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日前,记者从镇江新区2013年人才工作布置会上获悉:镇、街道将首次纳入人才工作指标体系考核对象。该做法不仅拓展了新区人才引培平台结构,也更加明确了重大关键项目人才引培主体,标志着该区区、镇(部门)两级人才工作体系的建立,这也成为新区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的又一个“样板”。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今年以来,镇江新区多策并举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为域内企业“招才引智”、增强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落户新区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新区五大行动计划”提供人才支撑,为“新区项目推进年活动”提供核心动力。
校地合作:构建引才新模式
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镇江籍学生卢欣月通过校网了解到了家乡企业的招聘信息,并向心仪企业投递了电子简历。卢欣月告诉记者,通过校网就能够获悉镇江新区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让她有些意想不到,这显然方便了像她这样想回家乡就业的学生。卢欣月说,之前,她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便捷渠道的存在。
“将区内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到高校校园网站,并且开通了网站自助投递渠道,从而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来新区创业就业,这是新区构建校地合作引才的一个创新举措。”新区人力资源配置市场人才与招聘部部长印俊告诉记者,通过这个渠道,有近300名高校毕业生投递了简历。目前,人力资源部门正在进一步汇总这些应聘材料,提供给各相关企业。
通过“校地合作”模式招引人才是新区服务企业的一个重要举措。结合区域内产业分布,新区主动联系省内外重点高校,积极推进“引才”关口前移,先后与中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6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与各高校间就人才培养、人才输送、毕业生供需合作达成共识。
“校地合作”为新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渠道,减少了企业引才成本。今年以来,新区针对部分企业人才需求量大、专业相对集中的特点,组织同类企业赴对口院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组团揽才。1-4月份,先后组织区内20家企业赴无锡、安徽、湖南等地参加校园招聘会。此次企业高校之行为企业引进本科毕业生352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5%;硕士毕业生46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
设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是新区创新“校地合作”的新模式。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驻区企业与高校合作,设立毕业生见习基地。目前,区内已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4家。通过“就业见习”基地录用了560名高校毕业生。其中,仅“中节能”一家企业就录用高校毕业生98名。该企业被江苏省人才交流中心表彰为“就业见习”先进单位。
“三会一网”:服务企业“网”来人才
4月27日,在庆“五一”镇江科技新城服务企业专场就业招聘会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闵雅婷与镇江润欣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达成就业意向。招聘会当日,镇江科技新城有近50家企业在此“摆摊设点”。据印俊介绍,类似这样的专场招聘会,今年以来,新区共举办11场次。此外,周三招聘会14场次,人才面洽会3场次。“三会”协助区内新竣工、续建企业招聘到位人才856人。据了解,新区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于5月份开展的“走进科技新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下半年,还将举办包括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退伍士兵等八场专场招聘会,帮助入驻新区企业招揽人才。
镇江新区人力资源网自开版以来共计发布企业各类招聘信息1023条,接受求职登记4250条。该网帮助新竣工和续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需求156条,并为重点项目企业开通了网上招聘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成功推荐各类优秀人才652人。
“三会一网”是新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做好“三会一网”服务工作的同时,新区还建立起走访重点企业的长效机制。定期派专人上门走访企业,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信息,了解企业用工现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送优惠政策、送服务指南,现场为企业出谋划策,量身定制招聘、培训、人事代理等服务套餐。通过举办定期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校园招聘、委托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才面洽会等形式,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此外,新区人力资源部门加强与相对应的招商中心、投资服务中心、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经发局联系,建立市场各部门与新开工企业之间的定期联系制度和跟踪服务制度,实现人力资源需求“无缝对接”。定期召开新开工企业项目座谈会,对用工状况做动态监测调研分析,及时了解新项目最新动态,绘制企业用工“晴雨表”,及时掌握人力资源市场动向,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做专业参考,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新对策。
人才特区:引来人才济济
3月6日,山特维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镇江研发中心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据悉,中心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该公司的运营效率,不仅如此,还可以无限地得到并分享来自欧、美等地研发中心的成果,使企业的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
企业的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人才。近年来,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布局人才链,瞄准国际科技创新研发前沿引进高端人才,着眼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引进紧缺人才,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进实用人才。
以镇江科技新城为核心,新区积极打造“人才特区”,全面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对企业引进人才实施了包括住房、子女入学、薪酬待遇等20项优惠扶持政策。
自2012年以来,新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70个,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11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43人,均占全市总量的1/3,继续保持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此外,“331”计划人数占全市40%以上。搭建国家气体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华健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北交大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平台51家;集聚科技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1家,管理风投、创投基金规模突破40亿元,成功举办“双百”对接创业投资洽谈会等活动,初步形成了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新兴产业规划,新区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的紧密融合,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201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58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拓宽创新创业人才融资路径,打造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互动平台,造就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家。
技能培训:让求职者一技成才
新区针对落户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认真分析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大力开展面向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等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就业。
按照“以需定培、以需促培”的原则,实施分类培训。新区加强与职技校联系,结合企业紧缺工种需求,采取校企合作办班形式,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平昌新城离地劳动力就业需求,开展定单式培训服务,提高培训后就业率;结合域内化工产业、光伏产业、服务业的用需求,推行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考评、鉴定,实施精细化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技能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
据了解,今年以来,新区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2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5%;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03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6%;举办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培训313人。其中,为新竣工和续建企业东方电热、均亚空调、佳英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92人次;为中节能、嘉吉、润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3人次;为中节能、东方电热开展岗前培训467人次。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新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甲板起飞”的关键之年。市委常委、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指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使用人才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促进各项建设跨越发展。新区以实施人才战略推动跨越发展,以调整人才结构促进跨越发展,以构筑人才高地支撑跨越发展。开创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已经成为新区人的集体共识。
(吴伟 谢广铭 崔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