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把脉圌山发展 献策新区旅游

发布时间:2013-04-06 10: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昨天,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品牌栏目--“版主沙龙”主题活动走进镇江新区。圌山下,众多知名网友应镇江新区管委会之邀,与当地有关部门展开互动交流,面对面把脉圌山旅游发展,共话镇江新区发未来。

        关注一:黄明节游客多,平日游客少

        圌山主入口、温泉度假小镇、花卉盆景园……蓝图上,一个个生机勃勃的项目引发网友关注。“基本上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来圌山登高望远,为家人祈福的市民游客多达三四十万,黄明节当天更是达到10万左右,可平时人去的不多。”圌山所在的镇江新区大路镇镇长祁德胜毫不讳言,这样巨大的反差,期待网友支招。

        而快人快语的“阿呸”立即从圌山主入口和花卉盆景园以及目前正在镇江新区盛放的郁金香中找到灵感。他认为要破解黄明节圌山爆棚和平日门可罗雀的反差,也可以从打造特色花园入手。“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让市民游客每个季节甚至每个月都能在圌山找到不同的看点。”“阿呸”希望有关部门从业已发展渐趋成熟的郁金香园中得到启示。如果打造不同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招牌,届时圌山将不用担心平日的游客不足问题。

        关注二:历史文化积淀深,深度开发还不够

        提起新区的文化保护和开发,网友们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我们在平日的活动中,圌山是最经常接触的山体之一。”金山户外网友“非也平”说,本地户外运动爱好者都将圌山当作训练场,经常会来攀登。“起初,刚接触的圌山的时候,感觉它很普通,在切实接触之后才发觉圌山越看越有味,可还需要多开发。”

        “说到镇江新区,很多人误以为这个地方很新,或者说历史很短。”网友“馨境”说,其实,圌山乃至周边东乡地区古称润东,出土了不少上溯至西周的文物,这些文物证明了镇江3000多年的历史。“新区大港也是镇江文化的根,希望镇江新区有关部门多多挖掘”。

        “我们也非常重视,在现在及未来的开发设计中,我们有很多建筑都力求注入圌山乃至镇江新区东乡文化的元素。”圌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当场表态,将重视文化旅游开发。

        关注三:高起点打造项目,实现吃住游乐“一条龙”

        “我是做生意的,从商业角度看,刚才你们介绍的投入都是大手笔,动辄好几亿元,可我担心的是投资回报,经济效益增长点,你们要考虑。”网友“万岁爷”听完规划报告和工程进度,竟然替镇江新区有关部门担忧起来,“千万不能变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啊!”

        有感于包括目前的圌山等镇江景点留不住客,“进去逛一下,一个半小时就出来了”的现状,“万岁爷”认为,圌山现有的开发坚持走惠民道路,投入很大,可如何让游客停下脚步,住下来消费,这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现在圌山也在搞温泉,这很好,可温泉不仅仅是泡一泡。”以到韩国游览休闲温泉景点的亲身经历,“万岁爷”认为,温泉度假小镇并不需要建得多么“奢侈”,完全可以简约化,甚至依托旧有民居厂房的改造,把功夫下在软件上,延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样样都有,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心甘情愿留下来住宿、消费,当然这样的景点消费也不能高,应该属于寻常百姓能够消费的范围”,“毕竟圌山是大家的圌山”。

        关注四:这里是文化富矿,值得充分发掘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乡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有很深的感情。记得小时候,十多岁的时候,就听说要打造圌山旅游,这次黄明节过来,看到施工推进很快,我真的很高兴。”网友“洪溪小子”说,圌山景区建设总共投资数十亿,分为8大项目,可财力毕竟有限,希望政府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此外,一直关注镇江新区老民居和雕花牌楼的网友“岁月留痕”说,“我统计了下,镇江共有160座雕花门楼,新区就占了120多座,而圌山所在的大路镇就有50多个,可都比较分散,不起眼,要是把这些文化宝藏集中起来,打造一条特色街,其效果应该不亚于西津渡。”

        “还有我们的黄明节,万人登圌山,早在2008年就被镇江市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升级,不是文化底蕴不够,而是缺少人去研究和推荐。”网友“洪溪小子”希望镇江新区有关部门好好梳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省级乃至国家级认定的申报工作。

来源: 作者:张兆勇  责任编辑:原晶晶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