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五月,“结婚季”登场期待创意婚礼唱主角

发布时间:2013-05-01 12:2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在的婚礼,内容形式相差不多,看新人们走个流程,再吃上一顿饭,也就结束了……”不少市民反映,如果婚礼到最后变成“走过场”,太俗太没劲了——

        自行车婚礼 宋建设  王呈 摄

        
古装迎亲 宋建设 王呈 摄

        金山网讯 每年的5月份都被称为“结婚季”,今年也不例外,这段日子市区各酒店、婚纱影楼、婚庆公司都迎来了旺季。

        目击 “五一”婚礼扎堆

        前天上午,市区的各条主干道上,最风光的就是一队队的婚车,在金山湖等景区,随处可见新人出外景,有的忙着拍照,有的则拍着DV。

        “今天我表哥结婚,我要赶去帮忙,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同事也在今天结婚,到了晚上可就得赶场子了。”昨天一大早,市民李先生就忙活开了。李先生告诉记者,表哥为了能在昨天结婚,提前大半年就开始预订酒店、婚庆公司等,“现在选择在‘五一’假期结婚的新人实在是太多了,不提前进行预订,肯定赶不上趟。”

        昨天傍晚,记者在市区的好几家酒店看到,酒店门口都站着一对对迎客的新人。“从今天开始,每天都有结婚的新人。”中山东路附近一家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到5月份都是结婚旺季,酒店的生意自然很不错,“现在已经有很多准备结婚的新人,开始预订明年‘五一’结婚的酒席了。”

        无奈 婚礼趋于同质化

        市民周小姐准备在这个“五一”小长假结婚,她说:“我的婚礼是由老公家一手操办的,他妈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她觉得婚礼只要有一个形式,双方依照传统方式去办就可以了。”周小姐说,家长都认为,一场个性婚礼是不靠谱的,只有与大众一致才是正道,虽然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想因此违背长辈的意思。

        记者采访发现,如今选择婚庆公司操办婚礼的人越来越多,随着近年来城乡差距的缩小,婚礼形式趋于同质化,许多原本在乡间流行的婚礼仪式都被大众化仪式所替代:新娘跟妆、车队迎亲、婚礼录像、婚礼仪式等等,一样少不得,婚礼内容趋于一致。

        刘先生去年底结婚,作为过来人,他感觉结婚只是一个形式,但作为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来说,如果都被套用在一个模式里,那么这种形式的意义真的不大。记者发现,在这些多为80、90后的准新人中,大多数都认为现在的结婚形式很俗套,但也不愿意为了坚持独特的想法而大费周章。

        “这几年,我参加过的婚礼不下20场,重投入轻质量是现在婚礼给我最大的感受。一场仪式下来,往往花费了很多财力精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现场布置花哨繁琐,没有新意,很多新人们也沦为了配角,配合着婚礼流程走过场,很少能有吸引人的地方。”市民申阿姨觉得,现在不少婚礼形式都缺乏个性化。

        期待 要创意,不要雷同

        “买婚戒、购喜糖、摆酒宴、请婚庆礼仪公司等等加起来10万还只是个粗略估计,赶在早些年,都能买套房子了。”对于小两口开出的结婚费用清单,家长赵先生戏称,这爱的代价,实在不小。“花费了这么多,只是为了一场婚礼秀,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因为内容无趣使得客人早早退场,只剩下新人们硬撑场子,实在没有意义。”

        而今,一些独特的结婚方式,如“裸婚”、“旅行婚礼”等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这些方式迎合了年轻人对简洁、新颖的结婚方式的需求。网友“忆旧思旧”说,传统婚礼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比场面、比排场,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形式多有相似,旅行婚礼就能避免这一点,两个相守一生的人携手在大自然中,既轻松又快乐,还避免了浪费。

        像“忆旧思旧”这样,敢于挑战传统婚礼形式的年轻人日益增多,相信经济实惠又创意十足的新型婚礼必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杨泠 古瑾)

        相关新闻:

        40年“洞房花烛”看变化—— 吃喝已经无所谓个性越来越重要

        春暖花开,又到结婚好时节。记者从市婚庆行业协会得知,由于今年5月1日是小长假最后一天,所以结婚人数比往年“五一”假期有所下降,但5月结婚人数仍是前几个月人数的总和。

        尽管现在裸婚的人已不在少数,但对于结婚这种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事,大部分有条件的新人还是绞尽脑汁,想玩出点新意来。从冰屋婚礼、高空婚礼到水下婚礼,婚礼的名字越来越梦幻,婚礼动用的班底也不亚于一台综艺晚会。再回想上世纪70年代的婚礼,似乎只是几桌人简简单单围在一起吃顿饭。

        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多元,40年来“洞房花烛”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断变化。

        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

        生活水平高了,婚礼越来越考究

        市民赵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与爱人喜结连理,回忆起那个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他说:“新娘子穿着红衣裳,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梳妆打扮,最后由证婚人完成证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赵先生的爱人孙女士补充道:“那个年代,结婚时如果有三轮车接,足以羡煞旁人。结婚当天,我们办了7桌,亲戚朋友围坐一起,吃饭祝贺,我负责给大家点烟。虽然现在看来这样的婚礼可能会有些俗气,可是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我们的祝福是满满当当的,这就足够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除了人们结婚时最常见的“三转一响”,又加上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市民刘先生给记者拿出了几张粮票,泛黄的纸张仿佛把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年代。“那时候无论买什么,萝卜、白菜、布料,甚至小到一盒火柴,没票都买不到的。为了能做好婚礼前的筹办工作,一家人只得提前几个月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借票。”刘先生说,即便如此,他当时也没能办一场像样的婚礼,“我们一人一件毛呢大衣,没多讲究形式,酒宴也就只有几桌,不过却很热闹。”

        婚礼在上世纪90年代步入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婚纱影楼、婚庆公司应运而生,婚纱照、礼服、婚车、司仪成为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徐小姐在1998年底与爱人结婚,“挑选婚纱、拍摄结婚照,购买婚前用品,婚礼整整筹备了3个月时间。”徐小姐说,结婚当天她5点钟就起床了,穿上婚纱后化妆师就开始化妆,一直忙到9:30,十几辆车组成的迎亲车队在摄像车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开走,“虽然很忙,却很幸福。”

        跨入新世纪,婚庆吹响“个性”乐章

        进入个性张扬的新世纪,婚礼的个性化定制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崇尚。

        “因为我们喜欢唱歌,有着一大群歌友,所以我们的婚礼决定来点不一样,以演唱会的形式举行。”李小姐的婚礼在本地一家酒吧举行,新郎和几个朋友组成乐队,新娘主唱,酒吧的舞台上方,“爱,很简单”四个大字,向亲朋宣告着这次婚礼的主题。“我们原本就想简单纯粹,不想要繁复流程和仪式,所以就拿‘爱,很简单’这首陶喆的歌名作为我们的婚礼主题。请柬我们也做成了演唱会门票的形式。”回忆起自己那场甜蜜的婚礼,李小姐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新人们不仅在室内玩尽了花样,创意的触角也逐渐伸向了户外。周小姐家住阳光世纪花园,她的婚礼便是在家门口的山水广场举办的。“我和老公两个人都不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当时在家里的阳台,我们看到门口那个广场,老公灵机一动,说要不我们就在广场上办个户外婚礼吧。”周小姐的户外婚礼便在这随口闲聊中确定了下来。

        从请柬到入场口布置、舞台搭建、灯光、音乐、礼品,甚至小到一个签到本,婚礼都紧扣“造梦”主题。婚礼那天,广场上清新的小草,诗意的帷幔,美女组成的乐团,还有红酒、鲜花、气球……果然让一对新人领略到那犹如爱丽丝般的梦游仙境。

        有创意的新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婚礼仪式,而是将婚礼演绎成一场属于自己的爱情电影。它带给宾客的是精神和视觉的享受,而留给新人的,则是一场埋藏心底梦幻的实现。

        “个性”婚礼仍在发展有人观望,有人钟情

        “一生只有这一次婚礼,当然要办得与众不同,千篇一律的婚礼不仅不能给来宾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的爱。”

        “作为工薪阶层,更多考虑的是价格层面,量力而行,没必要为一场婚礼给自己造成负担,毕竟结婚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嘛。”

        “只要能够彰显个性,留下一段不一样的回忆,即使价格高一些也是能够接受的。要是等老了,大家聊起这段婚礼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描述,那还有什么意思?”

        ……

        对于婚庆市场上刮起的这股个性化风潮,有人欢喜,却也有人不以为意。

        “现在婚庆市场上的策划种类很多,由于每条爱情主线不雷同,个性婚礼中的材料只能作为一次性耗材,所以婚礼价格也比常规婚礼贵一些。”市婚庆行业协会会长梅箖认为,个性婚礼并不一定要如韩剧般唯美,奢华、高档并不是个性婚礼的代名词,真正意义上的个性,是能从新人的喜好、要求、爱情经历、相识过程等着手,从喜帖、喜糖、现场布置、LOGO和司仪串词等方面表现出新人之间的浓情,用专属于两人的故事主线串联起整个婚礼。(杨泠 古瑾)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