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三茅:“开疆辟土”再造一个城

发布时间:2013-04-02 09:0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图 孙力

现在的扬子桥

上世纪60年代的扬子中路

  70年代的“实檐墙”

 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三茅街道老年网校

        金山网讯  踏上中电大道,就正式从新坝镇转入扬中主城区——三茅街道。她的变迁,也是扬中城市的变迁。这片占了扬中整岛二分之一面积的土地,如今正以怎样的精神面貌代言扬中城的形象?

        采访组成员对三茅街道都不陌生,此行,却让小组中的扬中籍记者感慨:快不认识家了。曾经的“丁字街”小镇,正以开拓者的勇气和胆识“开疆辟土”,从腾地开拓发展空间,到优化产业结构,都迸发出“再造一个城”的魄力。

        城关镇 一个丁字路城区的嬗变

        三茅作为扬中城关镇,她的变迁,就是扬中城市的变迁。

        1958年,扬中效仿镇江大西路模式,改造、增建县城主要街道,以三茅大桥为中心,形成今天江洲东路和江洲西路的雏形,同年又新辟南北走向的前进路,形成丁字路。至此,两条路的一横一纵,就是扬中人最初关于城市的概念。由于扬中的将军楼远近闻名,别致的自建房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城中村”也是城区“非典型”特征。

        “师傅,我想去城区转转。”“先生,你现在就在城区。”这则外来者在扬中打车的笑话,让扬中人汗颜,更让三茅陷入了沉思。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空间在哪里?“思路决定出路。”三茅街道党委副书记孙斌说,“地处主城区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可以坐等靠。”

        2012年,三茅街道大刀阔斧地“开疆辟土”,转型发展开拓新空间,新整理出土地达到3平方公里,完成200户拆迁。

        3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对三茅来说,意味着什么?三茅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汉英将此称作“再造”:我们将再造一个新三茅,实现三茅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板斧落在城北片区,迈出产城融合实质性的一步:年初启动涵盖片区内6个村(社区)的城北科技园,作为企业退城的承载地,目前已有13家企业退城进区。“企业退城,一方面为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另一方面,入园项目科技含量高是一条硬杠子,投入必须达到300万/亩,这也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上新项目。”在孙斌看来,这一板斧,一举多得,“整个园区可以集聚各类企业50多家,达产后能新增销售100亿元以上,解决至少3000人就业。”

        以此为起点,呼应产城融合的战略,以桥城联动为主线,三茅已经拉开发展框架,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网络呼之欲出:以万亩现代渔业园和朝阳湖生态园为核心的北部农业板块;以城北科技园、泰州大桥、新238省道为道口2.5产业集中区的城北、城东板块;以传统商贸、房地产为主体的老城区板块;以现代商务办公、新型商贸为主的滨江新城板块。

        未来3-5年,城北片的交通、生态农业、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各项优势都将形成规模;春柳北路、翠竹北路的延伸,由北向南,从农业园、到工业区、到服务商贸区,三茅将用道路串联起一个更具现代感的城市。

        服务业 让扬中人在家门口花钱

        “我们脚下的这块地前不久也被开发商看中了,要上一个综合体项目。”采访中,三茅街道宣传委员杨淑静兴奋地说,“投资方从考察到注资用了10天时间。”而脚下正是三茅街道办所在地。

        从这里出发,扬中商贸业正沐浴在春风里:往东,原老市政府地块上,总投资15亿的雨润中央国际广场已现雏形;过三茅大桥,正在进行地上工程的港东南路商业步行街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一路之隔的扬子广场已经撩开面纱,集聚了华润苏果、苏宁电器、时代影城等一批“大块头”。

        杨淑静的喜悦,不仅来自现代服务业的“井喷”状态,更是来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2年底,三茅街道服务业占三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2.63%,超过了工业经济的比重。“这意味着,我们顺利实现了服务业倍增计划,作为主城区产业结构顺利过渡到‘三二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春节刚过,三茅街道又有2家服务业企业挂牌开业,辖区内三产类企业突破900家。

        不过,孙斌坦言,就在一年半前,他们还在为消费大量外流憋屈,“2011年8月,镇江万达广场开业,头三天的刷卡消费记录中,三分之一是扬中人!”消息传来,对于扬中主城区三茅街道来说,无疑是一记耳光。

        随后又一项调查结果让三茅再也“坐不住”了。扬中一家商场的品牌黄金饰品年销售总量竟达到了泰州金鹰同一品牌的80%,扬中市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有消费能力,缺消费载体。“我们的服务业短腿,必须马上接长。”

        怎么“接长”?创新干。于是,三茅街道提出了以服务业为主业的工作思路,并且专门为服务业辟出空间,将城东片区确定为2.5产业园,作为新的增长点,组建服务业办公室,在项目选择上,优先向服务业倾斜。

        去年,三茅重点推进市重点服务业项目14个,开工项目11个;全年实现服务业投入1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1.25%。

        精气神 汇聚“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

        三茅现象背后是三茅精气神。

        三茅精气神,首先表现在思想的“开合度”上。“敢想,才有敢干可言。”孙斌将近年来三茅街道的大动作称之为思想的“大张力”。

        老市政府片区上商业项目,是力排众议的结果,“当时很多人把票投给见效快的地产项目,如果思想保守一点,综合体项目肯定夭折。”

        位于主城区的建宁农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因产权归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牵扯利益交错,就一直陷在搬迁的泥泞中。“这同样需要思想的张力,才能痛定思痛。”2012年11月20日,随着最后一批经营户的搬迁,这个城市顽疾终被清除。

        三茅精气神,也在衡量他们的工作执行力。

        政府痛下决心搬迁农贸市场,主战场就在三茅。孙斌对搬迁当天的那场雨记忆犹新,“11月的雨,打在身上很冷,帮搬的街道、社区干部浑身湿透,数月的‘五加二’、‘白加黑’工作,终于有了成果,冷雨也是喜雨。”

        “加快转型、加快发展,一个声音就能喊到底。”他用背后的故事具化精气神。旧城改造项目中,江洲路社区党委书记徐红月领头的12人“娘子军”一心扑在拆迁上,一张嘴说话,嗓子全是哑的,晚上带着孩子继续上门做工作;即将退居二线的女干部王菊萍来不及回味抱上孙子的喜悦,单枪匹马转战4个征地拆迁项目;旧城改造涉及117户拆迁户,首次打破划地建房的扬中传统,推行安置房安置时,街道、社区40人齐上阵,一个半月基本完成拆迁……

        有为才有位。在三茅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再也不每天坐在办公室听消息、等汇报,而是全部分派到基层,亲自参与三茅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个人。“以前下午到街道采访,基本找不着人,不知道哪去了;现在也是十室九空,但是到了晚上办公室还亮着灯,人刚从项目一线回来。同样是找不到人,却反映出工作状态的巨大变化。”当地记者捕捉到了前后的变化。

        不等、不靠、不依赖,成为三茅人主动作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三茅街道上下,破除小利益,服从大局发展,以干事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干”字当头,并在干事中自然形成了对三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有精神才会有力量。三茅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推着向前,带着向前,开始逐渐变成主动向前。于是,我们看到了三茅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三茅街道77.16平方公里成为发展的赛场,10.8万三茅人就是这个赛场上的运动员。

        ■记者感言

        农贸市场搬迁,想了将近20年,三茅人干成了;老市政府地块,靠着决策的果断和实干的作风,如今面貌大变样。“五加二”“白加黑”“敢想敢干”……采访中,三茅人口中这些铿锵的话语,让记者感受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干事创业的力量,这是一种奋发作为的力量,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力量。正是靠着这种力量,三茅干成了多年议而不决的事,干成了以前想干干不了的事。不等,不靠,不要,清除了懈怠,增添了干劲,三茅的发展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句话,有了精气神,面貌大变样。

        ■资料链接

        三茅街道位于镇江市东南部,是扬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北隔长江主航道与泰州市高港区相望,由新建成通车的泰州大桥将其与长江北岸的泰州、江南的镇江常州连成一体。

        行政区域面积77.16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户籍人口约10.8万人。2012年城区面积12.06平方公里。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3.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0元,各项经济指标均位于镇江市前列。

        服务业发展

        2009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96亿,占GDP比重35.6%;2010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7.8亿,占GDP比重37.91%;2011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98亿,占GDP比重48.02%;2012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5亿,占GDP比重52.6%。

        城北科技园区

        城北科技园区,北临长江,南临扬中市区,以吸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二产项目和承接主城区企业退城进区为主,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性企业的集聚,提升经济结构和质态。新建建筑物100万平方米,可吸纳各类企业50余家,新增销售100亿元以上,安排劳动力就业超过3000人。

        农业生态园区

        长江鱼文化园位于三茅街道兴阳村,总投资3亿元,规划面积800亩,是该市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主要包含120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18000多平方米的农业观光温室科技大棚及5000平方米工厂化江鲜养殖大棚。是推介扬中的“河豚”文化、体验江边生态文化气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观光型农业游乐园。

        刷二维码 上金山网

        了解更多资讯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张涛 程金文 张晨霞 朱婕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