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八桥:寻访“最美村镇”

发布时间:2013-04-08 08:4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图 孙力八桥镇

八桥对面是泰州

 万福村拥军荣誉室

 八桥镇 八字桥

扬中“三宝”芦柳竹中的杞柳

八桥草坪基地工人正在起草坪

  利民村庭院绿化一景

        金山网讯 从扬中开发区一路向南,进入此次边界行的另一站——八桥镇。这个因集镇内两座桥呈八字形而得名的镇,东与泰兴市天星镇、过船镇隔江相望,西与丹阳市界牌镇一衣带水。

        驱车行走在江堤。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江滩上成片的杞柳冒出了红色的枝叶,跳出了满眼的绿色。江滩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的颜色,更重要的是,它正位于扬中的最东南角。采访组的记者们兴致勃勃,穿过红色的杞柳地,踩过围堤的沙包,站上了扬中的“好望角”——举目南眺,是轰轰烈烈的沿江开发,西边的江面上扬中二桥横卧。越过江堤,则是我们要寻访“最美村镇”八桥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究竟会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最可爱的村,59年走出259名军营好男儿

        从八桥镇东江边,越过江堤,进入连续59年送新兵不间断的村庄——万福村。三层的村委会办公楼不算高大,却因“心系国防模范村”几个大字,威风凛凛。

        自1955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颁布实施后,这个村连续59年向部队输送259名优质兵员,平均6户人家一个兵。2002年7月,该村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心系国防模范村”光荣称号。一个不过2000余人的小村庄,何以数十年如一日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这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情结,万福村党委书记黄振柏娓娓道来。

        万福村旁竖立着一座“渡江战役七烈士纪念碑”,墓内安葬着为解放扬中而牺牲的7位无名英雄。年年、月月、天天,万福村人从墓前走过。先烈们用为国献身的精神感召着万福村人,万福村人用爱国卫国的实际行动告慰英灵。

        改革开放以来,扬中曾一度出现“征兵难”,但万福村青年的参军热却经久不衰。1998年,该村20多名在外经商的“小老板”,接到兵役登记通知书后,全部返乡登记应征;2000年10月,扬中征集一批进疆兵,因条件艰苦,有人担心完不成任务,但结果出人意料,万福村15名适龄青年写下决心书送到扬中人武部,表达赴新疆当兵的强烈愿望。

        万福村也曾发生过逃避兵役的事。村干部把这名村民带到“渡江战役七烈士纪念碑”前,村民自感汗颜,在墓前长跪不起。后来,他的三个儿子陆续参军,在当地传为佳话。

        万福人心系国防,部队的大熔炉也为万福村的发展炼出了“金刚铁骨”,退伍军人中担任各级干部、企业负责人和领办养殖项目40多人。

        油菜花开得正灿烂,万福村的主干道“恒顺路”,一路飘着金黄。黄振柏介绍,这条路由与他们拥军共建的镇江恒顺集团出资修建,正是社会各界“拥军优属”的见证。

        最民主的村,“九常委议事制”村民说了算

        向南一公里左右,万福村的邻居红光村的名气也不小。我们见到的传说中的名村书记傅德利,已经长出了白发,从他开始尝试的红光经验——“九常委议事制”正生机勃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傅德利当村主任,从那时起,他就推行村民自治,在扬中村级组织中率先实行了村务公开,让村民对村里的情况知根知底、明明白白。在他看来,只有把知情权交给村民,村民才会对组织信任,对干部放心,也才能真心实意支持工作。

        对于一个748户居民的村庄,每件事情都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来表决,不切实际。于是老傅萌生了由村民推荐产生9名村民代表,作为村民的代言人行使最终的裁决权,即“九常委议事制”,凡是土地流转、厂房招标这样的大事,都要经过九人讨论、八人通过。

        “有了这个制度,村里作决策,既充分考虑村民意见,也底气十足。”傅德利说,2006年,本来打算向村里每户每年收10元垃圾费,但是,“九人常委”没有通过,这件事情也就作罢。

        “村民的事情让村民来决定”,也是红光村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的重要办法。因村域调整,造成部分村民的住宅与农田相隔较远,耕作不便。面对村民的呼声,傅德利带领村干部深入研究,4次召开村民小组代表、老党员代表座谈会,全村80%以上的村民参与了方案的制订和商讨,结果,仅20多天,13个村民小组、近400余亩农田,全部打破组、户的限制,重新进行调整,一件难事顺利解决。

        “基层工作得有些‘小点子’,但从根本上看,还得靠‘大点子’,靠尊重民意、创新制度。”具有开放思想的村干部傅德利,2011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最富饶的村,江洲的“小华西”

        从红光村继续向南,便进入素有江洲“小华西”之称的利民村。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工业发达,是扬中久负盛名的富裕村,新世纪之初更是以私家车拥有量远超周边被称为“轿车村”。2012年,全村实现三业产值5.5亿元,人均收入19700元,村级资产经营性收入180万元。

        “自己种田的很少,我们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50块钱。”在利民村镇江市丰产方试验基地,正在除草的农民告诉记者。2008年,利民村成立了扬中首家土地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已流转土地1500亩,而全村耕地也只有1670亩。

        土地流转出来做什么?村党委书记刘乔荣带着我们去转转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二园三基地”。

        在丰产方基地,刘乔荣骄傲地说:“这块150亩的地种的大米,去年卖到15元一斤,今年下半年,我们还要建600亩的高标准农业基地。”

        丰产方基地的不远处是200亩的生态园,是一个“大观园”。嫩绿的大棚秧草、鲜亮的大棚草莓勾起我们的食欲;大棚刀豆还有20天左右可以上市;大棚培育的玫瑰刚抽出嫩芽。我们可以从小沟渠的草丛中捞出已经褪了一次壳的籽虾看个究竟,但藏在水底的黑鱼却难见真容,葡萄架下的黑莓抽出了新绿。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100亩的蔬果基地、沿江果园。在450亩的花木繁育基地,刘乔荣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块经营了5年的花木繁育基地已经进入全面收获期,销路也已经打开,预计可形成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

        在不断“转场”的过程中,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利民村群众为之欢呼的“三通”: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水系从长江通到全村每一条河道、排灌渠,太阳能路灯通到全村每条道路。这也许就是人们将利民村称为江洲“小华西”的原因之一吧。

        ■资料链接

        八桥镇位于扬中市东南部。有着独特的岸线资源,其中深水岸线17公里,浅水岸线8公里,是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最佳地区,被列为镇江市船舶制造四大集中区之一。

        八桥镇域总面积56.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4.58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21.47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4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镇总人口37338人(外来人口3750人)。先后获得“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试点示范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卫生镇”“全国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2012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37家,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财政总收入2.613亿元。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出品

本报记者 程金文 朱婕  本报通讯员 夏庆  摄影 夏庆 马镇丹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