询时都很苦恼,觉得自己一心为了孩子,可孩子还无理取闹。可是他们不明白的是,家庭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相当于性格形成的源头。
“有一个孩子,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中,每次吃饭,他都只敢吃一碗。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徐菲说,这并不是因为那名亲戚虐待孩子,而是因为孩子寄人篱下,没有安全感。孩子长大后心中就会一直带着一道伤。
父母和睦
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有很多父母会委屈地说:“我们不离婚,就是为了孩子。我们这样迁就他,他还是不理解我们。”徐菲说,在她看来,这样虚假的家庭关系带给孩子的压力更是无形的。青少年是人一生中最敏感的时期,父母关系不好,常常令他们感到自卑,让他们给自己施加压力,觉得自己必须学好。她建议,父母不要总是想着送物质上的东西给孩子,“良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一个初一的男孩子,父母在他小学时离婚了,一直跟随父亲生活。由于亲人对他的母亲有偏见,所以他和母亲很少见面。孩子的父亲是个话很少的人,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开家长会时,同学们都是父母去,而他都是奶奶去。孩子奶奶的脾气不好,经常和老师闹不愉快,孩子常感到没面子。每当他看到别的孩子下雨时都有父母接,而自己没有,心里就很难过。男孩子曾偷偷在日记里写爸爸不爱自己,没人关心自己的感受,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徐菲说,父母的良好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在家庭系统中,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孩子是天地之间的一个人。父母吵架,对于孩子来说,就如天昏地暗;父母打架,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摇地动;父母离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崩地裂。
家长言行
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在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内,常有束手无策的父母抱怨: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和孩子沟通了。他们的“乖宝宝”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变了,变得他们都不认识了。他们咨询老师:“您知道我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吗?我们就想知道他在想什么。”
徐菲说,有的父母来咨询时,一说就停不下来,她刚想接上话,瞬间又被他们抢过话头。光从这一点,她就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不会倾听的父母,怎么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呢?”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了青春期,脾气突然很暴躁,跟他说什么态度都很冲,几乎不能沟通。有人认为这是溺爱造成的。事实上,这与孩子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徐菲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模板,你给他什么,他都会复制给你。如果你对小时候的他以批评、管教、不耐烦为主,长大了的他就会把一切都还给你。“如果他嫌你这个烦死了,那个烦死了,对你冲头冲脑,你就得想想,你有没有对他用过这样的态度。”徐菲如是说。
父母想要与青春期里的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就需要提前做功课,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了解孩子在这段时间会有的苦恼。以朋友的态度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收起一些教条和长辈的姿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好学生
心理健康更需关注
近期,朱令的铊中毒事件让很多人把目光投注在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事实上,好学生的心理状况一直是被大家忽略的问题。由于社会、学校、父母的功利眼光,眼下,成绩已经成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然而,由于好学生承担着自己的高要求与他人的期盼,他们比普通学生拥有更大的压力。
“别人撒盐伤不了你,除非自己身上有溃烂之处。每当我们觉得受到伤害,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一个伤口,所以只要别人不经意地触碰,我们就敏感得又叫又跳要别人为你的伤口负责。试想,如果伤口发炎的是我们,却要别人去吃药,我们的伤口会好吗,所以凡事要先自省。”这段话,是徐菲与大家分享的。她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隐秘的伤,或大或小,有时候不小心被别人触碰到了,就会爆发。虽然近期出现了几起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案件,但是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去指责这些孩子。因为,这些事件是由各种综合因素造成的。
她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疏漏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需要引路人。有时,父母、老师的一句话便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徐菲说:“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去给他引路,就会有别人代替你,引上哪条路,你便无法控制了。”
相关新闻
我市培训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教育骨干
本报讯 近日,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骨干培训班正式开班,各辖市区文明办负责人和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骨干90多人参加了培训。
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骨干培训班是贯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的重要举措。培训为期3天,重点围绕《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技法与引导》《青少年自我意识交往与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生命教育》《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的心理功能》《未成年人挫折教育》《网络环境下健康生活指导》以及《青春期心理困惑与辅导》这9个课题对未成年人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动并指导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成年人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树立了心理健康意识。10年后,在认真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在2012年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新的《纲要》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已组建一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团队。团队现有志愿者48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些志愿者有来自心理教育一线的中小学心理老师,有来自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心理治疗师,有来自高校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还有来自社会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同时,各市(县)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也十分重视志愿团队建设,每个中心都聘有志愿者数十人不等,轮流值班提供志愿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市文明办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让更多学员参加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团队中。(记者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